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干扰和过表达CHRNG对牛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毛晓宇杜嘉伟汤嘉玉潘金海...
    4360-4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CHRNG基因对牛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作用途径.本研究从健康3日龄秦川牛背最长肌和后腿肌中分离到成肌细胞,利用腺病毒在秦川牛成肌细胞中过表达及干扰CHRNG基因,分为干扰组(sh-CHRNG)、干扰对照组(sh-NC)、过表达组(OE-CHRNG)、过表达对照组(OE-NC),每组3个重复,采用CCK-8、EdU、q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分别检测了干扰及过表达CHRNG基因对牛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通过RNA-Seq进一步筛选差异基因,富集信号通路.结果表明,过表达及干扰CHRNG均显著下调了细胞周期因子PCNA、CCNB1、CCND2的表达(P<0.01),显著上调了 CDKN1A的表达(P<0.01),减少了发生增殖的细胞数量(CCK-8,P<0.01)且减少了处于S复制期的阳性细胞比例(EdU).在牛成肌细胞上过表达和干扰CHRNG并诱导分化后D2、4、6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干扰和过表达CHRNG抑制牛成肌细胞的分化和肌管形成.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过表达及干扰CHRNG下调了 MYOD1、MYOG、MYH3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P<0.01).通过RNA-Seq测序分析发现,过表达CHRNG筛选到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内质网蛋白质加工、IL-17、甲状腺激素合成、PPAR、PI3K-Akt等信号通路,KEGG分析富集的前20条通路中有10条通路与细胞分化相关;干扰CHRNG筛选到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轴突导向、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KEGG分析富集的前20条通路中有8条通路与细胞分化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过表达和干扰CHRNG基因均能抑制牛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且过表达和干扰CHRNG引起的差异基因所富集的通路大多与细胞分化相关.

    CHRNG基因增殖和分化成肌细胞RNA-Seq

    基于SNP芯片信息分析西藏四个本地牛种的血统组成

    马龙刚刘楠尼玛群宗王欣...
    4377-4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西藏4个本地牛种的遗传结构和血统组成.本研究以22头高原荷斯坦牛与20头高原娟姗牛以及45头美国婆罗门牛、46头云南瘤牛和11头婆罗门牛为参照标准品种,待测样品为4个西藏本地品种的177头牛.通过Illumina GGP100K芯片杂交获取所有待测个体的SNPs数据,利用MEGA X和Admixture等软件对SNPs进行遗传结构与血统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西藏牛较其他西藏本地牛种与高原荷斯坦牛和高原娟姗牛有更近的遗传关系;部分樟木牛和阿沛甲咂牛将西藏牛分为两个大群;日喀则驼峰牛与云南瘤牛遗传关系更近.在日喀则驼峰牛群体中,高原牛血统比例超过90%,在阿沛甲咂牛与西藏牛群体中,高原牛血统也超过了 50%,仅在樟木牛群体中,高原牛血统比例为33.15%.其次,在樟木牛群体中,瘤牛血统占比高达18.27%,在阿沛甲咂牛、西藏牛与日喀则驼峰牛群体中,瘤牛血统较少(5%).在阿沛甲咂牛群体内有高达35.94%的普通牛血统,在樟木牛群体内,奶牛血统高达48.58%.本研究对西藏本地牛种今后的杂交扩繁和横交固定提供了重要指导作用,也为阿沛甲咂牛与樟木牛两个濒危品种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阿沛甲咂牛樟木牛西藏牛日喀则驼峰牛SNPs数据遗传结构血统组成

    PPP5C基因调控牛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功能研究

    冯兰冯雪马玉林张令锴...
    4391-4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PPP5C基因在牛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固原黄牛为研究对象,在牛前体脂肪细胞中进行PPP5C基因功能缺失和功能获得性试验,利用qRT-PCR、EdU、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候选标志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和细胞增殖活力,甘油三酯(TG)检测、油红O、BODIPY和Nile red染色结果为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滴蓄积情况提供表型数据支撑.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干扰PPP5C基因显著上调增殖标志基因(CDK1、CDK2和PCNA)mRNA表达量(P<0.01),细胞活力显著上升(P<0.01),促进牛前体脂肪细胞从S期向G2期的转变(P<0.01).研究结果也提示,PPP5C可能也在牛前体脂肪分化过程中发挥负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干扰PPP5C基因后,显著上调成脂标志基因(PPARγ、C/EBPɑ和FABP4)的mRNA表达(P<0.01),脂肪细胞中TG含量显著增多(P<0.01).同时,油红O、BODIPY和Nilered染色的细胞表型数据结果提示干扰PPP5C会促进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脂滴蓄积增多.而PPP5C基因的功能获得性试验结果恰好与之相反.综上,干扰PPP5C基因后促进牛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过表达PPP5C基因后抑制牛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提示PPP5C基因可能在牛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作为负调控因子发挥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PPP5C基因调控牛脂肪沉积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PPP5C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增殖流式细胞术

    基于脂质组学和风味组学分析日龄、品种对鸭胸肌风味的影响

    王雅婷曾雅婷张幸哲吴琼...
    4403-4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日龄、品种对鸭胸肌的脂质组成和风味物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20日龄连城白鸭(LC120),500日龄连城白鸭(LC500),500日龄龙岩山麻鸭(SM500)为研究对象,采集胸肌组织,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鸭肉脂质组成,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检测鸭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用单变量统计检验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筛选差异脂质和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确定影响鸭风味的主要物质.结果显示,在LC120、LC500、SM500中共鉴定出1 615种脂质,LC120与LC500和SM500与LC500的比较中分别筛选到26和38个差异脂质,其中LC120与LC500的脂质差异主要为甘油三酯类(triglyceride,TG),SM500与LC500的脂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磷脂酰胆碱类(phosphatidylcholine,PC)上.进一步分析发现,TG、PC的结构位点上是不饱和脂肪酸时会影响肉类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在LC120、LC500中TG侧链sn-2位点存在少量多不饱和脂肪酸,但在SM500中并未发现.风味物质检测结果显示,在LC120与LC500的比较中筛选出1种差异挥发性化合物,为3-乙酰基-2,4-二甲基呋喃;在SM500与LC500的比较中筛选出29种差异挥发性化合物,差异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体现在烃类、醛酮类和其他类等.此外,计算ROAV值得到3组鸭肉的关键香气化合物16种,其中2-甲基丁醛和2,3-丁二酮为主要风味物质.综上,本研究筛选到了64种区分3组鸭胸肌肌肉的差异脂质,确定1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3组鸭胸肌肌肉的关键香气物质,表明连城白鸭风味优于龙岩山麻鸭,品种对肉质风味的影响大于日龄对肉质风味的影响;TG、PC在鸭肉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为鸭种质资源开发以及我国地方品种鸭风味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连城白鸭龙岩山麻鸭胸肌脂质组学风味组学

    九疑山兔线粒体基因组组装及系统进化分析

    李聪聪黄子珂黄念旎马诗语...
    4417-4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对九疑山兔线粒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探究其系统进化和分类地位.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0只150日龄九疑山兔的耳组织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线粒体基因组进行组装,并对获得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序列分析、基因预测和注释,随后基于已发表的家兔、野兔、经济动物和模式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对研究群体的多态性位点进行鉴定.组装获得长度为17 306 bp的九疑山兔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其碱基组成、基因分布与已发表的5个家兔品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基本一致.基于D-loop区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九疑山兔与福建黄兔进化关系较近,而与欧洲穴兔、沂蒙毛兔、川白獭兔和新西兰白兔较远.通过其与14种野兔及11种经济/模式动物的种间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九疑山兔与欧洲野兔、海南兔和白靴兔亲缘关系较近,与其他野兔和经济/模式动物较远.研究群体的线粒体基因组保守区共鉴定到了 12个突变位点,其中有3个突变的群体等位基因频率大于0.8,为多态性位点.本研究组装获得了首个九疑山兔的完整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明确了九疑山兔与其它品种家兔、野兔和常见经济/模式动物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为九疑山兔的种质资源利用和品种选育等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九疑山兔线粒体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系统进化

    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肌肉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比较分析

    张丽娃岳耀敬安雪姣李建烨...
    4428-4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分析湖羊与其杂交组合绵羊肌肉胆固醇、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的差异.选取3月龄左右的湖羊(♂湖羊×♀湖羊,HH)、陶湖F1代(♂陶赛特羊×♀湖羊,TH)和南湖F1代(♂南丘羊×早湖羊,NH)公羔各16只,在相同营养水平及饲养管理条件下单栏饲养,试验共95 d(其中预试期15 d).饲喂试验结束后,每组选择接近组内平均体重的7只试验羊进行屠宰,采集背最长肌用于测定胆固醇、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结果表明:NH组肌肉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TH组(P<0.05).三组羊肌肉中共鉴定出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中,TH和NH组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HH组(P<0.01);非必需氨基酸中,TH和NH组丝氨酸、组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HH组(P<0.01),而天冬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HH组(P<0.05);NH组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HH组(P<0.05).三组羊肌肉中共鉴定出30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中,HH组硬脂酸和山嵛酸含量显著高于NH组(P<0.05),在单不饱和脂肪酸中,NH组顺-10-十五烯酸含量显著高于HH组(P<0.05),在多不饱和脂肪酸中,HH组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高于TH组,而二十碳五烯酸含量显著高于NH组(P<0.05).三组羊肌肉中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NH组2-庚醇含量显著高于TH和HH组,3-羟基-2-丁酮含量显著高于HH组,噻唑含量显著高于TH组;而2-庚酮含量显著低于HH组(P<0.05).综上所述,本地湖羊通过与无角陶赛特和南丘羊杂交,其后代肌肉具有更加理想的胆固醇、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以及丰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当地优质羊肉生产提供了参考.

    湖羊南湖F1代陶湖F1代氨基酸脂肪酸胆固醇挥发性风味物质

    不同酸碱性稀释液联合一水肌酸对猪X、Y精子分离效果的研究

    胡冰艳刘起昊曹超越李孟轩...
    4443-4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调整猪精液稀释液酸碱性联合一水肌酸(ceatine monohydrate,CMH)对猪X、Y精子的分离效果.本研究使用8头2~4岁健康的杜洛克公猪采集精液,通过调整精液稀释液Beltsville(BTS)的pH,使用精子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CASA)检测精子活率和运动轨迹确定X、Y精子分选体系最适pH,利用CASA检测精子运动性能确定一水肌酸最适添加浓度.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评估X、Y精子分选效果,利用荧光标记法、精子活性氧MitoSOX Red染色等方法检测精子顶体、质膜完整性、活性氧含量等精子质量指标.结果表明,当稀释液pH为6.4和7.1时,孵育60 min对精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上层精子前向性运动占比极显著高于下层(P<0.01).稀释液中添加750 μmol·L-1 一水肌酸孵育60 min时显著提高了精子活力、直线运动速率、曲线运动速率和摆动性(P<0.05).使用酸性稀释液联合一水肌酸分选猪X、Y精子,分选后上层精液X精子占比达63.32%;碱性稀释液联合一水肌酸分选猪X、Y精子,分选后上层精液Y精子占比达到67.19%.进一步研究发现,分选后顶体完整性、质膜完整性和ROS水平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TP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和运动性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本研究通过调整稀释液酸碱性并联合一水肌酸建立了一种简便、价廉和快捷的猪X、Y精子分选体系,该方法不影响分选后精子质量并提高精子运动性能,进一步为猪性控精液新技术研发提供试验依据.

    猪精子酸碱性稀释液一水肌酸性控精液X、Y精子分选

    基于转录组数据挖掘蛋鸡产蛋前后骨代谢差异的关键候选基因

    张寅梁张冉王文君王德贺...
    4455-4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挖掘影响蛋鸡产蛋前后骨代谢差异的调控通路和关键候选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维持蛋鸡骨骼健康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15只15周龄和12只22周龄体重相近饲养条件相同的海兰灰蛋鸡,采集血液和胫骨,测定血浆钙、磷、雌激素、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根据雌激素水平选择每组各6只的胫骨组织构建12个转录组文库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随机选择6个差异表达基因,利用qRT-PCR验证其相对表达量.15周龄与22周龄相比,蛋鸡血浆骨代谢标记物和雌激素水平均呈现显著变化(P<0.05).构建的12个胫骨cDNA文库中得到40 082 240~186 154 554条有效碱基序列数,Q30值最少为92.18%,比对率在76.52%~90.55%之间.对15周龄与22周龄胫骨转录组进行比较,鉴定出1 83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14个基因下调,918个基因上调.GO功能注释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显著富集在蛋白加工、对内质网应激的反应和胶原原纤维组织等过程.KEGG富集分析发现,与骨代谢相关的显著富集通路有类固醇生物合成、甲状腺激素合成、TGF-β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筛选出18个这些通路共有的基因作为调控骨代谢的关键候选基因.本研究揭示了产蛋前后蛋鸡胫骨组织中基因表达存在差异,筛选到多个影响骨代谢的差异表达基因和通路,为进一步研究蛋鸡产蛋前后骨代谢转换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蛋鸡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生理阶段胫骨骨代谢

    丝胶蛋白对承德无角黑山羊精液冷冻保存的影响

    张文涛于洋齐雅天赵炜...
    4466-4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丝胶蛋白对承德无角黑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假阴道法采集3只健康状态良好的承德无角黑山羊精液,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在OptiXcell 2稀释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0.2%、0.4%、0.6%、0.8%、1%)丝胶蛋白试验组,每组设置5个重复,精液稀释完后进行细管分装、平衡、冷冻;精液冷冻-解冻后检测精子活力、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率、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线粒体膜电位、ATP含量等指标,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承德无角黑山羊精液冷冻稀释液中添加不同浓度丝胶蛋白均能够提高冻融后精子质量.其中,添加浓度为0.6%丝胶蛋白与其他各浓度相比,可显著提高精子冷冻-解冻后的精子活力、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率以及线粒体膜电位和ATP含量,并且使抗氧化酶T-AOC、GSH-Px、SOD、CAT活性分别提高至(13.61±0.39)mmol·g-1、(26.52±1.30)U·mg-1、(165.45±11.10)U·mg-1、(13.76±0.30)U·mg-1,降低 MDA 值至(3.15±0.20)μmol·mg-1.综上,在冷冻稀释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丝胶蛋白均可提高承德无角黑山羊冷冻精液品质,且最适添加浓度为0.6%.

    丝胶蛋白承德无角黑山羊抗氧化剂精液冷冻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制备BLG基因敲除牛乳腺上皮细胞系

    丁修虎林志平赵芳陈坤琳...
    4475-4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BLG基因敲除牛乳腺上皮细胞系(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同时检测BLG基因敲除后对细胞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体外切割试验筛选获得靶向牛的BLG基因的第一外显子序列的3条sgRNA,与CRISPR/Cas9表达载体电转染入bMECs,利用浓度为1.8fig·mL-1嘌呤霉素和6 μg·mL-1稻瘟菌素双药筛和PCR分析鉴定获得BLG基因编辑的单克隆细胞株;利用Western blot(WB)验证细胞BLG表达;绘制生长曲线和CCK-8试验检测BLG基因敲除对bMECs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根据sgRNA序列,对基因组上潜在脱靶位点进行PCR测序分析.经筛选和PCR序列分析,共筛选获得了 9株BLG基因编辑细胞株,其编辑效率为90%(9/10),其中4株细胞株BLG基因大片段删除.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单克隆细胞株编辑位点呈现片段插入缺失和碱基替换等多种编辑类型,WB结果显示敲除细胞株BLG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且细胞生长曲线和CCK-8检测结果表明BLG基因敲除的细胞生长速度加快.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果构建了牛乳腺上皮细胞BLG基因高效敲除方法,BLG基因敲除后可显著影响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为探究BLG敲除牛在乳腺上皮细胞水平探究其功能机制提供细胞模型.

    BLG基因牛乳腺上皮细胞系CRISPR/Cas9基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