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孟楠

双月刊

1000-2820

xuebao@xju.edu.cn

0991-8585177

830046

乌鲁木齐胜利路14号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njia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强调学术性、思想性和创新性,特别注重立足新疆,面向全国,既充分体现本校和新疆的区域特色,又致力于促进学术的交流和繁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演进与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黄华一张志兵
    7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演进为研究脉络,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发展期三个不同时期,总结了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绩。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分析了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短板,提出了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需求,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建设层次多样、覆盖广泛的乡村金融供给体系等政策建议,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提供政策依据。

    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胀指数债券研究述评及对中国的启示

    刘若斯丁浩
    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疫情冲击叠加俄乌冲突、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通胀指数债券因其保护投资者收益不受或少受通胀侵蚀的功能而价值凸显,有可能成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制度探索和改善民生的可选举措。鉴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在该领域的实践和研究较为丰富,在探究实践根源与研究缘起后,对通胀指数债券的功能从投资者、发行人和货币当局三个视角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指出其风险。考虑到通胀指数债券的收益率为通胀预期提供了重要但是并不完美的信息,从流动性风险溢价和通胀风险溢价两个重要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细致论述。最后对通胀指数债券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并提出对中国的启示。

    通胀指数债券通胀预期平准通胀率流动性风险溢价通胀风险溢价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控制—利用"二元立法路径重构

    靳雨露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立法应平衡个人信息控制保护与促进利用的关系。当前国内外个人信息立法的既有路径未协调好这一关系,出现知情同意机制失灵、个人信息出售机制乱象、匿名化制度遭遇技术壁垒的困局。破除既有路径困境的关键是从应然目标、理论基础和规则重建三个方面,对个人信息"控制—利用"二元立法路径进行体系化重构。二元路径的目标是通过划清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界限,以平衡个人信息控制保护与利用流通的关系;理论基础是承认个人信息的人格与财产双层、个人与公共的双重价值属性;通过构建个人信息直接识别、个人信息利用促进、利用规制和信息财产权属制度,重构个人信息控制保护与促进流通利用的规则体系。

    大数据个人信息利用个人信息立法"控制—利用"二元论

    企业数据产权的私法调整路径研究

    聂含秋
    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数据上的权益配置,应以"要素贡献理论"为正当性来源,由市场评价贡献,由贡献决定数据权益归属。应以企业数据产权架构作为整体数据产权的基础模型,在考察数据生产交易实践中对数据权益的实际需求的前提下,依据数据生产交易需要构建企业数据权益的内容和边界。在企业数据的生产环节赋予企业自生数据主体以完整的企业数据产权,并通过对各类权益的分置来应对流通交易环节所面临的挑战。在尊重数据主体对于企业数据产权的自主分配方案的前提下,明确合同法规范的参照适用规则的同时,对于侵犯企业数据产权的行为,应引入侵权法规范予以救济,以尊重数据主体的各类生产要素贡献,强化基于数据价值创造的激励导向,营造健康、有序的数据要素市场秩序。

    企业数据数据产权数据交易"数据二十条"

    边缘活力与"西游故事"的多民族叙述

    赵毓龙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游故事"的演化传播是在中华文学版图内发生的,是在中原动力与边缘活力"内聚外活"的文化力学结构内实现的。边缘地带的多民族叙述一方面容受中原文化,又反馈于中原文化,一方面吸纳异域文化,又经内部多民族交流整合后向中原输送,仿佛"两重滤器"。在古代"一带一路"的历史空间背景下,西北、西南、东南多民族地区表现得格外活跃:以敦煌为中心的西北板块承担了故事早期演化的主动力功能;由川滇缅印通道贯穿的西南板块贮存了故事早期形态的"活化石";以泉州为中心的东南板块将海外因子与闽地民间信仰结合,推动了人物形象的完善、定型。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带来的新活力,则推动了故事的世情化、戏谑化、游戏化转型。

    西游故事边缘活力多民族中华文学版图一带一路

    被"化约"的文学世界:士风叙事下的范仲淹及其文学创作

    郭明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范仲淹的士风观内涵丰富,主要表现为以"四民"说为角色意识基础,以敦教育、慎选举为士风振起途径,以不离中道为理想士风状态。传统士风叙事对范仲淹形象的化约遮蔽了其文学世界的诸多层面,如基于"中道"观的文学思想,以精英化的制度关怀表达淑世情怀的方式,以及层次丰富的隐逸书写等。在对范仲淹的士风叙事中,欧阳修引入"外和内刚"说,力图补完当时对庆历士风畸重于"刚"的印象;苏轼持"一定之见"说,强调政治定见与操守,将其纳入旧党的思想谱系;宋后的题咏则将其化约为若干标签化的士风印象。"士风"作为一种方法,为全面认识范仲淹的文学世界提供了契机。

    士风观士风叙事形象化约文学世界

    "雅颂之音"与"讽谕之鸣":论礼乐复兴视域下的宋初文学

    罗超华
    13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初文坛纷繁复杂,不仅呈现出南北对峙、难以融合的紧张局面,还产生了时文与古文的创作分歧。而于此之外,士人群体内又共同含纳着一股颂美君王功业、宣扬帝国政治的风气。尽管从传统文艺审美的角度看,这种风气催生的文学作品多属程式化的礼仪书写,但若将之置于宋初礼乐复兴视域下进行更深层次解读,则于某些赋颂中可观觇士大夫政治主体意识的觉醒迹象,且雅颂主旋律中讽喻之声的鸣起,又宣示了宋初文人对唐人风雅观的进一步开拓。这些被程式化书写遮蔽的内容,实质是政治与文学的合奏交响,二者间表里经纬的错综关系及由此生成的强力互动,正体现出此间特殊的文学生态。

    礼乐宋代雅颂文学风气儒道

    可控、意愿与情态述补结构的解读

    李贞亮彭利贞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态述补结构"V得/不C"是汉语中的一种多义情态表达式,文章从语义-语用接口的角度,发现事件的[可控]和[意愿]两种特征都会对其情态类型的解读产生影响。[可控]是语义特征,对"V得/不C"的情态解读起到基础性作用,表现在:[+可控]会产生动力情态解读,[-可控]会产生认识情态解读。而[意愿]是在[可控]之上的语用特征,会改变[可控]对"V得/不C"情态解读的作用,表现在:[-可控]的事件如果具有[+意愿]特征,"V得/不C"就会反转为表达动力情态;[+可控]的事件如果具有[-意愿]特征,"V得/不C"就会反转为表达认识情态。

    情态述补结构"V得/不C"可控意愿语义-语用接口

    "掉"的语义演变及语法化进程

    高军张晨雅
    145-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语料库研究方法,文章从历时层面考察了"掉"的语义演变路径及语法化进程。语料分析发现,"掉"历经了古代汉语的语义扩大及现代汉语的语义缩小,语法化现象首次出现于宋代,至清代较为显著,在现代汉语中得到进一步凸显。"掉"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存在语义滞留现象,语法化还不够彻底,处于后期加速阶段。

    "掉"语义演变语法化语料库研究

    反预期信息标记"你还别说"

    王冬芝
    150-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你还别说"具有标记反预期信息的功能。文章着眼于"你还别说"所连接前后两部分的语义关系类型,离析出了四类"你还别说"句,分别对它们的信息序列和语义关系进行了描写,探讨了反预期信息的内容所指和形式所指。语用功能方面,总结出"你还别说"具有篇章连贯功能和人际互动中的提醒、缓冲与交互功能。

    反预期信息"你还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