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州市农贸市场猪肉源伦敦沙门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高远王兰茜张丽娜符颖...
    488-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广州市2016年5-10月农贸市场猪肉源伦敦沙门菌的流行和耐药情况.从广州市农贸市场采集样品198份,分离得到28株猪肉源伦敦沙门菌,用K-B法测定其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PCR方法鉴定其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表明,市场猪肉样品中沙门菌的阳性率为74.2%(147/198),伦敦沙门菌的分离率为19%(28/147),其对磺胺异(噁)唑、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8.6%和75.0%;其次为链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氯霉素和氟苯尼考,耐药率依次为71.4%、67.9%、67.9%、67.9%、46.4%和42.8%;对萘啶酸(3.6%)和多黏菌素B(3.6%)耐药水平较低.有71.4%(20/28)的菌株对3种及3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检出率为100%,aadA2(7.1%)、strA(37.9%)、aadB(100%);酰胺醇类耐药基因检出率为42.6%,cat1b(39.3%)、floR(39.3%);磺胺类耐药基因检出率为67.9%,sul1(60.7%)、sul2(60.7%);四环素类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78.6%,均同时携带tetA和tetB;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rEM检出率为10.7%;喹诺酮耐药基因qnrA、oqxAB和aac(6')-lb-cr检出率为3.6%、10.7%和7.1%;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检出率为3.6%.伦敦沙门菌在广州农贸市场猪肉中是主要流行血清型之一,其对传统抗菌药物磺胺异(噁)唑、四环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等耐药性严重,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且具有多种多重耐药表型.这提示人们需要对市场沙门菌进行常态化检测与监测,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确保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

    广州市伦敦沙门菌猪肉耐药性

    牛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分析

    李楠张建楼张永红郑志强...
    498-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分离纯化牛天然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分析其抗菌活性,首先通过共价交联法制备出可特异吸附SP-A的麦芽糖-Sepharose(MS)胶粒,然后用MS胶粒从牛肺泡洗出液中吸附牛SP-A,从而得到牛SP-A.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牛SP-A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 ku,二聚体为60 ku.分离纯化的牛SP-A能够凝聚大肠杆菌,表明SP-A具有生物活性.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牛SP-A在体外可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尤其是对革兰阴性菌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表明本试验制备的牛天然SP-A具有抗菌活性,这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抗菌和抗病毒活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为SP-A作为抗菌制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牛表面活性蛋白A分离纯化麦芽糖-Sepharose胶粒抗菌活性

    自噬调节剂对感染日本脑炎病毒小鼠脑部细胞凋亡的影响

    张金花高明星刘泽霖谷长勤...
    506-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自噬调控药物对感染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小鼠脑部细胞凋亡的影响,本试验建立自噬调控药物处理的感染日本脑炎病毒小鼠的动物模型,其中,雷帕霉素为自噬诱导剂,渥漫青霉素及氯喹为自噬抑制剂.实验动物分成8组:DMEM对照组(Control);JEV感染组(JEV);JEV+雷帕霉素(Rapa-mycin)组(JEV+Rapa);JEV+渥漫青霉素(Wortmannin)组(JEV+Wort);JEV+氯喹(Chloroquine)组(JEV+CQ);雷帕霉素组(Rapa);渥漫青霉素组(Wort);氯喹组(CQ).观察不同处理组小鼠的临床症状;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脑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线粒体损伤程度;Tunel染色观察统计小鼠脑部凋亡细胞分布;检测小鼠脑部凋亡因子及凋亡蛋白的表达量.与JEV+Rapa及JEV组相比较,JEV+Wort及JEV+CQ组小鼠出现轻微的神经症状,脑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线粒体轻度损伤,脑组织较少细胞发生凋亡.不同处理组小鼠脑部凋亡因子及凋亡蛋白的表达量变化差异不显著.综上表明,自噬抑制剂渥漫青霉素和氯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感染日本脑炎病毒小鼠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发生.

    自噬调控药物日本脑炎病毒小鼠细胞凋亡

    CnAβ基因对大鼠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李艳红刘洁吴正理
    515-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敏是人和养殖动物常见的疾病,而且发生的频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为了深入了解过敏反应的机制,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钙调磷酸酶A beta(calcineurin A beta,CnAβ)基因敲除的大鼠RBL-2H3细胞株,并探讨CnAβ基因对RBL-2H3细胞生长及脱颗粒的影响.选取大鼠CnAβ基因第一外显子为敲除靶点,设计并合成3个单导向RNA(single guide RNA,sgRNA),构建pX459-CnAβ-sgRNA质粒,并用脂质体3000将构建好的质粒转染到RBL-2H3细胞内;利用嘌呤霉素对转染细胞进行筛选,通过DNA测序验证获得CnAβ基因敲除的RBL-2H3细胞株;并检测CnAβ基因缺失对细胞增殖和脱颗粒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CnAβ单基因敲除的大鼠RBL-2H3细胞株;CnAβ基因缺失对RBL-2H3细胞增殖、细胞的颗粒形成以及颗粒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由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RBL-2H3细胞脱颗粒作用.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动物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为动物过敏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肥大细胞RBL-2H3细胞CRISPR/Cas9基因敲除脱颗粒

    不同产源艾纳香油抗菌活性筛选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作用的研究

    高月王万林彭俊超蔡亚玲...
    525-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筛选抗菌效果好的艾纳香油,寻找其抗菌活性物质,分析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作用.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无乳链球菌、白色念珠菌体外抗菌试验筛选不同产源(A1〜A5)和自制的艾纳香油(B1〜B9、T),采用GC-MS分析主要化学成分,并检测其部分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模型研究艾纳香油T对动物的保护作用,测定其对细菌生长及细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艾纳香油B9、T体外抗菌效果最好,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对其敏感,MIC值分别为9.77、13.68μg• mL-1,MBC值分别为19.54、27.35 μg·mL-1;从艾纳香油B5、B9、T中检测出36种共有化学成分,其中,α-葎草烯、蒎烯、芳樟醇类化合物具有一定抑菌活性;不同浓度艾纳香油T溶液均可不同程度抑制小鼠的死亡率,减轻小鼠脾肿大、肾炎性渗出,差异极显著(P<0.01);低浓度艾纳香油T溶液能延迟菌株进入对数生长期,高浓度能杀死细菌,造成菌体不规则凸出及凹陷结构,变形严重,甚至细胞破碎.筛选获得艾纳香油T抗菌活性较好,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与破坏菌体结构、抑制菌株生长有关,其中,α-葎草烯、蒎烯和芳樟醇类化合物可能是抑菌关键物质,值得进一步开发和研究.

    艾纳香油GC-MS化学成分抗菌活性

    玉米赤霉烯酮诱导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凋亡的研究

    王宗捷张瑞雪刘守勤靳亚平...
    535-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霉菌毒素,具有细胞毒性和雌激素活性,会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产生严重毒性影响.目前,ZEN对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ESCs)凋亡的潜在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山羊永生化ESCs,采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ZEN对山羊ES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和凋亡关键基因的变化,探讨ZEN是否通过ERS影响山羊ESCs的增殖与凋亡.结果显示,ZEN抑制了山羊ESCs的增殖过程并呈剂量依赖性关系.随着ZEN剂量的增加,山羊ESCs的凋亡比例显著上升.ZEN剂量依赖性地上调了Caspase-8、Caspase-9及Bax/Bcl-2 mRNA表达水平.ZEN显著上调了ERS标志分子GRP78和CHOP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ERS关键分子A TF6、PERK和IRE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并且ZEN对IRE1通路的影响更为显著.添加ERS特异性抑制剂4-PBA和IRE1特异性抑制剂Irestatin 9389均可显著降低ZEN对ESCs增殖的抑制作用.综上表明,ZEN可以通过ERS通路调控山羊ESCs的凋亡进程.

    玉米赤霉烯酮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山羊

    痛风雏鹅肠道菌群通过TLR4/MyD88/NF-κB通路促进肾损伤的研究

    朱道仙吴植陆江黄涛...
    543-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痛风雏鹅的肠道菌群对肾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选取具有典型痛风特征的雏鹅15只,相同日龄及生长环境下的健康雏鹅15只,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盲肠内容物中菌群的差异;用改良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Cr),用酶比色法测定血清尿酸(UA),用脲酶-谷氨酸脱氢酶法测定血清尿素氮(BUN);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肾组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并将肠道菌群移植给无菌小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1)与健康雏鹅比较,痛风雏鹅肠道菌群16S rDNA测序所得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量、Chao 1指数及Shannon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变形菌门、埃希菌属、变形菌属及肠球菌属等细菌丰度显著增加,痛风雏鹅肠道菌群在免疫系统、细菌感染、膜传输及核苷酸代谢等代谢途径参与度较高;2)与健康雏鹅比较,痛风雏鹅肾组织中TLR4、MyD88、NF-κB、IL-1β、TNF-α及IL-6的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这些分子表达量与Cr、BUN及UA呈正相关,与埃希菌属、变形菌属及肠球菌属等菌属丰度呈强正相关关系;3)移植痛风雏鹅肠道菌群小鼠的肾小管发生变性,肾组织TLR4、MyD88、NF-κB的mRNA表达量及血中Cr、BUN、肾损伤因子-1(KIM-1)等水平显著高于移植健康雏鹅菌群的小鼠;给予移植痛风雏鹅菌群小鼠TAK-242后,可回调这些变化.综上表明,痛风雏鹅肠道菌群发生了变化,并可激活LTR4/MyD88/NF-κB通路,诱发炎症反应,促进肾损伤的发生.

    痛风雏鹅肠道菌群16SrDNA测序LTR4/MyD88/NF-κB通路肾损伤

    1株塞内卡病毒A型的基因组序列与演化分析

    李宁郭慧芳王白玉乔麒龙...
    553-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分析塞内卡病毒A型(Senecavirus A,SVA)CH-HNCY-2019株的基因组特性和演化,参考SVA毒株SVV-001(GenBank No.NC011349)全基因组序列设计8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和测序获得SVA CH-HNCY-2019株全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SVA分离株CH-HNCY-2019基因组全长为7 294个核苷酸,与中国分离株核苷酸相似性为95.9%〜99%,与美国经典株SVV-001核苷酸相似性最低.CH-HNCY-2019与大多数中国2017-2018年分离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分支,而与中国2015-2016年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与包括2019年中国广东4个SVA分离株在内的其他国内外分离株相比,CH-HNCY-2019的VP1蛋白的722位氨基酸由L突变为Q;VP3蛋白的499位氨基酸由A突变为V,528位氨基酸由P突变为S,582位氨基酸由E突变为K.本研究成功获得1株SVA CH-HNCY-2019全基因组序列,研究结果提示,SVA中国流行株具有多样性,而且在不断地演变,应加强SVA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生物安全措施和疫苗研发以防止SVA在我国猪群中的广泛传播.

    塞内卡病毒ART-PCR扩增SVACH-HNCY-2019基因组序列分析遗传进化

    印第安纳沙门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龚建森徐敬潇付立霞张笛...
    560-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解决印第安纳沙门菌传统检测方法的缺陷,建立快速、特异、灵敏的分子检测方法.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获取印第安纳沙门菌特异性检测靶标,进一步设计用于环介导等温扩增的引物组.通过对反应条件优化,建立针对印第安纳沙门菌的特异性分子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耗时短,检测下限为59拷贝•反应-1.应用该方法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检测,结果不仅与国家标准(GB4789.4-2016)检测结果一致,还可用于自凝菌株检测.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能实现印第安纳沙门菌的快速检测,将在临床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印第安纳沙门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比较基因组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