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学探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学探新
心理学探新

胡竹菁

双月刊

1003-5184

tanxin0791@sina.com

0791-88120281

330027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西路437号

心理学探新/Journal 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原则。开展各应用领域的探索、创新和开发,推动我国心理学的繁荣和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黑暗三联征与生命史策略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耿耀国金文静詹婷婷张逢...
    291-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运用元分析技术梳理黑暗三联征与生命史策略的关系,探究影响其关系的调节变量.通过检索和筛选文献,共有17项研究(N=8760)进入元分析.结果发现,黑暗三联征(马基雅维里主义、精神病态和自恋)与生命史策略均显著相关;黑暗三联征测量方式、测量工具、年龄、性别及文化背景的调节效应量均显著.进一步明确了黑暗三联征与生命史策略的关系,表明黑暗三联征与生命史策略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群体中存在异质性.

    黑暗三联征生命史策略元分析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侠性人格内涵初探及其当代现实意义

    徐皓洋张永红
    301-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侠性人格是一种脱胎于侠文化并深受侠文化及其他思想流派影响的中国传统文化人格,包含了侠的人性观念、价值态度、道德准则、行为特征等内容,具有整合性、扬弃性和时代性的特点.通过对有关侠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历史记载、近现代研究著作以及文学作品的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和提炼,初步得到侠性人格的六个基本内涵:秉义而行、慷慨助人、勇毅敢为、自由叛逆、重名好强、恣意享乐.在当今社会,侠性人格对于促进自我实现和人性解放,激发传统文化自信,影响社会法治和道德建设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价值和意义."以儒兼侠"和融入英雄文化,是在当今社会合理引导、正确弘扬侠文化与侠性人格的主要途径.

    侠性人格中国侠侠文化人格构成现实意义

    副中央凹N+2位置汉字识别过程中形音义的激活

    袁小源李赛男巫金根闫国利...
    31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汉语读者对副中央凹汉字的识别过程,研究采用副中央凹启动范式与词汇判断任务,通过三个实验,系统地探讨了读者对副中央凹N+2位置汉字形音义信息的激活情况及其激活的时间进程.结果显示,在反应时或错误率指标上,汉语读者表现出字形干扰与语义促进效应,未表现出语音的激活效应.综合三个实验的结果可以说明,副中央凹汉字的语义可以由字形直接获得,并不一定通过语音的中介作用,读者在副中央凹汉字形音义激活的时间顺序为字形-语义-语音.

    汉字识别副中央凹字形语音语义

    汉语题元层级中工具典型性的早期认知研究

    李金妹方敬文
    319-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学界关于事件成分在认知/概念层面的结构性表征的研究主要关注英语母语者,故而缺少事件认知的跨语言相似性的证据.在汉语和英语表层编码主语偏好不同的前提下,基于汉语为母语的3岁和5岁儿童在语言和认知层面提供的实验证据,主要探究致使运动事件中各事件成分的凸显度排序是否表现出和英语相似的题元层级,以及工具的典型性是否会影响工具成分的凸显度.研究发现:(1)在图片描述任务中,作为对照组的成人比儿童提供的信息量更丰富.其次,被试对各语义角色的提及频率排序为:受事>非典型工具>目标>典型工具,儿童对施事的提及频率并不高.此外,成人和儿童都更倾向于提及非典型工具而不是典型工具.(2)在变化盲视任务中,儿童被试能够非常敏锐并准确地感知到施事的变化,典型工具的凸显度低于受事和目标,表现出和英语相似的题元层级,并与语言层面的事件表征相映射.最后,儿童对非典型工具变化的感知准确性显著高于典型工具.

    题元层级变化盲视非典型工具事件认知

    记住部分策略对老年人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

    王宝玺陈晨吴思远王雪静...
    327-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变化检测任务探讨记住部分策略和记住全部策略对青年人和老年人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老年人中,无论项目数量为3个还是5个,使用记住部分策略的视觉工作记忆表现好于记住全部策略;在青年人中,当项目数量为3个时,记忆策略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当项目数量为5个时,使用记住部分策略的视觉工作记忆表现好于记住全部策略.这表明,当超出视觉工作记忆容量时,记住部分策略是提高青年人和老年人视觉工作记忆表现的最佳策略.

    视觉工作记忆记忆策略变化检测任务

    意义建构对医科大学生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内群体认同和尽责性的作用

    徐嘉谢宝国
    33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人们对于职业使命感的前因及产生机制还知之甚少,基于社会认同理论,考察了意义建构对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及内在机制.通过对554名医科大学生3轮追踪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意义建构对职业使命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在控制了职业义务感中介效应的情况下,内群体认同仍中介了意义建构与职业使命感之间的正向关系;(3)尽责性人格调节了内群体认同对职业使命感的影响以及内群体认同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为高校培育个体职业使命感提供了重要参考.

    意义建构职业使命感内群体认同尽责性医科大学生

    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使用、家庭代际支持与老年人幸福感——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

    任洪杰李辉尚胡晨沛冯祎宇...
    341-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正在加速向老年群体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老年人生活方式、行为认知和情感体验,并对其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对6081个老年人样本的幸福感水平进行刻画,检验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路径.结果显示:(1)互联网使用显著正向促进老年人幸福感水平.(2)家庭代际支持在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幸福感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其中来自子女的情感慰藉及经济赡养能够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而日常照料因互联网使用而减少,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建议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在老年群体的普及率,提升智慧养老助老水平,切实发挥互联网在家庭代际支持中的正向作用,持续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互联网使用家庭代际支持老年人幸福感中介效应

    角色游戏促进中班幼儿社会自立-安全常识发展的个案研究

    凌辉刘慧玥林红李海斌...
    347-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角色游戏对中班幼儿社会自立-安全常识发展的作用,研究采用单被试A-B实验设计,选取3名社会自立-安全常识发展水平较低的中班幼儿为被试,通过角色游戏对其社会自立-安全常识进行干预.结果表明:角色游戏能够促进中班幼儿社会自立-安全常识的发展,三名个案在干预期和追踪期的社会自立-安全常识均高于基线期.结论:角色游戏能有效提高幼儿的社会自立-安全常识水平.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会自立-安全常识,促进幼儿的安全常识养成和独立自主性发展.

    角色游戏社会自立-安全常识幼儿个案研究

    早期青少年自伤、消极情绪与自杀意念的动态发展关系

    王玉龙赵婧斐蔺秀云
    357-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早期青少年自伤、消极情绪与自杀意念间的动态发展关系,研究采用随机截距交叉滞后分析对1105名七年级学生进行三次追踪调查.结果显示:在个体间水平上,早期青少年自伤与自杀意念显著正相关,消极情绪与自杀意念间显著正相关,自伤与消极情绪之间相关不显著.个体内水平上,早期青少年自伤与自杀意念发展在相邻时间点相对稳定;前期青少年消极情绪稳定性较差,后期稳定性增加;消极情绪是早期青少年产生自杀意念的风险因素且进一步导致后续的消极情绪水平升高;自杀意念是早期青少年自伤的风险因素且进一步导致后续的消极情绪和自杀意念水平升高.

    早期青少年自伤消极情绪自杀意念随机截距交叉滞后分析

    消费类型与幸福感的关系:基于双重态度模型

    姚小强张志文王益文
    366-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消费者的购买意图,可将消费类型分为体验型和实物型消费,研究表明这两类消费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当前研究基于双重态度模型,利用外显报告和内隐联想测验考察实物型和体验型消费幸福感的外显和内隐特征,以及对支付意愿的可能影响.结果发现:(1)外显报告的实物型消费幸福感要高于体验型消费幸福感;(2)内隐联想测验发现体验型消费与积极情绪词联结更为紧密;(3)外显报告消费幸福感可以显著预测消费产品支付意愿.

    体验型消费实物型消费幸福感内隐联想测验双重态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