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课程·小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课程·小学
新课程·小学

月刊

1673-2162

zhk@chinaxinkecheng.cn

0351-4164213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双塔南巷65号

新课程·小学/Journal Xinkecheng
查看更多>>《新课程》期刊社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家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出版单位,创刊以来,本刊坚持“传播新理念,交流新经验,推广新方法,促进新发展”|的宗旨,全面推广课改新理念,反映课改研究成果,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并2006年被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科技厅、山西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新课程》坚持为教育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及一线教师的一致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追寻家校沟通的便捷高效——利用微信共促潜能生转化的实践研究

    王华芳
    200-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潜能生的转化主要是从家长入手,借助微信便捷高效的交流平台,从"倾听""提醒""表扬""指导"四个梯度建立本实践体系.教师以微信朋友的身份,让家长敞开心扉,尽情诉说,了解学生家庭,探寻根源;第一时间上传文字和语音、图片、视频,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心理动态等;提供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方法,并且教师不断跟进,密切沟通、交流,上传育人链接,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共促进潜能生的转化.

    潜能生微信鼓励指导便捷高效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策略的探析

    王荣峰
    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识字是小学语文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因为小学是刚开始学习的阶段,所以识字对于小学生来说既是新鲜的事物,也是比较难学的一部分.识字是学习的基础,学会了文字才能拓展到词语、句子、文章,才能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因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比较差,这时候更需要语文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和习惯.就小学语文第一字段识字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究.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教学

    适度关爱,静待花开——一个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叙事

    韩艾珍郑晓山
    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一个"后进生"转化成功案例的剖析,总结出了全面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热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教育经验.

    "后进生"转化措施体会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

    张丽君
    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想要提高教学的质量,需要从识字开始.在小学低年级,一定要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继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分析,从小学低年级教学入手,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方法,希望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小学低年级识字能力培养策略

    乡村学校后进生的转化

    陈永凤
    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空巢的农村家族,孩子的教育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孩子的各种习惯不利于自身的发展方向.通过研究学生的特点,提出了转化的方法.

    后进生转化乡村

    基于学本课堂理念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

    胡中来
    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本课堂强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等具体需求指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将"学本课堂"理念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相整合,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鉴赏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提升.

    小学古诗词知识建构小组合作学习

    火爆男变形记——关于好斗学生的转变

    林甜密
    204页

    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程天明
    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发展的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极其关键的,高质量的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做到渗透德育,教学详略得当,注重教学速度和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到底怎样才能搞好小学语文教学呢?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有如下见解.

    小学语文教学我见

    紧扣课例,指导作文

    徐金枝
    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家都知道作文难,老师愁教,学生更愁写.改作文时,无论怎样增、减、润色,终究能改成一篇好作文的却少之又少.其实,课例就是指导作文很好的范文.精心地运用课例,就可以解决学生写什么、怎样写、如何才能写得美、怎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问题.

    课例作文指导风格

    给遗忘的角落一束和煦的光——农村"留守儿童"的辨析与教育设想

    邝德文
    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时代发展的产物.年轻的父母为了梦想、为了生计背着沉重的行囊吻别正处于教育时期的孩子,到大城市"淘金",留下一两个,甚至多个娃娃,年龄小的只有一两岁,大的也不过十来岁,跟随祖辈生活,在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的"呵护"下"留守"了.正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其进行有效教育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