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技术新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技术新工艺
新技术新工艺

吴玉广

月刊

1003-5311

NTNP@263.net

010-68962167/3218-808/805/831

100089

北京车海淀区车道沟10号院科技1号楼804室

新技术新工艺/Journal New Technology & New Proces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微电子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热加工技术(铸、锻、焊)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及化工、表面处理等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和新设备,可为企业设备造型提供参考,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技术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工业移动机器人智能化发展趋势研究

    田华亭冯仁宇吴奕龙周扬能...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工业移动机器人(AGV/AMR)智能化发展方向,提出了 AGV/AMR健康度评价,涉及AGV重要部件、运行负荷、运行精度等多个方面,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结合大数据分析综合评估AGV健康度的自诊断方法,并依据健康度评价结果进行单机自主决策控制;另外,从AGV/AMR系统层面,提出了基于时空的快速仿真推演思路以及基于时空快速仿真推演的编队通行交通策略、多元化任务分配策略.

    AGV健康度健康度评价故障自诊断交通策略任务优化分配

    重庆大学高端装备机械传动全国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

    重庆大学高端装备机械传动全国重点实验室
    5,12页

    航空液压壳体基于特征的快速编程应用实践与建议

    郭学平王永鹏李紫刚徐伟...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述了航空液压壳体数控编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孔及孔系特征采用目前基于CAT-IA软件的人机交互编程方法带来的编程周期长、重复工作量大、知识重用率低等难题,提出通过引入基于特征的快速编程技术加以解决.重点介绍了典型加工特征分类、工艺知识库建立、工艺决策规则定义、基于特征的快速编程系统构建等应用实践,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特征的快速编程技术能够大幅缩短编程周期,降低重复工作量,提高编程规范性和质量一致性,促进知识积累.最后,给出了基于特征的快速编程技术的应用建议,以期为在其他类型零件或特征上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航空液压壳体孔系特征特征编程工艺知识库工艺决策应用建议

    梯形螺纹的数控车削难点及解决方案

    郭建平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大螺距的梯形螺纹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扎刀"现象、程序的编制和精度的技术保证.针对梯形螺纹的这些难点,通过具体实例,从进刀方法、刀具的选择、宏程序的编制、尺寸精度技术控制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大螺距梯形螺纹在数控车床上的车削技术方法,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有效地保证了加工质量,提高了加工效率.宏程序编制简单实用,可作为大螺距梯形螺纹或蜗杆零件的通用模版.

    梯形螺纹数控车削宏程序指令进刀精车

    RX气+天然气渗碳工艺优化设计研究

    贾磊于国超邬俊祥李晓艳...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RX气+天然气渗碳工艺在国内推广较晚,对其工艺设计研究较少.为验证该渗碳工艺在军品零部件上的适用性,并实现工艺过程和渗碳产品质量可控,研究了典型渗碳材料在RX气+天然气气氛下渗碳后的渗层和心部微观组织、渗层均匀性、渗层硬度梯度以及淬火后的硬度均匀性等情况.研究表明,通过对RX气十天然气气氛下渗碳工艺过程研究,材料为20Cr2Ni4A的试样在RX气+天然气气氛下渗碳微观组织能够达到一级水平;渗层均匀性在满足标准的前提下实现了提升;渗碳层与基体之间的过渡层碳浓度梯度平缓,硬度均匀性较好,该工艺可适应于普通耐磨要求的渗碳件,但由于硬度很难达到60 HRC以上,因此,不建议60 HRC以上硬度要求的零件采用该渗碳工艺.

    RX气天然气渗碳渗层均匀性硬度均匀性硬度梯度

    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2024年度开放课题申报指南

    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
    22,27页

    AF1410钢大厚度焊缝的真空电子束焊工艺研究及质量控制

    赵勇梁晶天魏文忠熊悦...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飞机起落架高寿命、高可靠的特点促使了各种新材料特别是超高强度钢、钛合金等材料在起落架上的广泛应用,其中A100、300M、AF1410(16Co14Ni10Cr2Mo)等超高强度钢的应用尤为突出.此类超高强度钢在起落架系统中通常采用整体模锻件机械加工的方式,并且因为这些超高强度钢焊接性能较差,很少有采用焊接加工的.主要探讨的是AF1410(16Co14Ni10Cr2Mo)钢大厚度的焊接工艺研究及质量控制.

    AF1410钢起落架真空电子束焊质量控制

    面向增材制造的液压阀块集成优化设计

    郭西园杜建国陈奇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液压系统是航天设备的主要动力组成,随着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对液压系统轻量化、集成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液压阀块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元件,传统设计结构多以直孔交叉形式实现流道连通,导致设计局限大,工艺孔道多,生产加工困难,同时材料利用率低,浪费严重.采用面向增材制造(Design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DFAM)的设计思维,对液压阀块进行轻量化集成优化设计,通过取消工艺孔道、流道直通、自支撑设计、降低无效材料使用等手段,实现阀块高自由度、轻量化、集成化设计,并通过增材制造的方式实现,为航天设备拓展增材制造使用提供有益借鉴.

    液压阀块增材制造优化设计轻量化DFAM

    2024年度空天领域复杂性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空天领域复杂性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1,37页

    滤棒发射管道高效清洁装置的研制

    孙长义周姝付若楠安靖...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发射管道清洁效率低、人力投入大的问题,设计了 一种滤棒发射管道高效清洁装置.该装置由牵引部分、钢绳排列部分、管道清洁部分等组成.牵引部分将钢绳从发射管道一端拖入,输送到发射管道的另一端,将钢绳上连接的牵引头替换为清洁头,卷筒转动将钢绳上的清洁头拉回,清洁头紧贴在管道内壁,将管道内壁的积垢刮下,并由压缩空气将胶垢吹出管道;排列部分将钢绳致密地排列在卷筒上.以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曲靖卷烟厂6#发射机的6根发射管为对象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应用清洁装置后,仅需要2名作业人员即可完成发射管道的清洁,与应用前相比节约2人;与应用前相比,堵管间隔由5个工作日提高到10.5个工作日,每100 m发射管道的清洁时间由78.75 min降低为9.44 min.该技术可为提升滤棒发射管道清洁效率提供支持.

    滤棒发射管道清洁海绵牵引头弹簧清洁头正交试验胶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