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发情期和妊娠早期孕酮对奶牛繁殖的影响及调控方法

    孙国瀚郑浩杨卓沈文娟...
    4241-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奶牛发情期和妊娠早期体内孕酮水平不足是导致其繁殖效率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较高的孕酮水平能够提高卵母细胞质量、调节激素分泌、调控子宫内环境以及促进胚胎发育,从而提升奶牛的繁殖效率.因此,发情期和妊娠早期孕酮水平与奶牛繁殖效率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了关注.本文总结了孕酮对奶牛发情期及妊娠早期不同阶段的影响,并探讨了在这些关键时期提高孕酮水平的方法,以期为奶牛养殖产业提供生产指导,助力奶牛繁育工作提质增效.

    奶牛孕酮发情期妊娠早期繁殖效率

    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畜禽生产中的研究应用进展

    刘泽青耿怡雯朱龙龙马超...
    4250-4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饲料中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的全面禁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逐渐成为畜禽生产中替代抗生素的潜在产品.而中草药经过微生物发酵后,不仅能增加活性物质含量和中草药药效,还能产生新的活性成分,降低中草药毒副作用.将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添加到畜禽饲料中能够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改善健康状况、提升畜禽产品品质.本文归纳了发酵中草药的优点,讨论了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动物生产的影响,并总结了中草药发酵饲料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动物生产

    肠道微生物调控脂肪沉积及其代谢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徐兰梦黄榆智韩玉竹李常营...
    4263-4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脂肪组织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储存能量、保护组织和调节体温等作用,还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参与代谢调节,在肥胖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已证实,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脂肪代谢及其相关疾病之间具有紧密联系.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影响脂肪沉积的主要因素,包括脂肪细胞、脂肪酸组成和脂肪相关血液指标.探讨肠道微生物如何通过一系列途径参与调节脂肪吸收、生成和分解过程,同时详细阐述了肠道微生物与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之间的关联.本文旨在完善和加深对肠道微生物调控脂肪沉积及其相关代谢疾病的了解,为下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

    肠道微生物脂肪肥胖糖尿病MAFLD

    非人灵长类多能干细胞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沈可成朱家桥刘宗平
    4278-4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细胞在疾病发生、细胞治疗、药物筛选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具有巨大价值.自日本科学家Shinya Ya-manaka发现诱导多能干细胞以来,相关的研究立即成为研究热点并持续至今.小鼠干细胞的研究为其它动物的相关研究开辟了道路,但在药物筛选和疾病治疗等方面有很大局限性.非人灵长类与人类具有更高的基因同源性,在生理、病理、生殖、药理、神经等多方面与人类高度相似,是研究人类疾病和开发人用药物的理想动物模型.非人灵长类研究也是新药在进入临床实验前必须的一个环节.非人灵长类干细胞的研究在疾病的机理研究和药物开发中越发重要,同时避免了伦理问题.本文从体外培养系统的优化和诱导分化的方法两个方面对非人灵长类多能干细胞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非人灵长类干细胞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非人灵长类多能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

    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在寄生虫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周蜓蜓李立吴燕涛逯文颖...
    4290-4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细胞转录组代表了某一时刻单个细胞内所有mRNA总表达量,其表达量反映该细胞的总体特征.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 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技术对单个细胞的全部RNA进行逆转录、扩增和测序,测序结果中包含的大量信息有可能重塑对发育生物学、基因调控以及健康和疾病中细胞异质性的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测序技术也在不断进步,scRNA-seq全方位、高通量以及高分辨率的特点可构建更细致、全面和精准的单细胞图谱.本文综述了常用scRNA-seq方法及其数据分析主要流程和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在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领域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单细胞测序转录组数据分析寄生虫病

    基于16S rRNA测序分析敲除基因ZBED6后巴马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

    徐成田文杰马月辉王圣楠...
    4302-4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在巴马猪中ZBED6基因敲除之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和肌肉表型的关联.本研究以5月龄野生型和ZBED6敲除型广西巴马小型猪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和基因型分成3组进行比较,分别是野生型公猪比野生型母猪(公WT:母WT)、野生型母猪比敲除型母猪(母WT:母KO)、野生型公猪比敲除型公猪(公WT:公KO),利用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肠段微生物组成.结果表明:1)在巴马猪中,大肠的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小肠;2)与雌性野生型猪相比,雄性野生型猪瘦肉率更高,回肠苏黎世杆菌属、盲肠链球菌属、直肠消化链球菌属在雄性野生型猪中显著富集,回肠乳杆菌属在雌性野生型猪中显著富集;3)敲除ZBED6之后,猪的肌肉生长增加.肠道菌群组成显示,母猪的回肠中乳杆菌含量显著下降,盲肠中SMB53的含量显著上升.敲除ZBED6后,公猪直肠中普雷沃菌属和瘤胃球菌属的含量显著上升,盲肠中SMB53的含量显著上升.结果提示,苏黎世杆菌属、链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和乳杆菌属在肠道内的差异可能会影响能量代谢从而促进雄性野生型猪的肌肉生长;敲除了 ZBED6之后,猪的盲肠中SMB53丰度的显著增加可能是导致肌肉增多的一个因素.

    巴马猪ZBED6肠道微生物SMB53

    基于不同方法的微量细胞全基因组遗传变异检测和比较分析

    石庆珍徐鸿洋张燕张毅...
    4311-4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用不同方法对微量细胞全基因组遗传变异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本研究首先以3、5、7、10个猪耳缘成纤维细胞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方法提取微量细胞基因组,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比较不同细胞数及不同提取方法之间的遗传变异检测性能.随后利用牛囊胚的5个和7个滋养外胚层细胞获得的基因组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SNP芯片技术的比较分析,每组均进行3次重复.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细胞数,基于全基因组扩增技术(whole genomic amplification,WGA)的 MDA(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方法均比其他方法的DNA产物浓度、测序质量及SNP检出性能效果更优.使用REPLI-g® Single Cell Kit扩增7、10细胞数的DNA浓度显著高于3、5细胞数,但质量评估的各项性能基本无显著差异,且不同细胞数检测到的SNP位点数量相似.5、7细胞数的Illumina Bovine GGP芯片SNP位点call rate分别为74.09%和81.52%.全基因组测序相较于芯片可以获得更丰富的遗传变异信息,但两种检测手段共同检测到的SNP以及基因型相同的位点数占比较低.综上所述,本研究系统比较了不同细胞数下不同微量细胞基因组提取方法以及不同全基因组遗传变异检测技术的各项性能,结果显示利用REPLI-g® Single Cell Kit扩增7细胞进行二代测序可得到较为准确且稳定的结果,本研究建立了一套较为可靠的家畜胚胎微量细胞样品基因组提取和遗传变异检测方案,为将来实现准确的胚胎基因组选择和胚胎质量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微量细胞胚胎全基因组扩增重测序SNP芯片遗传变异

    蛋鸡SNP芯片10K到50K基因型填充的准确性研究

    吴俊锋闫奕源杨宁孙从佼...
    4325-4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分析使用低密度芯片的基因分型数据通过基因型填充获取高密度的基因型数据的准确性.本研究利用10K SNP芯片数据填充至50K,分析填充所得基因型与50K真实基因型的基因型一致性.具体方法如下:使用4 435只健康纯系蛋鸡母系个体为试验群体,采用蛋鸡"凤芯壹号"50K芯片进行基因型测定获得基因型数据.在该群体中,随机抽取部分个体分别作为填充群体和参考群体.从填充群体的50K分型数据中均匀抽取10K基因型作为已知信息,其余位点信息将通过填充获得.填充时,结合参考群数据,利用Beagle 4.0软件将填充群体的10K分型数据填充至50K水平,对比填充基因型和真实基因型的一致性,以基因型填充一致性评价基因型填充准确性.同时比较系谱使用与否(所用填充群100只,参考群1 000只)、群体间亲缘关系(所用填充群100只,参考群1 000只)以及参考群体规模(所用填充群100只,参考群500、1 000、2 000、3 000只)3种因素对基因型填充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群体中,系谱信息的使用与否未影响基因型填充的一致性(0.973vs.0.973).基因型填充一致性随群体间亲缘关系的改变而变化,当参考群体选取18世代个体(1 000只),来填充19世代群体(100只)基因型时,填充一致性为0.972,当参考群体分别均匀选取16、17、18世代个体(三世代群体总计选择1 000只)时,基因型填充一致性下降至0.968.基因型填充一致性随参考群体规模增大而上升,参考群体规模按500、1 000、2 000、3 000依次扩大时,基因型填充一致性依次提高,分别为0.959、0.973、0.980、0.984.本研究结果表明,蛋鸡基因芯片从10K填充至50K的方法可行,可在基因组选择育种中大规模推广,以降低应用成本.

    蛋鸡基因芯片基因型填充分子育种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Super-GBS)的子午岭黑山羊保种群遗传结构评估

    苟想珍杨军祥赵子惠冯玲霞...
    4334-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分析子午岭黑山羊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以及家系结构,为子午岭黑山羊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简化基因组测序(super-genotyping by sequencing,Super-GBS)技术对99只(10公/89母)成年子午岭黑山羊进行全基因组SNP检测.利用Plink软件计算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核苷酸多样性(Pi)、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及次要等位基因频率(MAF)等6项遗传多样性指标;GCTA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基因组亲缘关系G矩阵构建;Plink软件构建IBS遗传距离矩阵,R语言绘制热图;PHYLP构建系统发育树;detect RUNS工具检测ROH.结果表明,99只子午岭黑山羊个体共检测到996 042个SNPs.子午岭黑山羊群体的 PIC、Pi、Ne 及MAF 值分别是 0.161、0.193、1.295、0.130,且 Ho(0.167)低于 He(0.192),说明子午岭黑山羊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G矩阵和IBS遗传距离结果均表明子午岭黑山羊群体间大部分个体间亲缘关系较远.主成分分析结果揭示子午岭黑山羊群体内部不存在明显分化,系统发育树结果说明子午岭黑山羊群体公羊可大致分为6个家系,所有家系公羊数量较少.子午岭黑山羊群体的近交系数FROH为0.049 6,说明子午岭黑山羊群体内部近交程度相对较低.综上所述,子午岭黑山羊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大部分个体间亲缘关系较远,群体内近交程度较低,后期应注意后代的选育,避免血统流失.

    子午岭黑山羊简化基因组测序群体结构遗传多样性家系结构亲缘关系

    敖汉细毛羊羊毛经济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林晓坤都萌萌周李生黄振刚...
    4346-4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探寻敖汉细毛羊羊毛性状新的分子标记和候选基因.本研究采集1~2周岁的健康敖汉细毛羊耳组织与羊毛作为试验素材,其中,母羊248只,公羊81只,总计329只.羊毛进行性状测定(包括纤维直径、自然长度、伸直长度、伸直率),并对表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利用绵羊40K液相SNP芯片对全部个体进行基因分型.使用Plink 1.07软件对芯片数据进行质控,使用GCTA软件和PopLDdecay软件对质控数据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利用GMEMA混合线性模型对4种羊毛性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 AS),利用在线软件对候选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质控后得到329只个体的30 079个SNPs位点用于后续分析.通过GWAS分析筛选出4个在全基因组上显著相关的SNPs位点可能影响羊毛经济性状,分别位于1号、6号及8号染色体上.筛选出9个在染色体水平上显著相关的SNPs位点可能对羊毛性状具有潜在意义,分别位于3、5、8、11、18、21、22、25号染色体,寻找到39个可能影响羊毛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为后续探究敖汉细毛羊羊毛性状的遗传机制及分子育种标记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敖汉细毛羊羊毛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候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