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iR-186-5p调控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研究

    蔡春波刘敏杨阳张万锋...
    1247-1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miR-186-5p对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成脂分化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本研究采集7日龄健康马身猪公猪的颈部皮下脂肪,分离培养马身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分为4组,分别转染miR-186-5p模拟物(mimics)及其对照组(mimics NC),miR-186-5p抑制剂(inhibitor)及其对照组(inhibitor NC),用CCK8和划痕试验分析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效果,油红O染色检测其成脂分化能力,qPCR检测其增殖和成脂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预测miR-186-5p的靶基因,用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检测miR-186-5p与靶基因的相互作用.结果,当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中转染mimics时,miR-186-5p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细胞增殖能力和增殖相关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s 4,CDK4)的表达量以及预测靶基因去乙酰化酶2(sirtuins 2,SIRT2)的表达量都极显著降低(P<0.01),而细胞成脂分化能力和成脂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 R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SREBF1)、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β,C/EBPβ)、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4,FABP4)、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的表达量都极显著升高(P<0.01);当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转染inhibitor时,miR-186-5p的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细胞增殖能力以及增殖相关基因PCNA和CDK4的表达量、预测靶基因SIRT2的表达量都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而细胞成脂分化能力以及成脂分化相关基因PPARγ、SREBF1、C/EBPβ、FABP4、LPL的表达量都极显著降低(P<0.01).转染miR-186-5p mimics可以显著抑制SIRT23′UTR野生型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SIRT2-Wt-psiCHECK-2)中荧光素酶的活性,但不影响SIRT23′UTR突变型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SIRT2-Mut-psiCHECK-2)中荧光素酶的活性.miR-186-5p可以靶向结合SIRT2的3′UTR序列,降低SIRT2的表达,抑制马身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促进其成脂分化.

    miR-186-5p马身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增殖成脂分化靶基因

    过表达NR4A1促进山羊皮下脂肪细胞分化

    崔胜王永朱江江熊燕...
    1258-1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克隆山羊N R4A1基因的CDS区序列,明确其组织和细胞表达模式,以及探究过表达N R4A1基因对山羊皮下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本试验利用双酶切法构建山羊过表达载体pcDNA3.1-NR4A1.以1周岁简州大耳羊(n=5)为试验动物.利用RT-PCR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克隆NR4A1基因编码区序列并明确其时空表达特性,再将山羊pcDNA3.1-NR4A1载体转染皮下脂肪细胞使NR4A1过表达,利用形态学方法检测过表达后脂滴聚集的变化,同时采用qPCR方法检测脂肪分化标志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获得山羊N R4A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是1797 bp,编码598个氨基酸;N R4A1在山羊各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在山羊背最长肌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最高(P<0.01),在山羊皮下脂肪细胞分化60 h表达量最高(P<0.01);过表达NR4A1基因显著促进山羊皮下脂肪细胞的脂滴积累,并且显著提高C/EBPα、C/EBPβ、PPARγ、L PL、SREBP1和A P2的相对表达水平(P<0.05).NR4A1基因可能是山羊皮下脂肪细胞分化的正调控因子,且可能是协同脂肪分化标志基因的表达量来实现的.

    山羊NR4A1克隆过表达皮下脂肪细胞

    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生长曲线参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段星海安炳星杜丽丽常天鹏...
    1267-1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通过对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纵向体重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定位与肉牛生长发育性状显著关联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808头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公牛0、6、12、18月龄的纵向体重数据,采用Gompertz、Logistic和Brody 3种非线性模型拟合个体的体重预测模型,估计参数A(成熟体重)、b(达到最大生长率的时间)和K(成熟率),然后以参数值为表型,BovineHD(770K)芯片数据质控后剩余671991个SNPs,利用GAPIT进行关联分析,结合基因注释筛选影响肉牛发育的候选基因.选取拟合度最高的Gompertz模型(R2=0.954)确定相应参数估计值,GWAS共筛选到了9、49和7个显著的SNPs分别与A、b和K关联,且主要分布在2、3、7、9、11、14、22和25号染色体上.基因注释结果发现,PLIN3、KCNS3、ANGPTL2和ALPL与生长发育过程相关,其中KCNS3被认为是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IGF-1、TMCO1、PRKAG3和SHISA9影响肌肉发育过程,其中IGF-1被报道为生长发育过程的核心调控元件;ASPH基因参与调控肉牛胴体发育和肉质性状.本研究利用体重预测模型的参数估计值作为表型进行GWAS分析,定位到了一些与生长发育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为其他纵向数据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调控肉牛生长发育进而提高产肉量的育种工作提供了新的候选分子标记.

    纵向数据生长曲线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基因功能注释

    CTSD对黔北麻羊卵泡颗粒细胞的调控机制及功能分析

    周志楠陈祥张艳杨沛方...
    1278-1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分析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TSD)对黔北麻羊卵泡颗粒细胞的调控机制并初步探究其对产羔性状的影响机理.本研究以36周龄、健康、多胎黔北麻羊母羊(n=5)为研究对象,屠宰后采集卵巢组织分离培养卵泡颗粒细胞,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CTSD,将其导入细胞后在转录与翻译水平验证真核表达效率;通过CCK-8法检测在不同时间段内重组质粒对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组质粒对颗粒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随后使用RT-qPCR法在细胞水平检测重组质粒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 A1、Cyclin D2、Cyclin E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最后,以多胎性状候选基因BMPR-IB、FSHR、INHA为功能基因,在转录与翻译水平上验证重组质粒对其mRNA与蛋白表达的影响.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黔北麻羊CTSD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CTSD构建成功,且在转录与翻译水平极显著上调CTSD在颗粒细胞中的表达(P<0.01);细胞增殖检测结果表明,颗粒细胞中上调CTSD后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其中在12、24、48、72 h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效率达到极显著(P<0.01);细胞凋亡检测结果表明,CTSD的过表达能够极显著促进颗粒细胞的凋亡(P<0.01),且能够显著下调细胞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P<0.05),极显著上调细胞促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的表达(P<0.01);此外,细胞周期检测发现,pEGFP-N3-CTSD在转染后能够极显著上调G0/G1期与G2/M期的细胞数量(P<0.01),极显著下调S期细胞数量(P<0.01),同时能够极显著提高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 A1的表达(P<0.01),极显著降低Cyclin D2的表达(P<0.01).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在颗粒细胞中上调CTSD后,能够极显著的下调多胎性状候选基因与蛋白BMPR-IB、FSHR、INHA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中的表达(P<0.01).本研究发现,CTSD的高表达能抑制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改变颗粒细胞的周期进程;还能改变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aspase-3与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 A1、Cy-clin D2、Cyclin E的表达;同时也能够极显著降低颗粒细胞中多胎性状候选基因与蛋白BMPR-IB、FSHR、INHA的表达量(P<0.01).这提示,CTSD可能通过改变细胞水平相关因子的表达量来调控颗粒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以及影响山羊多胎性状候选基因的表达进而间接的成为影响山羊产羔性状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明C T SD对山羊产羔性状调控机理及对颗粒细胞的影响机制奠定基础.

    CTSD黔北麻羊颗粒细胞调控机制产羔性状

    幼龄和成年太行山羊附睾头差异竞争性内源RNAs机制分析

    郭相前董复成黄鑫芸刘文忠...
    1293-1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筛选出幼龄和成年太行山羊附睾头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微小RNAs(miRNAs)和mRNAs,构建太行山羊附睾头中免疫相关基因调控的竞争性内源RNAs(ceRNAs)网络.本研究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幼龄(2月龄)和成年太行山羊(2周岁)公羊各3只,去势采集其附睾头组织进行全转录组测序,用DESeq2软件筛选出幼龄和成年太行山羊附睾头差异mRNAs、lncRNAs和miRNAs.利用miRanda软件和R-package(reshape2、dplyr、tidyr),基于ceRNA-score原理分析得到差异ceRNAs表达谱,对预测所得具有ceRNAs关系的mRNAs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绘制得到太行山羊附睾头免疫相关ceRNAs网络.最后,各随机挑选8个mRNAs、miRNAs和lncRNAs,并通过qRT-PCR验证全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准确性.根据分析结果,以幼龄太行山羊附睾头为对照,成年山羊附睾头差异表达mRNAs有6461个,其中上调2997个、下调3464个;差异表达lncRNAs共有1147个,其中703个上调、444个下调;差异表达miRNAs共有182个,其中81个上调、101个下调.共得到具有ceRNAs调控关系的lncRNAs 366个,其中上调213个,下调153个;mRNAs有3131个,其中1253个上调,1878个下调;miRNAs有140个,其中48个上调,92个下调.分析具有ceRNAs机制的基因发现,表达量显著上调的与免疫相关的mRNAs: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位点蛋白G5B(LY6G5B)、脂质运载蛋白9(LCN9)、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28(ADAM28)和粘蛋白15(MUC15)基因在成年太行山羊附睾头表达量高,且极显著高于幼龄太行山羊(P<0.01).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具有ceRNAs机制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内质网蛋白加工通路、蛋白质输出通路、粘蛋白型O-聚糖生物合成通路、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qRT-PCR验证结果表明,除chi-miR-320-3p外,其余差异表达的mRNAs、lncRNAs和miRNAs表达趋势与全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附睾头免疫相关ceRNAs网络分析表明,lncRNA-MSTRG.22929.11、lncRNA-MSTRG.57822.5、lncRNA-MSTRG.26758.1、lncRNA-MSTRG.12113.3、lncRNA-MSTRG.59930.2等lncRNAs作为ceRNAs可以调控附睾头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本研究筛选出了幼龄和成年太行山羊附睾头差异ceRNAs,挖掘并绘制了免疫相关的关键ceRNAs网络,这些lncRNAs作为ceRNAs可为太行山羊附睾头免疫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ceRNA太行山羊附睾头免疫

    牛胚胎性别鉴定荧光定量PCR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冯春涛顾文源王志仙赵增元...
    1307-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建立一种可检测牛早期胚胎性别的复合探针体系,减少常规PCR方法电泳所带来的污染,提高鉴定准确率,降低鉴定成本.本研究以SRY为牛胚胎性别鉴定的目标基因,以进口YCD-PCR性别鉴定试剂盒为对照组(n=9543),荧光定量PCR的单引物分别扩增体系(荧光单扩,FSPSA,n=6570)和双引物混合扩增体系(荧光双扩,FDPM A,n=22238)分别做试验组,从性别鉴定效率、无反应率、雌雄胚胎百分率和比值、移植妊娠率、雌性胚胎母犊率、不同细胞取样数下的性别鉴定结果和鉴定成本等方面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表明,荧光单扩组的雌性胚胎百分率和性别鉴定效率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无反应率极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雌雄胚胎比值与其他两组差异较大(1.03:1 vs 1:1.03和1:1.02),雌性胚胎母犊率极显著低于荧光双扩组和对照组(P<0.01);荧光双扩组的雌性胚胎百分率、雄性胚胎百分率和雌性胚胎母犊率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雌雄胚胎比值与对照组相似(1:1.03和1:1.02),无反应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性别鉴定效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取样细胞4~6组和7~10组的性别鉴定效率极显著高于1~3组和SD(separated&died cells)组(P<0.01),而1~3组和SD组之间及4~6组和7~10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移植妊娠率4~6细胞组最高(49.68%),但各取样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荧光双扩法与对照组相比,鉴定成本下降了46.76%.结果显示,荧光双扩方法产母犊准确率最高,鉴定成本较低,取样4~6细胞时的移植妊娠率最高,是一种更可行的牛胚胎性别鉴定技术,更有利于产业化推广和应用.

    PCR荧光定量PCR胚胎性别鉴定

    不同饲喂水平对绵羊睾丸发育、睾酮合成相关基因及雄激素受体(AR)表达的影响

    石磊牛宏泽姚晓磊宋瑞高...
    1317-1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绵羊睾丸发育、睾酮(T)合成相关基因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18只健康、体重相近((35±0.5)kg)的杜泊羊(♂)×晋中绵羊(♀)杂F1代4月龄公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按照自由采食(AL组)、自由采食量的65%(AL65组)和自由采食量的40%(AL40组)3个水平进行饲喂.当AL组任意1只羔羊体重达到50 kg时全部屠宰,测定睾丸的周径与长度后采集睾丸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曲精细管生精上皮结构;酶联免疫(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睾酮(testosterone,T)的水平;用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T合成相关基因和A R 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对绵羊睾丸组织中的AR进行定位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AL40组羔羊睾丸周径和长度显著低于AL组(P<0.05),但与AL65组差异不显著(P>0.05);AL40组曲精细管生精上皮厚度与AL65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AL组(P<0.05).随着饲喂水平的提高,生精细胞和间质细胞密度显著增加(P<0.05),T水平和STAR、3β-HSD基因以及AR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睾丸间质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管壁肌样细胞层和间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均观察到AR阳性产物.综上所述,绵羊的睾丸发育、T含量、T合成相关基因和AR的表达均受到日粮营养水平的调控.日粮营养水平可能通过改变T水平和生精细胞对T的敏感性来调控精子发生过程,从而影响其性成熟和繁殖性能.

    饲喂水平绵羊睾丸睾酮雄激素受体

    抗非洲猪瘟病毒单链抗体的构建、表达及活性鉴定

    王丽娟石正旺杨波麻园...
    1328-1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抗非洲猪瘟病毒(ASFV)猪源单链抗体(ScFv),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鉴定,筛选出具有ASFV反应活性的猪源单链抗体(ScFv),为ASFV的诊断提供新的材料.采集ASFV感染康复猪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提取淋巴细胞总RNA,以此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猪源IgG重链可变区与轻链可变区基因,利用SOE-PCR技术扩增拼接得到猪源ScFv基因;构建pET-30a-ScFv表达载体,进行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用ELISA和IFA鉴定ScFv抗体的反应活性.结果显示,成功扩增出猪源ScFv(VH-VLκ、VH-VLλ)基因,鉴定到1株与ASFV存在反应活性的ScFv(VH-VLλ11)抗体.结果表明,成功筛选到1株与ASFV存在反应活性的ScFv(VH-VLλ11)抗体,为ASFV诊断和防控提供了新型原材料.

    非洲猪瘟病毒SOE-PCR单链抗体诊断与防控

    云南省蓝舌病病毒血清7型毒株的分离与基因组序列分析

    李占鸿宋子昂廖德芳杨振兴...
    1337-1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4年,我国广东省的哨兵牛上分离出蓝舌病病毒血清7型(B T V-7)毒株,但该血清型病毒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分离我国流行的BT V-7型毒株并掌握其遗传特征.作者在云南省景洪市勐罕镇设立哨兵牛,每周定时采血,并接种C6/36、B H K-21细胞分离虫媒病毒,通过病毒蚀斑试验与增殖曲线分析病毒在细胞上的感染特性,采用高通量测序获取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通过qRT-PCR与血清中和试验对哨兵牛血液中的病毒核酸与中和抗体变化进行回溯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5月,分离到1株能引起B H K-21细胞发生细胞病变的病毒(毒株号V303/YNJH/2020),经鉴定为BTV-7型.分离毒株的基因组全长19154 bp(GenBank收录号MW046280至MW046289),与广东省2014年分离的BTV-7型GDST008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基因节段1至6,基因节段9与10的核酸与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nt/aa)相似度分别大于98%、99%;V303/YNJH/2020毒株的基因的节段7和基因节段8属Western地域型,与广东GDST008毒株对应基因节段的nt/aa序列相似度仅为71.5%/81.6%、79.6/%84.4%.病毒蚀斑与增殖曲线比较显示,V303/YNJH/2020在BHK-21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强于GDST008.回溯分析显示,感染V303/YNJH/2020的哨兵牛未出现临床症状,血液中的病毒核酸持续存在长达12周;在病毒感染后第4~9周,血液中的中和抗体滴度水平维持在1:256.云南省2020年分离的B T V-7型V303/YNJH/2020毒株与广东省分离的BTV-7型GDST008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在BHK-21细胞上的增殖能力强于GDST008毒株;V303/YNJH/2020虽未引起感染动物的临床症状,但病毒核酸与中和抗体在感染动物血液中长时间存在.研究结果为开展BT V-7型在我国的演化规律、病毒变异以及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蓝舌病病毒血清7型全基因组测序基因重配感染特性

    检测山羊嵴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阿比克哈莫余忠华景志忠汤承...
    1349-1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羊嵴病毒(caprine kobuvirus,CKoV)是国内山羊新发病毒,本试验目的是建立检测CKo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西南三省腹泻山羊粪样进行该病毒的检测.选择CKoV最保守的3D基因序列,设计3D基因引物,初步设计实时荧光定量PCR,经优化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成功建立了检测CKoV的TB Green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在病毒浓度2.23×102~2.23×108 copies· μ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2,扩增效率为110%;此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最低检测限为2.23×101 co pies·μL-1.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2020年1—4月采集自四川、云南和重庆的共15个场79份山羊腹泻粪样本进行检测,结果CKoV的平均检出率为25.3%,场阳性率为53.3%.并且本试验获得了13个完整的CKoV 3D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这13个3D基因具有独特的进化趋势.本研究为CKoV的分子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基础流行病学数据.

    山羊嵴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山羊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