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经济
新经济

李华

半月刊

1009-8461

LT8689@126.com

020-83642121 83642428

510050

广州市越秀北路224号之二

新经济/Journal New Economy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新经济》杂志创办于1980年,原名《港澳经济》,自创刊以来几经改版,得到了经济理论界许多朋友的帮助。今天的《新经济》是一份面向市场的财经类刊物,作为一本根植于珠三角大地的财经传媒,作为得改革风气之先的南中国的权威财经杂志,《新经济》将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新理念的发现者、新价值观的倡导者的角色。保持对财经动态有敏锐的触角,享受洞察的喜悦——并且把这种智慧的快乐传导给每一位读者,是《新经济》基本的取向。不发空洞无谓的牢骚,对经济现象的报道与评析,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与描述,《新经济》都力图表达最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关注人的命运是《新经济》的根本追求。《新经济》将以对人的命运的关注为主线,把视角不断地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扫描,透过产品、企业、产业、区域、城市、国家众多的经济现象,以我们独特的解读,感性的关切,发出最强烈的声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工业化中的传统与现代因素: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历史研究

    李毅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时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现代化建设共同面临的历史课题。尤其是在中国制造业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力求在技术与市场上大力解决外部依赖风险的当下,学界有必要对日本近代产业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自主发展而未沦为技术附庸予以研究。分析日本以创新为中心的产业发展历史轨迹,重在从传统与现代因素融合的视角考察日本近代制造业自主发展的经验教训,通过对其产业创新与发展中传统与现代因素融合之历史特征的细节研究,提出关于传统与现代因素融合、推进产业自主发展的一点历史认识。力图通过对日本工业自主现代化之路的规律性总结,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真正进入创新驱动轨道提供经验借鉴。

    现代化强国传统与现代因素日本近代制造业历史观察与研究

    创新竞赛经历能否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薪酬水平?——基于JN大学毕业生中期发展评价调查

    颜海波黄晓雯
    1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实践教育出发,高校组织各类创新竞赛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启迪创意思维、提升创造能力、造就创业人才,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本文根据JN大学 2016 届毕业生中期发展评价的问卷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克服自我选择偏差产生的内生性问题,调查创新竞赛经历对高校毕业生五年后薪酬水平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从影响因素来看,创新竞赛经历对高校毕业生五年后薪酬水平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与此同时,工作城市、用人单位规模、岗位职务、在校经历等因素也是提升高校毕业生中长期薪酬的重要助推器。(2)从影响效果来看,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发现,具备参赛经历的高校毕业生比未参赛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五年后薪酬水平高出 7。8%;而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结果更是高出 13。0%。由此表明,创新竞赛经历是高校毕业生获得高薪的孵化器。(3)从异质性分析来看,参赛经历对自然类学科的高校毕业生五年后薪酬水平产生的积极影响要明显强于非自然类学科的高校毕业生。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高校应以开展创新竞赛为契机,优化竞赛评价机制,改革高校教学方式,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创新竞赛经历高校毕业生薪酬水平倾向得分匹配法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创新——基于资源视角下的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曾云敏雷杰
    2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绿色创新,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必然会对其绿色创新水平产生影响。为了验证其影响效应以及探讨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 2009 年至 2021 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2)创新资源配置、产学研合作以及技术资源整合在其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而且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其中存在两条链式作用路径;(3)相较于绿色创新数量,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有利于实现"实质性绿色创新",且影响效果存在差异性的主要中介因素在于创新资源配置机制。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理解"数字化"如何影响"绿色化"这一关键问题提供了经验证据。

    数字化转型绿色创新结构方程模型

    "贷"动企业绿色创新质量提升:称心如意还是适得其反?

    简冠群孟伊铭
    4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信贷政策是近年来各国政府推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重要金融工具,在此影响下,提高绿色创新质量已成为国家着力推进的重点任务。本文以 2007-2021 年中国上市重污染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能显著抑制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质量提升,刺激"创新泡沫"的产生。机制研究显示,绿色信贷政策会通过加剧企业融资约束和增加企业治理性绿色投资来抑制企业绿色创新质量提升,而增加企业预防性绿色投资能够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相比而言,绿色信贷政策能显著增加企业绿色创新数量,但是外部审计监督力度提升和内部企业低碳韧性提高能够有效缓解绿色创新质量降低,有助于对绿色"创新泡沫"的治理。此外,绿色信贷政策对不同地区、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具有异质性影响。对于东部地区以及非国有性质的企业,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具有更大的抑制作用。因此,应推动绿色信贷政策从"导向性"走向"实质性","贷"动企业参与到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以有效提高企业绿色创新质量。

    绿色信贷绿色创新质量融资约束审计监督低碳韧性

    基于收入分配视角的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效率研究——来自政策指数量化的检验

    朱宁马碧银于之倩
    6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一体化通过改变区域内要素的流动方向和强度,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经济效率提升。为了探究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对于地区居民相对收入差距以及城市内部的城乡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并深入挖掘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的合作潜力,本文从弱化行政壁垒、增强经济合作、交通互联互通、劳动力流动以及科技创新技术共享五个维度构建政策措施指数,使用基于Farrell框架的DEA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效率进行测算,评价由区域一体化带来的社会福利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缩小地区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的效果显著,但是,由于经济开放等具有城市倾向的活动存在,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率有待提升。几乎所有具有合作潜力的城市都可以获得潜在收益,其中,一体化效率、技术效率、协同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提升空间。另外,经济欠发达城市的合作潜力更突出。进一步,城市间多方合作是提高一体化发展效率的主要推动方式,而且专业化合作与多样化合作均对区域收入协调具有正向影响,但专业化合作的影响更显著。由于各城市本身发展存在差异,区域一体化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也存在地区异质性。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中,各类一体化活动的合作潜力存在差异,其中,经济一体化与科技创新一体化对于缩小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显著作用,可以作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体化效率区域一体化收入差距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

    牛文学谢枝花
    9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合作发展的示范地区,也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该区域产业结构与人口结构总体保持较高水平协调,但域内城市间在就业弹性、产业结构偏离度、就业产业相关关系以及就业产业协调度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梯度差异。从就业产业协调发展水平看,港澳最高,内地城市中广州深圳发展较好,珠海、东莞、佛山、惠州等城市次之,肇庆、江门协调水平相对在后面。打破行政割裂、加大城市间政策规划协调、提高产业质量、增强劳动力素质等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基于"双万"城市比较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以东莞为例

    张出兰黄天舒
    11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理论,从制造业基础、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和科技产业融合四个维度,构建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对"双万"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双万"城市中位,其制造业基础、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高,但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尚有待提升。未来,东莞应聚焦科技产业前沿,通过加快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大企业分类扶持力度、加强招商引资等举措,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双万"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比较分析

    量子经济理论发展动态及应用综述

    伍湘陵张彩瑞
    12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量子经济理论是一种前沿且复杂的经济学分支,其基本概念包括量子态、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等,以测不准原理、对应原理、量子原理、可观察原理和最小作用量原理等为基本原理,研究量子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原理应用的理论。目前量子经济理论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尽管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如在优化投资组合、加强数据安全、提高决策效率、探索新的经济模型等方面已经显现其独有的作用,但这一理论仍尚未成熟,还存在诸多局限,如量子计算技术尚不成熟、跨学科合作交流不足、产业化成本高昂、人才稀缺、相关政策空白等。因此,该理论仍需进一步拓展和应用转化。鉴于量子经济理论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本文系统梳理其发展动态、主要模型及其应用,为全面掌握量子经济理论发展新动向及其应用提供参考。

    量子经济量子计算量子纠缠

    投稿指南

    《新经济》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