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褪黑素的添加减轻猪精原干细胞的氧化损伤

    黄诚彧徐德全冯哲周玲...
    1880-1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体外培养猪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集3头7日龄健康大白公猪睾丸,利用差速贴壁法获得SSCs.后经形态学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标记基因检测及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后以SSCs作为试验材料,设置MT浓度梯度(0、50、250、500、1 000 μmol·mL-1)组处理SSCs,每组设3个重复(n=3),空白对照组加入0.1%DMSO处理,分别检测添加MT后猪SSCs的细胞活力、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及凋亡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分离的克隆团细胞具有SSCs的生长特性,可被碱性磷酸酶染色并表达干细胞标志基因OCT4、SOX2和SSCs标志基因NANOG、PLZF、UCHL 1;2)50 μmol·mL-1以上的MT在处理48 h后可显著提高SSCs的细胞活力(P<0.05);3)MT可显著降低猪SSCs内ROS水平(P<0.05),极显著增加细胞内GSH含量(P<0.01);4)MT可显著抑制猪SSCs内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P<0.05).MT具有清除猪SSCs中的ROS,提高总GSH含量,抑制凋亡基因表达进而提高细胞活力的作用,可为养殖过程中提高公猪繁殖性能提供参考.

    精原干细胞分离鉴定褪黑素氧化损伤细胞活力细胞凋亡

    日粮鱼油对高脂日粮饲喂小鼠发情周期和机体产热的影响

    杨晓华刘方方张枫琳易鑫...
    1891-1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鱼油对高脂日粮饲喂小鼠发情周期和机体代谢产热的影响.试验选用36只4周龄C57BL/6 J雌性小鼠,随机分成3组(n=12):对照组、高脂组和高脂+鱼油组.对照组饲喂标准啮齿动物饲料(AIN-93G),高脂组和高脂+鱼油组分别饲喂高脂日粮(脂肪提供60%能量)和添加5%鱼油(等能替代猪油)的高脂日粮.试验期间,对小鼠体组成(12周龄)、整体代谢(16周龄)、褐色脂肪温度(18周龄)、体核温度(直肠温度,18周龄)和发情周期(20周龄)等进行检测.试验结束后,眼球采血分离血清,检测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雌二醇(estradiol,E2)的水平.此外,采集皮下脂肪、腹部脂肪和肩胛间褐色脂肪,称重并使用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中产热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UCP1、Cyto C),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褐色脂肪组织中产热基因的mRNA表达(UCP1,PRDM16,PGC1α,Cidea,Elovl3).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脂日粮显著增加了小鼠的体脂含量(12周龄)及皮下和腹部脂肪的沉积量(21周龄)(P<0.05),而添加鱼油显著降低了高脂饮食引起的体脂含量增加(P<0.05).另外,高脂日粮导致小鼠的发情周期紊乱,伴随着周期延长、发情期缩短,以及血清中FSH和E2的水平降低(P<0.05),而添加鱼油可缓解高脂日粮导致的小鼠发情周期紊乱,提高血清中FSH和E2的水平(P<0.05).同时,添加鱼油可增加高脂饲喂小鼠肩胛间褐色脂肪(interscapular brown adipose tissue,iBAT)和腹股沟白色脂肪(inguinal white adipose tissue,iWAT)中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进而促进iBAT激活/产热和iWAT褐色化.结果提示,日粮鱼油可缓解高脂日粮导致的发情周期紊乱,可能与BAT激活和WAT褐色化造成的机体代谢产热增强有关.

    鱼油发情周期BAT产热WAT褐色化小鼠

    白消安对小鼠睾丸损伤机理的研究

    李茹意赵俊金赵羚均段晨莹...
    1903-1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揭示白消安处理对睾丸的损伤机理,提高精原干细胞(SSCs)移植受体制备效率及安全性,缓解或避免因白消安毒性导致的雄性不育.对白消安处理小鼠进行睾丸生物素示踪试验,以验证血睾屏障(BTB)完整性;采用液质联用靶向测定其附睾尾精液中白消安的含量,以验证白消安是否可以直接穿过睾丸BTB进入曲细精管;并对小鼠血清进行炎性因子ELISA测定,以验证其浓度是否发生变化.结果发现,小鼠睾丸注射白消安后,曲细精管内最早24 h可检测到生物素示踪红色荧光,表明BTB已被破坏;注射白消安30 min后,附睾精液中检测到最高水平白消安,随后,其水平逐渐降低;小鼠睾丸注射白消安后,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浓度逐渐增加,36 h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 d后达到峰值时,TNF-α浓度为(1 855.51±10.32)pg·mL-1,IL-1β浓度为(293.59±3.34)pg·mL-1,IL-6浓度为(340.30±12.55)pg·mL-1,随后逐渐下降.综上表明,白消安可自由穿越BTB,且于24 h生物示踪素可突破BTB,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浓度逐渐升高并达显著水平,在21 d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

    白消安血睾屏障雄性不育炎性因子

    过量赖氨酸对断奶仔猪及其肠道上皮细胞的影响

    贾红敏马永航贺平丽谯仕彦...
    1912-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从体内与体外探究过量赖氨酸对断奶仔猪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44头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3头阉公猪和3头母猪),各组在日粮中分别添加1.3%、2.6%、3.9%和5.2%的回肠标准可消化赖氨酸(standardized ileal digestibility lysine,SID Lys),观察其对于仔猪生长性能、器官指数以及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影响.以IPEC-J2为体外模型,根据培养基与营养需要中氨基酸的种类与比例,添加赖氨酸及其他氨基酸,测定IPEC-J2细胞的增殖情况,并试图通过平衡氨基酸手段降低因过量添加赖氨酸造成的不利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日粮SID Lys添加量的增加,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显著下降(P<0.05),血浆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部分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肠道形态受到影响.当在培养基中添加2.0 mmol·L-1赖氨酸时,IPEC-J2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培养基中原赖氨酸浓度(0.5 mmol·L-1)是IPEC-J2生长的最适浓度.当按照培养基中氨基酸平衡比例补充其他必需氨基酸时,细胞活力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当按照猪碱性氨基酸的最适比例补充相应浓度的精氨酸与组氨酸时,细胞活力随处理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综上所述,单独添加过多的赖氨酸对断奶仔猪的生长会产生负面作用,在生产实际应用中应充分考虑氨基酸之间的平衡.

    赖氨酸断奶仔猪IPEC-J2

    低聚壳聚糖替代抗生素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屏障功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陈中卫王瑞秀刘强刘峰...
    1927-1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50 mg·kg-1的低聚壳聚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替代抗生素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屏障功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540只1日龄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鸭,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control group)、基础日粮+40 mg·kg-1 杆菌肽锌(抗生素组,antibiotic group)以及基础日粮+50 mg·kg-1 COS(COS 组,COS group),试验期42 d.试验结束时,从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1只公鸭(接近平均体重)称重,采集血样、肠道与肌肉样品用于血清生化、肠道屏障功能和肌肉品质等指标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日粮中添加COS显著提高了樱桃谷肉鸭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P<0.05),但对肉鸭屠宰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COS或抗生素显著提高了血清球蛋白(GLB)含量、腿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以及十二指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5),降低了血清尿素氮(BUN)含量和A/G值、腿肌丙二醛(MDA)含量和滴水损失(P<0.05).3)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日粮中添加COS显著提高了空肠和回肠黏膜的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脂多糖(LPS)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COS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黏膜咬合蛋白(OCLN)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腿肌a*值(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D-乳酸含量(P<0.05).此外,抗生素组的空肠黏膜OCLN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指出:日粮中添加COS提高了樱桃谷肉鸭的生长性能,增强了免疫力,改善了肠道屏障功能和肉品质.COS可以替代抗生素用于樱桃谷肉鸭生产.

    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屏障功能肌肉品质

    牛星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牛冠状病毒和牛轮状病毒四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刘梦瑶王展慧吴浩谷月...
    1942-1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多重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 RT-PCR)方法,提高对多病原检测的速度和灵敏度,促进对犊牛腹泻的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分别在牛星状病毒(BAstV)OR F2基因,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5'端非编码区,牛冠状病毒(BCV)Npro基因和牛轮状病毒(BRV)VP6基因的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并试验筛选了四对有效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进一步利用含4种病毒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对引物和探针的浓度以及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 Real-time RT-PCR标准曲线,并对四重Real-time PCR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各种临床样本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Real-time RT-PCR最适退火温度和时间分别为50.0℃和45 s,BAstV、BVDV-1、BCV和BRV的引物浓度分别为300、300、400和500 nmol·L-1,探针浓度分别为250、150、100和300 nmol·L-1.对BVDV-1、BCV和BRV的最低检测限均为102copies·μL-1,对BAstV的最低检测限为103 copies·μL-1,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该方法对临床采集的粪样的阳性检出率高于PCR方法.上述结果表明,建立的四重Real-time RT-PCR方法可以用于犊牛腹泻常见病原BAstV、BVDV-1、BCV和BRV的快速鉴别诊断.

    牛星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冠状病毒牛轮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

    非洲猪瘟病毒解旋酶D1133L基因序列分析、蛋白结构预测及亚细胞定位

    侯景申超超张大俊杨博...
    1953-1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通过预测分析和亚细胞定位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SFV)D1133L基因结构、亚细胞定位与功能间的关系.作者使用Mega6.0软件绘制了 7株不同基因型的D1133L解旋酶和ASFV编码的其他5个解旋酶基因的系统进化树,使用EXPASY、PRABI和SWISS-MODEL软件预测了该基因所编码蛋白序列的二、三级结构;根据GenBank公布的ASFV序列(LR743116.1),合成D1133L基因并构建其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MV-D1133L,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验证该基因表达后,将重组质粒转染至PK-15细胞,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研究了该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通过ASFV解旋酶的基因系统进化树,发现5种解旋酶基因均相对保守.D1133L基因全长3 402 bp,表达的蛋白为124.63 ku,G+C含量为6.1%,A+T含量为10.6%;二级结构分析表明α螺旋占48.90%,扩展链占13.50%,无规卷曲为33.27%;三级结构分析表明六自由度结构(six degree of freedom,QMQE)为0.20,覆盖率84%,且预测以α螺旋为主的高级结构;通过LOCS-VMPSI分析预测,显示D1133L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与细胞质内的概率是相同的.WB结果显示pCMV-D1133L质粒正常表达,IFA试验证明ASFV编码的解旋酶D1133L同时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本研究通过对D1133L基因序列、结构功能预测,并通过IFA验证了 D1133L亚细胞分布,为进一步揭示D1133L基因功能奠定了一定基础.

    非洲猪瘟病毒解旋酶D1133L基因序列分析结构预测亚细胞定位

    交叉中和血清1型和血清3型鸭甲肝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刘燕汤承岳华王远微...
    1963-1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鸭甲型肝炎(duck hepatitis A,DHA)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一种雏鸭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研究旨在研制一种对我国流行的鸭甲型肝炎血清1型(DHAV-1)和血清3型(DHAV-3)病毒具有交叉中和作用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人工合成12条DHAV-1和DHAV-3的VP1蛋白共有的抗原表位肽,分别与钥孔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载体偶联作为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McAb.通过检测McAb与DHAV-1和DHAV-3的交叉反应性,测定McAb对病毒增殖的抑制效率、中和效价以及攻毒保护率等来筛选McAb.本研究共获得了 12株稳定分泌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6株(C1、C4、C7、C12、C13、C16)分泌的McAb同时与DHAV-1和DHAV-3发生特异性交叉反应;C1、C4、C7、C16可以抑制DHAV-1和DHAV-3在鸭胚中的增殖,抑制率在75.34%~100.00%不等;对DHAV-1和DHAV-3的中和效价:C1(1 ∶ 3&1∶ 5)、C4(1 ∶ 3&1 ∶ 3)、C7(1 ∶ 10&1∶ 11)和 C16(1 ∶ 9&1 ∶ 9);C7和 C16 对 DHAV-1 和 DHAV-3攻毒雏鸭的保护率较高,分别为"70%、80%"和"100%、60%".本研究成功研制出对DHAV-1和DHAV-3具有交叉中和活性的McAb 4株,其中2株对病毒的感染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为DHA的防控提供了新材料和新思路.

    鸭甲型肝炎血清1型血清3型单克隆抗体交叉中和活性

    反刍动物埃立克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王素华王忠才黄凌哲莫虹斐...
    1975-1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快速、准确地检测反刍动物埃立克体,本研究以反刍动物埃立克体pCS20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 TaqMan和Eva Green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其反应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了分析,并与OIE推荐的套式PCR方法一起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方法特异性强,与牛巴贝斯虫、牛双芽巴贝斯虫、环形泰勒虫、犬埃立克体、牛埃立克体、马埃立克体和立氏埃立克体无交叉反应;TaqMan和Eva Green荧光定量PCR对pCS20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7.4拷贝·μL-1和1.74拷贝·μL-1,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大于0.99,组内和组间CV均小于1.5%.对420只钝眼蜱样本的检测显示,TaqMan和Eva Green荧光定量PCR的检出率分别为25.48%和29.29%,与套式PCR检测方法相比,敏感性更高.本研究为反刍动物埃立克体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反刍动物埃立克体pCS20基因TaqMan荧光定量PCREvaGreen荧光定量PCR

    丹皮酚对L-精氨酸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氧化损伤的影响

    张鹏李俞甫吴尚泽金圣奇...
    1983-1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丹皮酚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小鼠氧化损伤的影响,本试验选取50只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P模型组和丹皮酚高、中、低剂量组.丹皮酚组小鼠分别灌胃100、50和25 mg·kg-1丹皮酚,同时空白对照组和AP模型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5 d后,采用20%L 精氨酸腹腔注射AP模型组和不同剂量丹皮酚组小鼠,6 h后采集各组小鼠血清测定氧化指标(MDA、SOD),取小鼠胰腺组织肉眼观察病理学变化,并制作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免疫组化切片,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和MPO 的分布及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胰腺组织中HO-1、Keap1以及Nrf2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O-1、Keap1以及Nrf2蛋白表达量.结果发现,不同剂量的丹皮酚极显著降低急性胰腺炎氧化损伤下小鼠机体的MDA含量,并极显著提高抗氧化酶SOD活力(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高、中剂量丹皮酚有效减少MPO表达;与AP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组丹皮酚极显著升高HO-1和Nrf2 mRNA及蛋白表达(P<0.01),低剂量组丹皮酚极显著提高Nrf2 mRNA及蛋白表达(P<0.01),不同剂量组丹皮酚极显著降低Keap1 mRNA和蛋白表达(P<0.01).综上,丹皮酚可能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缓解L-精氨酸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氧化损伤,研究结果为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及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丹皮酚氧化损伤胰腺炎L-精氨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