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日龄、品种对鸭胸肌的脂质组成和风味物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20日龄连城白鸭(LC120),500日龄连城白鸭(LC500),500日龄龙岩山麻鸭(SM500)为研究对象,采集胸肌组织,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鸭肉脂质组成,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检测鸭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用单变量统计检验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筛选差异脂质和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确定影响鸭风味的主要物质.结果显示,在LC120、LC500、SM500中共鉴定出1 615种脂质,LC120与LC500和SM500与LC500的比较中分别筛选到26和38个差异脂质,其中LC120与LC500的脂质差异主要为甘油三酯类(triglyceride,TG),SM500与LC500的脂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磷脂酰胆碱类(phosphatidylcholine,PC)上.进一步分析发现,TG、PC的结构位点上是不饱和脂肪酸时会影响肉类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在LC120、LC500中TG侧链sn-2位点存在少量多不饱和脂肪酸,但在SM500中并未发现.风味物质检测结果显示,在LC120与LC500的比较中筛选出1种差异挥发性化合物,为3-乙酰基-2,4-二甲基呋喃;在SM500与LC500的比较中筛选出29种差异挥发性化合物,差异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体现在烃类、醛酮类和其他类等.此外,计算ROAV值得到3组鸭肉的关键香气化合物16种,其中2-甲基丁醛和2,3-丁二酮为主要风味物质.综上,本研究筛选到了64种区分3组鸭胸肌肌肉的差异脂质,确定1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3组鸭胸肌肌肉的关键香气物质,表明连城白鸭风味优于龙岩山麻鸭,品种对肉质风味的影响大于日龄对肉质风味的影响;TG、PC在鸭肉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为鸭种质资源开发以及我国地方品种鸭风味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