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职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

周刊

现代职业教育/Journal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王明总吴炳科赵骏新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新建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以广西制造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比标杆院校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学习+模仿+创新",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特色,从目标定位、治理结构、教师发展、内涵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论述新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战略。

    新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各省劳动教育实施政策文本分析

    付雪连陈羽保莫吉祥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将政策工具作为X维度,将劳动教育实施要素作为Y维度,构建了二维分析框架,对2018 年 9 月 10 日至 2024 年 1 月 20 日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发布的 49 份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各省劳动教育实施政策工具使用结构有待改进,劳动教育实施的各个要素政策供给不平衡,政策工具和实施要素之间的匹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以后的劳动教育实施政策制定过程中,可增加激励工具和系统变革工具的使用,调整劳动教育实施要素政策工具使用结构,增加劳动教育学科融合、考核评价、发展保障的相关政策。

    政策工具劳动教育文本分析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实施途径研究——以学院"一院一品"精品文化品牌项目为例

    舒兰辉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校园文化中,环境育人的作用不应仅仅局限在校园景观的设计和建造层面,还应以此为载体展现其隐性的精神内涵,创建宜生活、宜学习,具有优良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精神文化与环境文化形成良好互动,进而全方位、多层次地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督促良好校风、学风和班风的建设,助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形成。以学院"一院一品"精品文化品牌项目《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实施途径——基于我是校园文化解说员研究》为例,以学生社团活动为抓手,以校园文化环境育人为主题,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对象,探讨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及其实施途径。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校园文化解说员

    论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及培育

    聂燕丽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文明素养是表征人们在生态环境问题上持有的立场、观点、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的现代化程度的一个概念,是反映人们道德水平和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当前,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总体状况不尽如人意。生态文明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知"到"行"的转变需要个体主观的自觉和客观条件的支撑。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应该构建生态文明素养大中小一体化体系,发挥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协同作用,从理念—知识—技能—行动四个维度着力。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

    红色资源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

    韩敏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红色文化传承紧密结合,可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升育人成效。针对当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诸多现实问题,依托搭建网络资源数据库,衔接线上与线下;创新课程思政的融入形式,注重"讲"与"读"的结合;强化专业课教师红色文化熏陶和感化,激发自觉勇担社会责任等路径,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落地,更好地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红色文化大学生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蒋敏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但也给思政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必须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和路径,确保教育方向与时代同步。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仅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更塑造其健康的思想品格。这既是保障中外合作办学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优秀人才的关键。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不仅是教育国际化的体现,更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特殊教育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还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成为兼具中外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深入分析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全媒体背景下大学生话语表达转向及风险防范治理

    郭佼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掌握全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话语的变化,概括了大学生网络话语表达转向的特点,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话语转向背后网络空间暗藏着潜在的风险:网络舆情管理难度增大,双向沟通障碍壁垒扩大,主流话语权威性消解,群体情绪识别难上加难。探讨了构建健康网络空间的相关对策:做好议程设置,坚持内容至上,坚守主流话语的主体地位;研判网络话语转向,改变话语表达策略;建构对话机制,警惕不良情绪;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普及法律知识。

    网络话语转向思想政治教育风险防范

    新媒体对国际大学生文化观趋同影响效应研究

    崔璨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让大众可以更加轻易地接触到来自社会各界的信息,因其具备及时性、互动性、开放性和大众性的特点,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首先从教育理念、生活态度等方面分析了国际大学生的文化差异性,再以TikTok为案例研究了新媒体对国际大学生的文化观产生的影响情况,数据表明,新媒体的多种传播特性引起了国际大学生文化观趋同。针对这一趋同效应,从碎片化信息传递、突出用户思维认可、满足受众差异化需求、营造用户互动模式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产生文化趋同的原因,并给出了三点建议。

    新媒体大学生文化观趋同效应

    数字化环境下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张翀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关注力度,不仅关注预防和干预心理问题,还强调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关注如何建设和强化学生的积极力量。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快速帮助学生掌握、提升技能。分析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不足,在数字化环境下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从发挥教学效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完善保障机制方面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策略,希望能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促进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

    积极心理学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环境

    音乐学专业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以南雄市水口镇为例

    胡雪婷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思想和艺术价值。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呈现形式,对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以音乐学专业视域为基础,结合南雄市水口镇红色文化传承的具体实践案例,梳理了红色文化传承的现状,厘清红色文化传承在音乐学视角下的价值意蕴,从红色场景、红色精神、红色资源三维度探索实现红色文化传承的实践策略与路径,为音乐教育视域下发展红色文化传承的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红色文化音乐学专业传承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