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哈木拉提·吾甫尔

月刊

1009-5551

xjykdxxb@163.com

0991-4366313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393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新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刊物,突出地方特点和我校的研究特点,做到报道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快速准确地传递医学信息,努力成为新疆医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iR-339-3P靶向IP6K2基因调控前列腺癌EMT发生的功能研究

    王文光王玉杰侯亚坤宋鸿文...
    1367-1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339-3P靶向六磷酸肌醇激酶2(IP6K2)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339-3P和IP6K2的表达水平.利用细胞转染技术向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分别转染miR-339-3P-mimics、miR-339-3P inhibitors、si-IP6K2(抑制表达)和PcDNA-3.1(+)-IP6K2(过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情况,细胞划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IP6K2和EMT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39-3P和IP6K2的靶向结合关系.结果 qRT-PCR的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miR-339-3P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IP6K2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39-3P-mimics抑制IP6K2表达可以显著抑制PC-3细胞增殖与迁移,促进细胞凋亡,Twist1、N-cadherin和Fibronectin蛋白表达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miR-339-3P inhibitors过表达IP6K2可以显著促进PC-3细胞增殖、迁移和EMT,并抑制细胞凋亡.结论 过表达miR-339-3P通过靶向抑制IP6K2基因表达,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抑制EMT发生并促进细胞凋亡.

    miR-339-3P六磷酸肌醇激酶2前列腺癌增殖上皮间充质转化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表达

    尼罗帕尔·吐尔逊张小寒王欢秦玉婷...
    1374-1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危险度分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血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及相关免疫抑制因子的表达变化,阐明其在MDS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初治MDS患者(MDS组)和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骨髓血MDSCs,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颗粒酶B及调节性T细胞(Tregs)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免疫抑制因子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同时根据修订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将MDS患者分为较低危组(L-MDS组)和较高危组(H-MDS组),分析不同分组患者中MDSCs、CD4+T细胞、CD8+T细胞、颗粒酶B及Tregs,免疫抑制因子IL-10及TGF-β 的表达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DS患者MDSCs及Tregs的表达量增高,CD4+T细胞、CD8+T细胞、颗粒酶B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DS的分组分析中,L-MDS组MDSCs和Tregs表达量低于H-MDS组(P<0.05),L-MDS组和H-MDS组CD8+T细胞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345),而L-MDS组CD4+T细胞和颗粒酶B的表达量高于H-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MDS患者免疫抑制因子IL-10及TGF-β表达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H-MDS组IL-10及TGF-β水平高于L-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DS患者中MDSCs表达量增加,T细胞亚群表达紊乱,且与疾病危险度分层有关,可能参与了疾病进展.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髓源性抑制细胞T淋巴细胞

    新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KYA1797K抑制毛发生长的初步研究

    蔡金杏李建波曾赛男贺立新...
    1379-1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小分子化学抑制剂KYA1797K对毛发生长影响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 拔除6~8周龄C57BL/6小鼠触须垫特定部位触须,皮内注射KYA1797K后测量再生触须的长度.测量结束后收集标本进行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检测毛囊的Ki67表达.使用梯度浓度(5μM、15μM、25μM)的KYA1797K干扰人真皮乳头细胞(HHDPC)后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与空白对照组及注射DMSO比较,KYA1797K注射后小鼠触须生长速度受到了抑制(P均<0.01).(2)与注射DMSO比较,注射KYA1797K后毛囊Ki67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3)与对照组相比,15μM和25μM的KYA1797K处理组HHDPCs增殖率明显受到了抑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梯度浓度(5μM、15μM、25μM)KYA1797K处理后的HHDPC迁移能力均明显受到抑制(P<0.01).(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KYA1797K组细胞内 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结论 KYA1797K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HHDPC的增殖和迁移从而抑制毛发的生长.

    KYA1797K毛发信号通路抑制剂

    MCT1、MC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马明福王梅马佳佳李君娜...
    1385-1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1,MCT1)、单羧酸转运蛋白4(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4,MC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手术切除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石蜡包埋标本1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MCT1、MCT4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CT1、MC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4%(42/122)、81.1%(99/122);MCT1、MCT4染色阳性均定位于细胞浆,显示肿瘤细胞胞浆弥漫棕黄色,阴性未着色.MCT1的阳性表达在BRAF基因突变型中明显高于野生型(P=0.034),在BRAF蛋白阳性中明显高于BRAF蛋白阴性(P=0.008).MCT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年龄、性别、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过氧化物酶抗体、促甲状腺激素、淋巴结转移、病灶位置、肿物直径、病理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T4的阳性表达在BRAF基因突变型中明显高于野生型(P=0.000),在BRAF蛋白阳性中明显高于BRAF蛋白阴性(P=0.000),在病灶位置双叶中明显高于单叶(P=0.041).MC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年龄、性别、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过氧化物酶抗体、促甲状腺激素、淋巴结转移、肿物直径、病理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T1、MC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高表达.MCT1、MCT4蛋白的表达都与BRAF基因突变、BRAF蛋白表达有关,说明MCT1、MCT4表达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甲状腺乳头状癌单羧酸转运蛋白1单羧酸转运蛋白4临床病理特征

    ADAMTSL3促大鼠糖尿病肾病心肌纤维化和SGLT-2抑制剂的疗效观察

    黄萱木胡牙提·乌拉斯汉陆晨王顺...
    1391-1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ADAMTSL3(A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ase domain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I motifs-like-3)在大鼠糖尿病肾病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和SGLT-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的应用效果.方法 SPF级雄性Wistar大鼠28只经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MZ)50 mg/kg进行糖尿病肾病造模,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大鼠,治疗组给予SGLT-2抑制剂(卡格列净10 mg/kg)灌胃.3组大鼠进行心脏B超动态分析心脏结构改变.对大鼠心肌组织进行病理染色、qRT-PCR、Western Blot检测ADAMTSL3基因表达水平,同时观察使用SGLT-2抑制剂后大鼠心肌的病理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左心室重量(LVM)、左心室收缩末壁厚度(LVPWs)、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射血分数(LVEF%)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糖尿病肾病诱导心肌组织纤维化相对面积降低,以及在大鼠心肌纤维化中的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表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的ADAMTSL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心肌组织的ADAMTSL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衰老标志物p-p53、p21、p16表达水平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p-p53、p16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AMTSL3表达与纤维化相关,因此ADAMTSL3参与促进糖尿病肾病大鼠心肌纤维化,SGLT-2抑制剂治疗可逆转其心肌纤维化病变.

    ADAMTSL3糖尿病肾病心肌纤维化SGLT-2抑制剂

    子宫内膜样癌MELF浸润模式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李坤王静金春亭白睿...
    1398-1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微囊性、伸长及碎片状(MELF)浸润模式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机制.方法 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2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标本及癌旁标本.根据MELF浸润模式将其分为MELF组、非MELF组.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MELF浸润模式的临床病理特征;根据病理检测结果将标本分为MELF组、非MELF组、空白对照组.Western blot法检测病理标本EMT关键蛋白E-cadherin及凋亡关键蛋白Bcl-2、Bax相对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E-cadherin mRNA、Bcl-2mRNA、Bax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MELF组、非MELF组病例数分别为41例(18.22%)、184例(81.78%),其中年龄是否>50岁对患者无明显影响(P>0.05).MELF组患者绝经、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CA199、CA125水平等的占比均明显高于非MEL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ELF组、非MELF组上皮间质转化(EMT)关键蛋白E-cadherin蛋白、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抑制凋亡蛋白Bcl-2蛋白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MELF组E-cadherin、Bax蛋白表达量较非MELF组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量较非MELF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T-qPCR结果显示,MELF组、非MELF组Bcl-2mRNA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E-cadherin、BaxmRNA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MELF组Bcl-2mRNA相对表达量较非MELF组明显增高,E-cadherin、BaxmRNA相对表达量较非MELF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ELF浸润模式与患者绝经、FIGO分期、肌层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CA199、CA125水平等因素有关,其产生机制可能与促进EMT及凋亡有关.

    子宫内膜样腺癌MELF浸润模式上皮间质转化凋亡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辅助诊断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安尼瓦尔·阿不里孜秦练热娜·热合木丁陈小翠...
    1403-1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胸痛中心临床数据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的初步诊断进行准确性评价,进一步筛选诊断特征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以提升NSTEM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纳入胸痛中心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临床数据建立数据库,筛选在24 h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并确诊患者的临床数据建立实验数据集,以CAG诊断结果作为衡量标准对NSTE-MI患者初步诊断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基于实验数据集数据构建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并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结果 NSTEMI患者初步诊断的灵敏度为88.59%,特异度为90.57%,约登指数为0.79,Kappa值为0.78,ROC曲线的AUC值为0.864.本研究所构建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的诊断灵敏度为93.07%,特异度为94.21%,约登指数为0.873,Kappa值为0.870,ROC曲线的AUC值为0.924.结论 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在NSTEMI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以及一致性方面均较胸痛中心临床数据库中NSTEMI患者初步诊断的评价指标有所提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模型评价

    外周血Treg/Th17细胞免疫失衡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研究

    李丹露王学梅程永凤岳迎宾...
    1410-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外周血Treg/Th17细胞免疫失衡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内一科收治的1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2016年1月-2018年12月110例健康体检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根据疾病危险程度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根据治疗反应分为无事件组和预后不良组.检测以上分组患儿初诊时外周血Treg细胞和Th17细胞比例及Treg/Th17比值在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无事件生存组和预后不良组中的差异性.采用ROC曲线分析外周血Treg/Th17比值对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升高,Th17细胞比例降低,Treg/Th17比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度不同,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Th17细胞比例、Treg/Th17比值三者在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Th17细胞比例及Treg/Th17比值均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外周血Treg/Th17比值预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不良的AUC为0.912.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初诊时外周血Treg/Th17细胞免疫失衡增大,其中外周血Treg/Th17比值与病情危险度呈正性关联,其预测预后不良的效能较好.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辅助性T淋巴细胞17调节性T淋巴细胞预后不良

    NLR、PLR及SII对白芍总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预测研究

    张昕博关凤军韩正祥
    1415-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预测白芍总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1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患儿的性别、年龄、BMI、家族史.治疗前,采用BC-6800 Plus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深圳迈瑞公司)检测血小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计算NLR、P LR和SII.所有患儿均采用白芍总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治疗4周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共89例(80.91%)患儿有效,21例(19.09%)患儿无效.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患儿的性别、年龄、BMI、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严重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患儿的NLR、PLR、SII水平和治疗前的症状总积分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的NLR、PLR及SII水平与症状总积分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情严重程度、NLR、PLR和SII是治疗后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应用NLR预测白芍总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HSP疗效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31(0.582~0.88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70.8%;PLR预测的AUC为0.764(0.649~0.87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和75.3%;SII预测的AUC为0.822(0.735~0.90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0%和77.4%.结论 NLR、PLR及SⅡ与白芍总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HSP疗效有关,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过敏性紫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疗效

    FTO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关联研究

    解晨曦熊文娟宫海燕毕波...
    1420-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脂肪量与肥胖相关基因(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 gene,FTO)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联.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1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380例CHD患者作为CHD组,选取同时期360例无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严重疾病的健康体检者作为Control组.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提取两组受试者外周血基因组DNA,检测FTO基因rs9939609及rs1421085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与CHD患者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CHD组rs9939609(A/T)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和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421085(C/T)位点TT、CT、CC基因型在CHD组中分别为189、123、68例,在Control组中分别为193、127、40例,两组间基因型分布(χ2=6.8302,P=0.0329)和等位基因频率(χ2=4.8671,P=0.0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TT基因型患者比较,rs1421085的CT+CC基因型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sdLDL)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患病史、TC、TC以及rs1421085的C等位基因可能是影响CHD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FTO基因SNPrs1421085多态性与CHD患者的代谢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

    脂肪量与肥胖相关基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关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