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猫杯状病毒VP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及抗原表位鉴定

    张泽宇董宁宁谈晓梅李传锋...
    5784-5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制备并鉴定针对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VP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本研究使用SH14株FCV全病毒作为免疫原,通过腹腔注射法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针对VP1蛋白的mAb.通过ELISA筛选,成功获得特异性单克隆抗体3A3C1株.对3A3C1株mAb进行了全面的生物学特性鉴定,3A3C1株mAb确认为IgG1型,轻链为κ链.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的结果显示,3A3C1株mAb能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FCV SH14株、F9株和GZ22.此外,本研究还深入探究了 3A3C1株mAb的线性抗原表位.通过分段表达VP1蛋白并进行详细的Western blot分析,最终确定3A3C1株mAb的线性抗原表位位于VP1蛋白的426 PSRLTPAGDYAITSG440区域.本研究制备的3A3C1株mAb不仅是理解FCV免疫学特性的重要工具,也对发展FCV诊断方法和疫苗策略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猫杯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抗原表位衣壳蛋白

    异丙氧苯胍联合黏菌素对肺炎克雷伯菌体外协同抗菌作用

    吴素娟林昌成万鹏李杰...
    5792-5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的协同抗菌能力及初步联合作用机制,评估异丙氧苯胍是否能作为一种有效的黏菌素增效剂,增强黏菌素抗菌效果,以期为临床上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提供有效治疗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棋盘试验、时间杀菌曲线、耐药性诱导和荧光染料试验对协同抗菌及初步联合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异丙氧苯胍单用对肺炎克雷伯菌没有抗菌活性,但与黏菌素联用可对肺炎克雷伯菌产生协同作用,与阿莫西林联用时具有相加作用.时间杀菌曲线表明,两药联合使用时,异丙氧苯胍可增强肺炎克雷伯菌对黏菌素的敏感性,细菌数量与黏菌素单药作用相比下降>2 lg(CFU·mL-1),具有协同作用.在长期诱导耐药性试验中,较黏菌素单药组、联合用药组中黏菌素更不易诱导产生耐药性.协同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黏菌素与异丙氧苯胍联合使用时,可以破坏细胞质膜通透性,影响细胞膜电势,消散质子动力势能,使细胞膜难以发挥正常功能.本研究发现异丙氧苯胍与低浓度黏菌素联用对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良好协同抗菌活性,增强黏菌素的抗菌作用.综上表明,异丙氧苯胍可以恢复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黏菌素的敏感性,可作为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潜在治疗方案.

    肺炎克雷伯菌mcr异丙氧苯胍黏菌素协同抗菌活性

    钼、镉联合暴露介导氧化应激和铁死亡致绵羊肾损伤

    熊志伟王云曹华斌彭成诚...
    5802-5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氧化应激及铁死亡在钼、镉及其联合暴露致绵羊肾组织损伤中的作用.以24只2月龄绵羊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ontrol)、钼组(Mo)、镉组(Cd)和钼镉联合组(Mo+Cd),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Mo 组灌服 45 mg·kg-1 BW 的 Mo,Cd 组灌服 1 mg·kg-1 BW 的 Cd,Mo+Cd 组灌服 1 mg·kg-1 BW Cd+45 mg·kg-1 BW Mo.正试期为75 d.试验结束,取绵羊血清和肾组织,观察绵羊肾组织病理及超微病理学变化,并检测血清肾功能指标、肾组织氧化应激和铁死亡相关因子水平.结果显示,钼、镉及其联合暴露提高了血清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和尿酸)水平.Mo组、Cd组和Mo+Cd组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肿胀、结构模糊和溶解,在细胞质中有微小的红色颗粒和空泡,表现出颗粒变性、空泡变性和坏死.此外,肾小管管腔内有粉红色着染的丝缕样成分,部分肾小球及间质内红细胞数量增多.透射电镜结果显示,钼、镉及其联合暴露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线粒体体积变小且出现嵴模糊和空泡化.Mo组和Cd组中氧化损伤相关因子(H2O2、MDA)及Fe离子含量,铁死亡相关因子(NCOA4、ACSL4、TFR1和PTGS2)mRNA表达水平及PTGS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抗氧化相关因子(GSH、CAT和GSH-Px)水平,铁死亡相关因子(SLC7A11、GPX4和FTH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且上述变化在Mo+Cd组中更为明显.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表明,氧化损伤相关因子(H2O2、MDA)和Fe离子水平与铁死亡相关因子(NCOA4、ACSL4、TFR1和PTGS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铁死亡相关因子(SLC7A11、GPX4和FTH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抗氧化相关因子(GSH、CAT和GSH-Px)水平和铁死亡相关因子(NCOA4、ACSL4、TFR1和PTGS2)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而与铁死亡相关因子(SLC7A11、GPX4和FTH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本研究表明,钼镉及其联合暴露诱发绵羊肾氧化应激和铁死亡致肾组织损伤,且钼镉毒性具有协同效应.

    氧化应激铁死亡

    奶源异质性耐药大肠杆菌及其耐药亚群特性研究

    高姣姣郑楠邵伟陈贺...
    5813-5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奶源大肠杆菌是否存在异质性耐药现象,对异质性耐药大肠杆菌及其耐药亚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探究其可能的异质性耐药机制.本研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从生牛乳中分离得到的1株大肠杆菌D1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大肠杆菌的异质性耐药情况进行初筛,采用菌落谱型分析(population analysis profile,PAP)进行确证,并通过耐药稳定性测试和生物膜试验探究大肠杆菌的异质性耐药特征,最后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重测序分析产生异质性耐药的机制.结果发现,该株大肠杆菌对多黏菌素E表现为中介,对磺胺异恶唑耐药,对其余抗生素表现为敏感,K-B纸片扩散法筛出2种大肠杆菌-抗菌药物异质性耐药组合.PAP确证显示,D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MIC/最高非抑菌浓度(maximum non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NIC)的比值为8,耐药亚群的发生频率为2.45×10-6,确证为多西环素异质性耐药菌株.传代稳定性表明耐药亚群不能稳定遗传,而生长试验不存在生长滞后现象,耐药亚群的生物膜产量极显著大于亲本菌株.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耐药亚群与亲本菌株之间存在基因突变,而突变基因txR是一种特定的转录调节因子,可能导致大肠杆菌对多西环素产生异质性耐药.奶源大肠杆菌存在多西环素异质性耐药的现象,提示临床中应合理使用多西环素抗生素,因此在使用多西环素进行临床治疗时应更加注意异质性耐药的发生,需采用有效的检测方法,为临床防控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

    奶源大肠杆菌异质性耐药耐药亚群全基因组

    加味枳术散对断奶仔兔肠黏膜屏障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靳茹文王英杰蒋全兴刘天强...
    5825-5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讨加味枳术散对断奶仔兔回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为仔兔腹泻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试验选取90只35日龄,体重相近的新西兰白兔,按照雌雄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5组.其中空白组仔兔饲喂基础日粮,恩诺沙星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的恩诺沙星粉剂以及0.1%、0.3%、0.5%的加味枳术散粉剂,预饲期7 d,正式试验14 d.试验结束后检测仔兔的肠道屏障完整情况及其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加味枳术散中、高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肠道的病理组织评分(P<0.01).与空白组相比,其他处理组均显著升高回肠ZO2(zonula occludens proteins 2)的 mRNA 表达量(P<0.001);高剂量组显著增加了 Occludin、Claudin、ZO1(zonula occlu-dens proteins-1)、ZO2以及JAM2 mRNA的水平(P<0.05);加味枳术散显著增加回肠MUC2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且高剂量组显著降低MPO活性(P<0.01);加味枳术散高剂量组可显著增强回肠sIgA的分泌,降低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2、IL-6与TNF-α的水平,提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与TGF-β的水平;加味枳术散可提高回肠SOD、GSH、CAT的活性和T-AOC.综上,加味枳术散能够有效改善断奶仔兔回肠形态结构、加强肠道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维持肠黏膜通透性,降低肠道的炎症反应,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并发挥抗氧化能力,可在替抗使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仔兔断奶腹泻加味枳术散肠黏膜屏障炎症反应抗氧化

    改良育阴方对非洲猪瘟病毒感染PAMs的cGAS-STING通路影响

    陈晓丽周佳浩周静屈倩...
    5839-5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为评价中药体外对非洲猪瘟病毒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将5种试验用药:连翘、马勃、改良育阴方(modi-fied Yuyin decoction,MYY)、复方鱼腥草(复方2)和银翘马勃散(复方3),通过qPCR检测不同中药在被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的猪肺泡巨噬细胞(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PAMs)中,对 ASFV编码的衣壳蛋白p72的影响,筛选出可以显著降低ASFV-p72基因表达的中药为改良育阴方(MYY).采用LC-MS分析检测出改良育阴方的主要化学成分;采用CCK8法观察改良育阴方对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活力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ASFV-p72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CGAS-STING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RU.521作为cGAS抑制剂用于验证MYY在cGAS-STING通路中对ASFV的作用.结果表明,在PAMs中,MYY可以显著降低ASFV-p72基因表达,在ASFV感染2 h给药效果最佳,对ASFV感染PAMs后的细胞活力具有浓度依赖性改善作用.攻毒后2 h,使用MYY发现PAMs细胞上清液中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TANK结合激酶1(TBK1)、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表达量的下降,PAMs细胞内环状GMP-AMP合成酶(cGAS)、干扰素β(IFNβ)蛋白量表达增加,MYY可激活cGAS-STING-TBK1-IRF3-IFNβ信号通路,促进IFITM3的表达.经RU.521处理后,MYY仍能提高细胞活力,降低ASFV-p72基因的表达.综上所述,MYY具有抑制ASFV的潜在作用,可能与cGAS-STING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IFITM3的表达有关.

    改良育阴方非洲猪瘟病毒ASFV-p72基因CGAS-STING信号通路LC-MS分析

    肢体成角畸形马驹及其母马的血液生理生化、炎性因子和激素变化研究

    刘义钢马玉辉冯琦马雪连...
    5854-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调查罹患肢体成角畸形(angular limb deformities,ALDs)的新生马驹发病率,在此基础上对ALDs马驹及其母马的血液生理生化、炎性因子和激素指标与肢体正常马驹及其母马进行比较研究.在新疆伊犁昭苏县对460匹2~28日龄的新生马驹进行临床调查和诊断,通过形态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筛查ALDs马驹和其母马.以肢体正常马驹及其母马作为对照,测定其血液生理指标、生化指标、炎性因子和激素含量.临床调查发现肢体异常马驹30匹,占所调查马驹的6.52%.确诊罹患ALDs马驹16匹,占肢体异常马驹总数的53%,ALDs的发病率为3.48%.ALDs马驹的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显著高于正常马驹,ALDs母马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母马.ALDs马驹的血钙、血磷、血糖、肌酐、镁水平显著低于正常马驹,而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显著高于正常马驹;ALDs母马的血钙、血磷、血糖、总胆红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镁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母马,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显著高于正常母马.ALDs母马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母马,而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母马.ALDs马驹的甲状旁腺激素、1,25-二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马驹.其余指标无显著变化.本研究探明了新疆伊犁昭苏县新生马驹的ALDs发病率现状.结果提示,ALDs马驹及其母马在钙磷代谢、血脂水平以及特定激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的显著差异变化与新生马驹骨骼发育异常及ALDs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为揭示ALDs的病因提供了血液生理生化数据支撑,对ALDs的早期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新生马驹肢体成角畸形血液生理生化炎性因子激素

    河南省犬腺病毒Ⅱ型的流行情况调查及其分离鉴定

    郭金杰郑力萍左守军宋鹏涛...
    5866-5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调查犬腺病毒Ⅱ型(canine adenovirus type 2,CAV-2)在河南地区的流行特征及变异情况,于2020-2021年,从河南省8个地区随机采集790份犬粪便样品,采用PCR方法开展CAV-2病原学检测,并基于E3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同时,利用MDCK细胞分离病毒,并应用负染透射电镜、细胞敏感谱试验、红细胞血凝谱试验以及理化特性分析进一步鉴定分离毒株.结果显示,CAV-2总阳性率为1.39%(11/790),地区、年龄和免疫情况能显著影响CAV-2阳性率(P<0.05),其中周口市(3/40,7.50%)感染率最高,6月龄内和免疫不全的犬易感,阳性率分别为2.69%(8/297)和1.91%(10/524);季节和犬的性别与病毒感染无显著关系(P>0.05).11份阳性样品测序后获得5条序列,基于CAV-2 E3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4条序列与国内CAV-2 HB1株位于同一分支,1条与欧美株位于同一分支;阳性样本经蚀斑纯化后进行病毒鉴定,证实分离的病毒为CAV-2,命名为CAV2-HN21.本研究丰富了 CAV-2分子流行病学数据,并成功分离出一株CAV-2毒株,为后续研究CAV-2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河南地区CAV-2流行情况调查病毒分离鉴定

    非洲马瘟病毒和西尼罗病毒双重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钱佳豪刘丹周师众张博源...
    5873-5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非洲马瘟病毒(African horse sickness virus,AHSV)和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根据AHSV VP7基因序列和WNV Poly Protein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及体系,绘制标准曲线,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测定,并采用该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同时检测AHSV和WNV,且特异性良好,与马动脉炎病毒、马疱疹病毒1型、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腺疫链球菌、马流感病毒等马病核酸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高,AHSV和WNV最低检测限均为10 copies·μL-1;组内变异系数为0.04%~0.93%,组间变异系数为0.17%~4.83%,重复性良好;使用该方法对30份马全血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本试验建立的检测方法对马属动物检疫、非洲马瘟和西尼罗热的监测与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双重荧光定量RT-PCR非洲马瘟病毒西尼罗病毒

    猪源携带tet(X4)基因大肠杆菌的消毒剂抗性分析

    潘柄霖王思楠姚国忠翟瑞东...
    5880-5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分析猪源粪便样本中携带tet(X4)基因大肠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消毒剂抗性和消毒剂抗性基因携带情况.采集浙江省杭州、诸暨、舟山生猪养殖场猪粪便样本共计440份,通过PCR检测tet(X4)基因、消毒剂基因和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ERIC)分型;通过16S rRNA序列鉴定细菌种属,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试菌株的耐药表型和消毒剂抗性表型.结果显示,3个地区共分离到携带tet(X4)基因的大肠杆菌117株,不同地区的tet(X4)大肠杆菌分离率为24.0%~29.5%.所有菌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氟苯尼考、替加环素耐药率均为100%,但均对黏菌素和美罗培南敏感.菌株对次氯酸钠、过硫酸氢钾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较高,均为消毒剂工作浓度的1/2.与ATCC 25922相比,仅少量菌株对过氧化氢等5种消毒剂的MIC值高于标准菌株,但92.3%的菌株对苯扎溴铵的MIC值高于标准菌株.菌株所携带的消毒剂抗性基因以sugE(c)、qacF和qacEΔ1最常见,携带率分别为100%、25.6%和11.1%.ERIC分型显示117株菌株主要分为9个类群,呈现多样性.综上,携带tet(X4)基因的大肠杆菌主要优势类群在浙江省杭州、诸暨、舟山地区均有分布且均呈现多重耐药性,菌株有消毒剂抗性基因检出但对所试消毒剂的工作浓度均不耐受,养殖场可根据消毒效果选用消毒剂阻断场内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tet(X4)大肠杆菌耐药性消毒剂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