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任逍遥》到《江湖儿女》看贾樟柯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延续与蜕变

    王靖娅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角色是他电影艺术中的独特存在,这些女性鲜活生动,其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牵引着观众、推动着剧情."巧巧"这一女性角色从《任逍遥》到《江湖儿女》都有出现,其看似是同一个人,却又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通过对比分析贾樟柯两部电影中"巧巧"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审视贾樟柯电影中女性形象在时代变迁中的延续与蜕变.

    贾樟柯电影巧巧女性形象延续与蜕变

    《西游记》的叙事风格研究

    林慧
    16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佛教故事为基础,描述了唐僧带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人西天取经的奇幻冒险之旅.《西游记》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它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思想,又融入了大量的幽默和讽刺元素,表现出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从传统的古典小说的角度对其叙事风格进行探究是不足够的,以西方的叙事理论尤其是结构主义理论对《西游记》的叙事风格进行厘清非常有必要,其可以凸显我国古典小说的顽强生命力.

    叙事风格古典主义想象力佛教思想叙事理论

    "泰坦尼克号"的三副面孔——论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三种空间属性

    韩佳霖
    16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随着剧情的发展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空间属性.在电影开场阶段,"泰坦尼克号"是富人阶级打造出来的象征着财富和权势的异托邦,它的诞生实际上是为了彰显上层人对大自然与下层人的征服欲.在男女主相爱以后,"泰坦尼克号"又变成了象征着爱与自由的乌托邦,它给跨越阶级鸿沟的浪漫爱情创造了空间.最后的沉船时分,"泰坦尼克号"成为让他者获得主体性地位的包罗万象的第三空间,通过沉船上乘客的生命历程展现了众生平等的生命观.

    《泰坦尼克号》空间属性异托邦乌托邦第三空间

    电影艺术宗教符号元素分析——以《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为例

    梁正颖杨少杰
    168-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为我国的电影创作与研究提供了庞大的理论架构与学术支撑.本文以《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作为分析载体,以宗教观念为基础,将角色、叙事、环境等电影美学语言与宗教含义加以整合诠释,究其宗教符号与电影艺术在美学创新上的更多可能性和其所蕴含的魅力.

    宗教符号《唐人街探案》电影艺术视听艺术设计

    解读电影《海洋之歌》的民族艺术叙事风格

    马若宁
    17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价值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影视作品的发展往往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文化和民族的具象化表现[1].本文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动画电影《海洋之歌》的创作背景、艺术体系、叙事风格等方面,厘清了影视作品与民族艺术的关系,强调了民族艺术对影视作品的赋能手段,从而增强了《海洋之歌》等电影中民族艺术的研究价值,为当代影视作品的创新与优化提供参考.

    欧洲动画电影《海洋之歌》民族艺术风格

    核心素养视域下提高音乐鉴赏课中学生主体参与度策略探析

    高宇轩
    174-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鉴赏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实践能力和音乐文化理解力,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现代化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如何提高音乐鉴赏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参与度是众多音乐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针对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教"为主体和"学"为主体的现状,分析了学生主体参与度不高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音乐鉴赏课中学生的主体参与度提出几点建议,为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核心素养音乐鉴赏主体参与

    核心素养视域下全学段音乐课程教学的新路向研究

    李妮
    178-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完善了音乐学科培养目标,即围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以及创意实践四个维度组合而成的核心素养来体现课程性质、确立课程目标、反映课程理念;通过对《新课标》的落地实施以及教学现状的分析,本文提出几点建议:加强教师对教学衔接重要性的认识、研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课程建设必须以核心素养能力培育为根基,进而推进高质量育人.

    核心素养全学段新路向

    新文科下高校美育课程建设与实施策略研究

    范瑞芳
    18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育课程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新文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现阶段,高校在美育课程建设与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本文概述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美育课程建设的目标及意义,分析高校美育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新文科下高校美育课程建设与实施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

    新文科高校美育课程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钢琴课改革与实践

    刘秋平
    184-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钢琴课改革与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现有钢琴课程的分析和评估,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性等问题和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需要对钢琴课程进行改革和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提出了几个关键的改革方向,通过这些改革和实践,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师范专业认证高校钢琴课改革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高师音乐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究

    鹿凤琴
    187-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师音乐课程正在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应用,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高师音乐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及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师音乐课程的教学意义,强调了新型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后,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的特点,提出了包括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生动的情境等五个新型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策略丰富音乐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和实践案例的综述和分析,旨在为高师音乐教学的变革提供科学的参考和支持.

    "互联网+"高师音乐课程新型教学模式和意义教学策略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