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研究
心理研究

赵国祥

双月刊

2095-1159

xinliyj@henu.edu.cn

0378-3881916

475001

中国开封明伦街85号

心理研究/Journ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HSSCDCSSCI
查看更多>>《心理研究》办刊宗旨及业务范围为:为心理研究者提供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阵地,促进我国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心理学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者,适合于关注自身心理素质发展的各级各类人员,也适合有志于心理学事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及社会其他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情绪知觉的新视角:面部表情与躯体表情的整合

    郎学美高静威李欣励罗兰...
    291-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面孔、躯体等视觉线索中情绪信息的整合是社会交往中的重要能力.当前对面孔-躯体情绪整合的研究主要通过改变面孔与躯体的呈现时间、空间排布方式以及调整情绪识别的目标线索等方法,考察面部表情与躯体表情的整合加工.与单独的情绪面孔知觉相比,面孔-躯体的情绪整合呈现出明显的情绪知觉增强效应、面孔情绪知觉的可塑性及情绪加工策略存在个体差异等特点.此外,面孔与躯体知觉整合模型基于不同的加工通路描述了二者的整合机制,但是忽略了情绪和动作在整合加工中的作用.后续研究有必要进一步考察不同加工阶段中面孔与躯体整合的特点,关注面孔-躯体情绪加工的个体差异,探究情绪加工障碍个体的面孔与躯体情绪整合特点.

    情绪面部表情躯体表情整合加工个体差异

    数字线估计的模型与策略:有界和无界的相似与分离

    李敏孙晓辉李文杰李梦霞...
    301-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Cohen于2011年提出了无界数字线估计任务,诸多研究表明该任务克服了传统有界数字线估计任务的局限,能够反映更加纯粹的数字表征本质.然而,无界数字线估计的模型与策略与有界数字线估计的异同,还有待检验.文章分别对有界和无界数字线估计任务中的数字表征模型和估计策略进行梳理,分析两种任务中数字线表征模型以及估计策略发展与转变的相似与分离,并进一步推测估计策略与表征模型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数字认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有界数字线估计无界数字线估计数字表征模型估计策略

    提取练习效应中的编码与提取:对立还是融合?

    廖陈陈张锦坤
    308-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等同时间内对信息进行提取比重复阅读产生更持久的记忆保持,即提取练习效应(retrieval practice effect,RPE).精细提取假说认为RPE是由于提取过程中精加工导致的语义激活增强了记忆保持;情景背景假说认为对事件背景进行的重构和更新促进了记忆保持.论文梳理和比较了两个理论的行为和神经机制证据,分析了二者在提取线索和提取激活脑区上的差异,指出编码与提取在RPE中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融合.未来研究可进一步验证情景背景假说,结合认知神经科学检验提取过程中背景回忆和语义精加工的交互作用,并拓展神经机制研究中使用的学习材料和记录方法.

    提取练习效应精细提取假说情景背景假说神经机制

    "眼区心理状态测验"的中文版修订

    杨祎娉贾宁
    315-322,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眼区心理状态测验"(reading the mind in the eyes test,RMET)是目前国际上使用非常广泛的测量心理理论能力的测验.本研究以337名中国大学生为被试对该测验进行中文版修订,得到36题全版本和22题精简版.其中,全版本测验与精简版测验的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0.69和0.72.与多国测验修订版进行测量学指标的对比,修订后的中文版测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等测量学特性.可作为评估我国大学生心理理论能力的工具.最后.研究还提示使用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全版本测验或精简版测验.

    眼区心理状态测验大学生心理理论

    差错报告的前因机制与理论评述

    凌斌薛金霞
    323-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差错报告行为指的是员工通过口头方式或者正式的差错报告系统向上级领导揭示工作差错相关议题的一种工作行为.该行为是组织甄别、预防和管理组织差错的有效方式,对于防范组织失败,降低差错损害,提高组织学习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集中探讨差错报告的前因机制,从社会学习、认知、情绪以及组织系统等四种主要的理论视角进行分析,提出未来研究应着重于探讨差错报告行为的理论建构与整合、测量开发以及多层分析与情境交互.

    差错报告社会学习理论认知理论组织系统

    社会公平感的公平标准及接受意愿研究

    刘佳白学军
    332-339,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通过三项实验考察个体社会公平感的公平标准及接受意愿.实验1通过与人际公平感相比较,探讨社会公平感的公平标准;实验2采用2(公平感类型:人际公平感、社会公平感)x2(比例顺序:先低后高、先高后低)被试间设计探究社会公平感的接受意愿;实验3考察社会公平感的公平标准及接受意愿的稳定性、普遍性.结果发现:社会公平感有着自身独有的、不同于人际公平感的特征,且表现稳定.与人际公平感相比:(1)社会公平感中公平的标准更高;(2)不论分配比例满意与否,社会公平感的接受意愿更大;(3)比例顺序效应对社会公平感有重要影响,先呈现高比例后呈现低比例分配会令公平评级与接受率大幅下降.

    社会公平感人际公平感公平标准接受意愿比例顺序效应

    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张莉陆芳戴斌荣翟友华...
    340-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整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仅是指没有心理疾病,还包括具有积极的心理状况,此为心理健康的双因素理论.本研究基于该理论,通过纳入消极和积极心理指标,编制并验证了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研究共涉及三次施测,测试1(536人)的数据用于项目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测试2(499人)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内部一致性分析,测试3(304人)用于重测和效标关联分析.研究结果确定了五个分量表,分别为抑郁、焦虑、攻击、问题性网络使用和积极心理,共77个项目,其中前四个分量表组成了消极心理.每个分量表均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效标效度(0.42~0.63)、内部一致性信度(0.78~0.93)和重测信度(0.82-0.93),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五个分量表可拟合到由消极心理和积极心理表征的双因素心理健康结构中.本量表可作为测量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工具.

    青少年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量表编制消极心理积极心理

    内隐情绪观对手机成瘾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惠秋平姚红红魏华何安明...
    352-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内隐情绪观量表、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双元孝道量表以及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818名大学生进行测查,探讨内隐情绪观和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以及非适应性认知和孝道信念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情绪实体观与手机成瘾显著正相关;(2)非适应性认知在情绪实体观和手机成瘾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互惠性孝道在情绪实体观与非适应性认知之间起调节作用,权威性孝道在情绪实体观与非适应性认知之间不起调节作用.

    内隐情绪观非适应性认知孝道信念手机成瘾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个性素质和乐商的链式中介效应

    刘洋
    360-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体育锻炼、个性素质、乐商和生命意义感的关系,选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大学生个性素质量表、大学生乐商问卷和大学生生命意义感量表对120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体育锻炼与个性素质、乐商、生命意义感均呈现显著正相关,体育锻炼、个性素质、乐商、生命意义感均存在非常显著的两两正相关;(2)体育锻炼既可以直接影响生命意义感,也可以通过个性素质和乐商的中介作用对生命意义感产生间接影响,具体包括两条中介路径,即通过个性素质的中介路径和通过个性素质和乐商的链式中介路径.中介效应和链式中介效应模型的构建揭示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对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生命意义感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大学生体育锻炼生命意义感个性素质乐商

    相对剥夺感对网络欺负的影响:反刍思维和道德推脱的作用

    潘超李胜豪杨新莉高冬东...
    36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相对剥夺感量表、网络欺负量表、反刍思维量表以及道德推脱量表对63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相对剥夺感对网络欺负有显著正向影响,并间接通过反刍思维对网络欺负产生影响,反刍思维起中介作用;(2)道德推脱可以调节这一中介作用的后半路径,相对剥夺感影响网络欺负的直接路径.具体来说,高道德推脱水平时,相对剥夺感和反刍思维均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欺负行为,但是在低道德推脱水平时,相对剥夺感和反刍思维对网络欺负行为的预测均不显著.研究揭示了相对剥夺感对网络欺负的影响及其内部机制,有助于了解网络欺负的影响因素,从而加强未来的干预,减少或改善网络欺负这一社会问题.

    相对剥夺感网络欺负反刍思维道德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