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经济
新经济

李华

半月刊

1009-8461

LT8689@126.com

020-83642121 83642428

510050

广州市越秀北路224号之二

新经济/Journal New Economy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新经济》杂志创办于1980年,原名《港澳经济》,自创刊以来几经改版,得到了经济理论界许多朋友的帮助。今天的《新经济》是一份面向市场的财经类刊物,作为一本根植于珠三角大地的财经传媒,作为得改革风气之先的南中国的权威财经杂志,《新经济》将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新理念的发现者、新价值观的倡导者的角色。保持对财经动态有敏锐的触角,享受洞察的喜悦——并且把这种智慧的快乐传导给每一位读者,是《新经济》基本的取向。不发空洞无谓的牢骚,对经济现象的报道与评析,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与描述,《新经济》都力图表达最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关注人的命运是《新经济》的根本追求。《新经济》将以对人的命运的关注为主线,把视角不断地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扫描,透过产品、企业、产业、区域、城市、国家众多的经济现象,以我们独特的解读,感性的关切,发出最强烈的声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旧动能转换下产业政策动态演进研究——基于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案例的机理解析

    韩永辉罗瑞霖谭舒婷
    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引擎”。本文以政府“超前引领”理论为出发点,梳理、归纳、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如何制定产业政策、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践问题。研究发现,广东省产业政策体现制度超前引领、组织超前引领、技术超前引领及理念超前引领的机理特点,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本文研究对各地结合自身要素禀赋制定产业政策,推动重点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超前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政策

    区域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路径研究——以广东省佛山市机器人产业链发展经验为例

    赵祥曹哲
    2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链现代化的本质是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其结果反映在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所处分工角色的变化上。从后发经济体的视角来看,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初始角色通常分为一般分包商和原料供应商,以此为起点的企业可以转向领先分包商、核心生产商、关键供应商和终端销售商四种分工角色,这种角色转变代表促进地区产业链现代化的四种不同的路径。广东省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地区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路径除了具有上述一般性特征以外,还会受到不同类型产业特征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化倾向。

    产业链产业链现代化分工角色

    全球产业链重构下数字经济提升中国产业链韧性的机理和实现路径

    刘敏杨晨琳吴俊涛
    3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一轮工业革命呼啸而来,加之贸易保护主义及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等因素影响,全球产业链配置逻辑正加速重构,呈现出数字化、绿色化、异质性、短链化等特征,各国对产业链韧性与安全问题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梳理归纳了全球产业链重构特征和中国产业链韧性在提升过程中的"堵点""卡点"问题,从数字经济政策、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和产业数字化等角度分析数字经济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机理,并以中国希音公司为代表分析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企业数字化战略对企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的影响,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详尽探讨数字经济对我国产业链韧性的提升路径。

    全球产业链重构数字经济产业链韧性

    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基于空间外溢的视角

    万陆黄舒阳
    4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内在要求。基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对要素资源的空间重置作用,本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选取了2010-2022年全国31个省份的数据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得出结论:我国总体上共同富裕水平不断提升,但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空间外溢性,即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本地区共同富裕程度的提高,但这种空间外溢性具有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在建议对策方面,提出要以创新驱动经济增长为前提,坚持协调发展这一必由之路,构建现代化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产业结构共同富裕空间外溢

    税收补贴政策下考虑二手市场电子产品回收供应链成员的博弈策略研究

    肖旦姬晓楠聂珊珊
    6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虑由一个制造商、一个回收商及二手市场组成的两层供应链结构,分别构建了仅回收商回收的决策模型、回收商回收与二手市场交易共存的决策模型,基于消费者效用分析了供应链成员的最优产品定价策略,探讨了二手市场的引入对电子产品回收供应链成员决策及税收补贴政策设计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一定条件下,二手市场交易的竞争一方面使消费者在电子产品回收中获益,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制造商的利润及政府税收补贴剩余。但是,二手市场交易的竞争致使回收商的利润降低,政府可以适当提高对回收商的产品回收补贴来增强回收商的竞争力,降低回收商的利润损失。此外,本文证明了从社会总福利的角度看待开发二手市场是大有裨益的。

    税收补贴政策二手市场电子产品回收供应链

    协调与套利:经济社会学视角下的跨境电商市场转型研究

    门豪
    8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跨境电商卖家与平台之间的权力关系与长期不对称依赖,处在弱势地位的卖家存在着提升结构性自主与开展策略性行动的强烈动机。卖家群体对依赖关系的再配置,引发了跨境电商市场的转型,即从一家独大、一超多强,再转向到网络化交易结构的变迁。借助于安克创新、SHEIN与亚马逊等代表性的组织,分析其各自占据的生态位、竞争优势与关系结构,指出卖家的扩张存在着从对平台的高度依附,到自有品牌与营销体系建构,再到全面实施"平台化"战略的一般化路径。在市场转型过程中,物流仓储、SaaS与在线支付等大量细分而专业的服务商迅速壮大。以齐美尔的三边群体理论为核心,建立了套利经纪与协调经纪两种理想类型,利用卖家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变迁中的策略调整,揭示中国卖家在出海过程中的身份变迁与转型逻辑,为宏观市场转型提供了基于经济社会学视角的机制解释。

    中国制造平台化市场过程经纪过程三人群体

    支教与人力资本积累——来自研究生支教团服务的证据

    胡涛文
    9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资源不均等是造成收入差距扩大和社会阶层固化的重要原因。文章使用研究生支教团服务作为外生政策冲击,识别了支教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结果表明:第一,研究生支教团服务显著提高了落后地区农村学生的人力资本积累,即支教显著提高了个体初中完成率和高中完成率,同时终身受教育年限增加了至少0。2年,但支教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具有滞后性。第二,支教提高了个体劳动力市场的长期表现,成为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拥有较好的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医疗保险的概率显著增加。第三,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男学生,支教对其人力资本积累的正面影响更明显。文章结论为共同富裕背景下支教扶贫项目政策设计提供了启示。

    支教人力资本积累研究生支教团

    广东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培养路径研究——基于广东的实际调查

    广东省工商联课题组潘丽珍王超
    11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民营经济人士逐渐形成新的社会阶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本文梳理了民营经济领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为发展民营经济、推动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支持工商联事业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厘清了广东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参与变化趋势及特点,主要表现为思想状态从参而不语向积极参与转变、参与程度从参而不谋向建言献策转变、政治追求从"利己""短期"向"利他""长期"转变,组织推进上实现点线面协同效应;阐述了广东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培养的路径特点及生成机制,主要分为政治体系框架下参与和多元社会活动参与两种方式,政治参与和政治培养基本形成一体、全程、长效互动机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资源有限、代表性人物不多,商协会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政治培养教育培训缺乏系统规划,新生代政治历练不够、政治才能不高;从强化发展信心、推动经济转型、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代际传承、完善统战组织网络等方面提出了广东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培养路径的建议。

    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人士工商联政治培养

    偏差与调适:"村改居"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困境与治理对策——以广州的实践为例

    付舒
    12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村改居"社区是渐进性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的一种过渡性存在,但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存在"城"与"乡"的不协调不平衡现象。本文通过对广州40条城中村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村改居"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硬件设施供给效果不彰,财政供给关系调整微弱,人事供给缺口明显等问题。从政策执行视角看,造成"村改居"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主要在于政策执行的动机偏差、规划失衡的尺度偏差和路径依赖的事责偏差。为此,需强化目标引领,系统谋划"村改居"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顶层设计,进一步细化"拆治兴"并举的具体对应举措,明晰激励分配结构,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和责任激励的两翼保障。

    "村改居"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政策执行偏差

    三维金融架构理论:理论述评与展望

    杨焱
    13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维金融架构理论是我国著名金融学家白钦先教授在金融理论研究方面的创新成果。该理论认为,对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国家或经济体,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同的金融组织形态或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共同构成整个金融系统架构,应是一国或一个经济体重要的基础性金融制度安排。该理论自提出以来关注度不高,缺乏系统性理论述评,应用上还有许多可拓展空间。通过梳理理论框架,回顾其形成和发展,系统总结相关文献的阶段性成果发现,三维金融架构理论是具有大局观与整体论的金融观,对看待一国或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具有宏观指导意义和较高学术价值。通过研究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启示,用以推动金融资源利用效率、金融系统稳定性、金融可持续发展、金融数字化转型和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三维金融架构理论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