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稀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稀土
稀土

杨占峰

双月刊

1004-0277

xtbjb@brire.com

0472-5179380

014030

内蒙古包头市稀土开发区黄河大街36号

稀土/Journal Chinese Rare Earth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杂志为中国稀土学会会刊,是一份以反映我国稀土提取和应用科学为特点的综合性科技刊物,内容包括稀土地质、采选、冶金提取以及稀土在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永磁材料、玻璃陶瓷、轻工、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m(CoFeCuZr)z永磁制备新工艺研究进展

    尚志丰马喜龙杨建军王云峤...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2∶17型Sm(CoFeCuZr)z烧结永磁体因其良好的磁性能和优异的温度稳定性,在航空航天、5G通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被广泛应用.Sm(CoFeCuZr)z烧结永磁体的常规制备工艺为粉末冶金法,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国内外研究者针对Sm(CoFeCuZr)z烧结磁体的制备工艺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包括速凝、氢碎、气流磨、第二相掺杂等新工艺被逐步研究并应用于磁体的制备,磁体的综合性能实现了显著的优化.本文以2∶17型Sm(CoFeCuZr)z烧结永磁体制备流程为主线,梳理了磁体在铸态合金、制粉工艺、第二相掺杂、热处理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的制备工艺对Sm(CoFeCuZr)z永磁体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并对新工艺在高性能的Sm(CoFeCuZr)z永磁体制备中推广应用进行了展望.

    Sm(CoFeCuZr)z永磁体制备工艺铸态合金制粉热处理

    湿法回收钕铁硼永磁废料研究现状及展望

    谢美英杨帆孙仲轩赵志钢...
    1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钕铁硼(NdFeB)永磁废料通常含有20%-40%的Nd、Pr、Dy、Tb等稀土有价元素,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湿法回收因具有原料适用性广、回收率高、产品纯度高、工艺成熟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回收方法.本文阐述了NdFeB永磁废料的回收潜力,总结了当前NdFeB永磁废料回收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湿法回收NdFeB永磁废料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探讨了如何利用湿法回收的溶浸、萃取、沉淀这三种主要工艺提高有价金属回收率和降低回收成本的技术挑战,并对湿法回收NdFeB永磁废料现状进行总结和提出新的展望,以期为从事NdFeB永磁废料回收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NdFeB永磁废料湿法回收稀土选择性溶浸萃取沉淀

    稀土永磁材料的氧化和腐蚀防护研究进展

    肖滕龙吕贵红马峥李孝森...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稀土永磁材料因其特殊的能量转换作用,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和风力发电等领域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稀土元素本身比较活泼,稀土永磁材料在高温、潮湿等环境下服役时容易发生氧化和腐蚀,导致其磁性能会急剧下降乃至失效.针对常用的Sm-Co永磁材料和Nd-Fe-B永磁材料,归纳了Sm-Co永磁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氧化过程及其模型,总结了Nd-Fe-B永磁材料在高温、湿热环境下发生的氧化、吸氢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特性,综述了提高磁体自身耐蚀性和涂层防护方面的新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稀土永磁材料氧化腐蚀防护

    含Ho镁合金的研究现状

    冷航李全安陈晓亚朱宏喜...
    4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镁合金作为轻质金属结构材料目前已获得广泛的研究应用,新型稀土镁合金的开发是进一步提高镁合金应用价值的重要体现.Ho在Mg中具有较高的固溶度,能显著细化晶粒,提高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增强合金的耐腐蚀性.本文主要从Mg-Ho二元合金、Mg-Ho-X(RE,Zn)、Mg-X-Ho(X=Al,Zn,RE)系合金进行了综述.对目前含Ho镁合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目前含Ho镁合金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希望能对含Ho镁合金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Mg-Ho系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强化机制

    黑色岩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卢正浩谢宏白洋王孟斋...
    6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铜仁坝黄一带牛蹄塘组底部黑色岩系中蕴藏具有工业价值的富铀磷质岩.为了探讨赋矿岩系源区性质及古海洋的氧化还原环境,本文进行了岩石稀土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数据未受到成岩作用和分析方法的明显影响,能够利用该参数进行成岩成矿地质意义的探讨.Ceanom值揭示从陡山沱组过渡到牛蹄塘组时,氧化还原环境总体从还原环境向不断波动的次氧化环境转变,直到牛蹄塘组富含多金属页岩沉积时,环境才逐渐向弱还原转变.Ce异常值表明在新远古代末期到早寒武世水体深度处于动态变化中,并经历过一次明显的海侵-海退过程.LREE/HREE比值、稀土配分模式、Y/Ho与Y图解、Er/Nd比值、(La/Sm)N值等,均说明研究区除磷质岩海水化学沉积特征明显外,(含)硅质白云岩、(灰质)白云岩、黑色页岩、富含多金属页岩、含铁泥质硅质岩以及黏土质磷质岩均受到了不同程度陆源碎屑物质的污染.此外,"帽型"的分配曲线、Ce/La比值、较高的Eu异常以及La/Yb-REE图解指示富含多金属页岩和(黏土质)磷质岩还存在热液的输入,表明早寒武世研究区磷和多金属元素富集时热水喷流作用较强烈而活跃.

    稀土元素富铀型磷矿黑色岩系

    永磁磁浮列车虚拟编组运行速度鲁棒控制方法

    刘书云杨杰秦耀齐洪峰...
    7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永磁磁浮是一种磁浮轨道交通新制式,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列车虚拟编组是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率的重要前沿技术之一,研究永磁磁浮列车虚拟编组的速度鲁棒控制,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效率有重要意义.针对永磁磁浮列车虚拟编组模式下状态切换和自适应巡航过程中速度易受干扰、控制不稳定问题,对动态编组、自适应巡航、动态解编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并采用分段控制策略,对列车虚拟编组三阶段进行状态切换;分析虚拟编组永磁磁浮列车组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对自适应巡航阶段速度进行协同控制,并在Matlab仿真环境下进行模拟.通过仿真验证了本文所提建模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且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鲁棒性能优于传统的PID控制算法,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超调量减少了4.9%;同时,采用分段控制方法实现了虚拟编组三阶段状态平稳切换.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列车速度控制方法,本文方法在提升磁浮列车速度跟踪控制精确度和鲁棒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证明了本文提出建模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磁浮列车虚拟编组模型预测控制鲁棒控制

    高压密闭消解-ICP-AES法测定沉积型稀土矿中La、Ce、Pr、Nd、Y、Nb、Zr

    邵坤余滔龚大兴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对位聚苯作为高压密闭消解罐材料,在240℃条件下,用HNO3-NH4HF2快速分解了沉积型稀土矿中La、Ce、Pr、Nd、Y、Nb和Zr,然后用H2S04赶酸破坏消解液中的稀土氟化物,在5%HCl-5%酒石酸介质中,通过优选分析谱线和基体匹配校正干扰,建立了高压密闭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沉积型稀土矿中La、Ce、Pr、Nd、Y、Nb和Zr.相比于传统的密闭溶样法,本方法的分解温度更高、周期更短、效率更高.采用其他分析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对比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密闭溶样沉积型稀土矿稀有元素稀土元素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制出激光照明用青绿荧光透明陶瓷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94页

    自然重力沉降分离低稀土含量熔渣中富稀土相研究

    郅程姜银举辛文彬邓永春...
    9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回收低稀土含量熔渣中稀土资源,本文尝试了一种自然重力沉降分离其中富稀土相的方法.对低稀土含量熔渣完成富稀土相的结晶析出后,通过添加稀渣剂,降低上部液相粘度,实现稀土结晶相的重力沉降.结果表明,渣系成分不同,适宜富稀土相沉降的保温温度及沉降效果均不同.对于含P2O5渣系,较适宜的保温温度范围为1300℃~1350℃,其底部沉降层中La2O3含量可达35.21%~37.12%(质量分数),富集倍数为2.24~2.49,其中析出相沉降率最高达91%;对于含CaF2渣系,相比于1350℃时,保温温度降为1200℃可增强沉降效果,但总体而言含CaF2渣系的沉降效果不如只含P2O5渣系.随着稀渣剂B2O3含量由0增加至3%,沉降效果逐渐增加;添加3%B2O3时熔渣底部沉降层中La2O3含量为37.12%,富集倍数高达2.24.

    重力沉降富稀土相分离B2O3

    不同溶浸作用对离子型稀土持水特性的影响研究

    郭钟群刘凌峰周尖荣唐韬...
    10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水特征曲线是研究离子型稀土持水特性的重要工具.通过室内模拟浸矿试验与Geo-Experts压力板仪测试系统,得到不同溶浸作用下稀土矿体基质吸力与含水率关系.分别利用Van Genuchten模型、Fredlund&Xing三参数模型和Fredlund&Xing四参数模型,研究不同溶浸作用下离子型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分析了不同模型参数的变化规律,得到了不同溶浸方式对土体持水特性的影响规律.对于不同种类溶浸液,持水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纯水、3%硫酸镁溶液、3%硫酸铵溶液;随着溶浸液浓度增大,稀土矿体持水能力逐渐降低,且浓度从0到2%之间下降最明显.土-水特征曲线"滞回效应"显著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纯水、3%硫酸镁溶液、3%硫酸铵溶液,随溶浸液浓度增大,"滞回效应"呈现减弱趋势.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土-水特征曲线持水特性浸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