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与兽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与兽医
畜牧与兽医

石放雄

月刊

0529-5130

muyizz@njau.edu.cn

025-84395701

210095

南京卫岗1号南京农业大学内

畜牧与兽医/Journal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畜牧、兽医类综合性期刊。主要探讨畜牧生产和兽医临床实践与理论问题,介绍畜牧与兽医两学科领域的研究发展动态、新的科研成果和实验技术,推广畜牧生产经营、疾病防治和兽医卫生监督管理的典型经验,报道有关的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猪FoxP3、IL-10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及应用

    王艳萍徐倩倩孟卫芹王金良...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建立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对叉头框蛋白P3(FoxP3)、白细胞介素10(IL-10)的RNA转录进行定量检测.设计并合成FoxP3、IL-10的扩增引物和荧光探针,优化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建立RT-q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免疫器官中FoxP3和IL-10的mRNA含量;根据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验证方法的可靠性.结果:建立的RT-qPCR 方法呈现"S"型扩增曲线,相关系数R2≥0.9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等基因的核酸模板和阴性对照均无扩增曲线,最低检测浓度10 copies/μ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87%、1.84%;PCV2攻毒组外周血Treg细胞中FoxP3和IL-10的mRNA含量均出现明显升高,FoxP3的mRNA含量在攻毒第14天到达峰值,IL-10的mRNA含量在攻毒第10天到达峰值,PCV2感染后导致胸腺、淋巴结和脾脏中FoxP3和IL-10转录水平升高;Western blot检测表明,FoxP3蛋白表达量在攻毒第14天、第28天,IL-10在攻毒第10天和第14天显著高于对照组,与RT-qPCR结果一致.综上,本研究建立的猪FoxP3、IL-10双重RT-q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检测稳定可靠的特点,对于评价猪体的免疫应答水平和机体免疫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FoxP3IL-10实时荧光定量PCRTreg活化免疫负调控

    犬冠状病毒和犬细小病毒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宫英杰扈富哥王蕾毕振威...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建立犬冠状病毒(CCoV)和犬细小病毒(CPV)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针对CCoV的3'UTR与CPV的VP2设计引物与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与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 CCoV与CPV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验证与临床样品检验.结果:CCoV与CPV阳性参考质粒浓度在102~107 copies/μL,CCoV与CPV的标准曲线R2分别为0.999与0.996,线性关系良好,CCoV与CPV的最低检测限均为5 copies/μL,与其他病原无交叉反应,组内与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38%,说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对113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与普通PCR比较,该方法对CCoV和CPV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7.2%和40.7%.研究表明,本试验建立的CCoV和CPV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效果良好,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流行病调查等提供了有力工具.

    犬冠状病毒犬细小病毒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

    5-氨基乙酰丙酸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作用的研究

    王凯月姜丹丹郑宇航李均同...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5-氨基乙酰丙酸(5-ALA)是一种天然氨基酸,具有重要的抗病毒功能,能够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为了研究5-ALA抗PRRSV作用,通过CCK-8法检测5-ALA对永生化猪肺泡巨噬细胞(PAM-KNU)的细胞毒性,通过预防、直接杀灭和治疗3种给药方式来判定5-ALA抑制PRRSV增殖的最佳作用方式和最佳作用浓度.结果:当药物浓度为1 mmol/L时,病毒滴度及其cDNA拷贝数水平显著下调,同时,5-ALA对PRRSV的预防作用和直接杀灭作用优于其治疗作用;从吸附、内化、早期胞内复制3个环节检测5-ALA对PRRSV复制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5-ALA在感染细胞的内化环节和早期胞内复制环节起作用.本研究证实了 5-ALA可以抑制PRRSV复制,为预防和治疗PRRSV感染提供了理论基础.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5-氨基乙酰丙酸抗病毒

    2020-2021年上海市马传染病血清学检测结果与分析

    向蒙冯桂丹杨显超夏炉明...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了解上海市马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为上海市马传染病防控和净化提供参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20-2021年上海地区16个马场采集的571份马匹的血清样品进行了西尼罗河热、马流感、马传染性贫血、非洲马瘟、马病毒性动脉炎、日本脑炎、马鼻疽、马媾疫、伊氏锥虫病以及马梨形虫病(马巴贝斯虫和马驽巴贝斯虫)抗体检测.结果:西尼罗河热、马流感、日本脑炎、马巴贝斯虫病、马驽巴贝斯虫病抗体阳性率分别由2020年的18.16%、68.28%、0.24%、12.35%、0.24%下降到2021年的10.76%、57.59%、0、10.76%、0;马传染性贫血、非洲马瘟、伊氏锥虫病、马媾疫、马病毒性动脉炎、马鼻疽均无阳性病例.分析表明,上海马场传染病的总体阳性率2021年比2020年低,呈明显下降趋势.

    上海市马传染病ELISA血清学调查

    宿主细胞敲除G3BP2基因对塞内卡病毒复制的影响

    郭承意董钰蓓温家成延君芳...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Ras GTP酶激活蛋白SH3结构域结合蛋白2(G3BP2)基因敲除的293T细胞系,并初步探讨了G3BP2基因缺失对于塞内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增殖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试验观察病毒感染是否引起应激颗粒的产生;设计、构建靶向G3BP2基因的px459-sgRNA表达载体并转染进293T细胞;通过嘌呤霉素压力筛选以及亚克隆得到细胞株,经过Western blot、基因测序的方式鉴定细胞株;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速度;Western blot、RT-qPCR、噬斑试验分别检测SVA感染后病毒蛋白VP1的表达水平、VP1的拷贝数和细胞上清液的病毒滴度;设计并构建SVA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的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测定病毒启动子的启动活性.结果:病毒感染引起应激颗粒的产生;筛选得到1株G3BP2基因缺失10 bp的293T细胞系(HEK 293T G3BP2-/-),其细胞活力与未敲除细胞相比无显著差异;Western blot、RT-qPCR、噬斑试验均显示G3BP2敲除后显著抑制了病毒的增殖;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表明G3BP2敲除后下调了病毒的翻译启动活性.综上,本研究获得了 1株HEK 293TG3BP2-/-细胞系,该细胞通过下调病毒的启动活性抑制病毒的增殖,为进一步探讨G3BP2对SVA复制的影响奠定基础.

    G3BP2基因基因敲除塞内卡病毒A复制

    大肠杆菌噬菌体Φ199与盐酸克林霉素体外联合应用效果分析

    吴珮榕李瑶张昱晗王阳...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大肠杆菌噬菌体Φ199与盐酸克林霉素体外联合应用的效果.对以大肠杆菌O157:H7为宿主菌的噬菌体Φ199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噬菌体Φ199与盐酸克林霉素联用抗菌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噬菌体Φ199是肌尾噬菌体,其头部直径约为50 nm,尾部长度约为100 nm;噬菌体Φ199能够在40~60℃稳定存活,并且在pH值3~12范围内保持活性,表明噬菌体Φ199具有较宽的温度、酸碱耐受性;噬菌体Φ199的最佳感染复数(MOI)为1,一步生长曲线显示潜伏期为5 min,裂解期为5 min,裂解量为44,能够在3 h内抑制细菌生长;抗生素联合应用结果显示,噬菌体Φ199与盐酸克林霉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与效价为106~107 PFU/mL的噬菌体联用时可将抗生素有效浓度降低至1/2 MIC,在与效价为108 PFU/mL的噬菌体联用时可将抗生素有效浓度降低至1/4 MIC.

    大肠杆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抗生素抗菌活性

    福建省赤腹松鼠源盖塔病毒的分子鉴定及其遗传进化分析

    鄢梓晴粟硕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盖塔病毒(Getah virus,GETV)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虫媒传播病毒,主要感染养殖动物,遗传多样性高,具有流行风险.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来自福建省的死亡野生赤腹松鼠中首次发现了 GETV,结合一代测序技术进一步鉴定到赤腹松鼠肺组织感染GETV,并成功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命名为GETV/RS/China/2022毒株.基于GETV全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源自野生啮齿目动物的GETV/RS/China/2022毒株属于罕见GETV谱系Ⅱ型衍生株,这提示了 GETV宿主谱的扩展以及野生动物对甲病毒进化和传播的重要性.

    啮齿目动物盖塔病毒甲病毒系统发育分析野生动物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谱系8毒株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制

    任语馨张杰高雁怩孙杨杨...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毒株存在多种基因亚型(谱系)和抗原性差异,为了鉴别不同谱系流行毒株,选取PRRSV谱系8毒株BB0907(高致病性毒株)非结构蛋白2(NSP2)高变区基因片段(tNSP2),采用大肠杆菌表达制备获得NSP2重组蛋白,并免疫BALB/c小鼠.结果:研制出5株NSP2单克隆抗体(3D6、6B2、6C3、8C2和8H6),小鼠腹水ELISA抗体效价均达1:216 000;5株单抗轻链类型都为Kappa型,3D6、6B2和6C8的重链类型为IgG1,8C2的重链类型为IgG2b,8H6重链类型为IgG2a;通过构建tNSP2蛋白截短体,Western blot鉴定出4个抗原表位,即485GPLNFPTPSE494、555FPLAPSQNMG564、575EVLSEISDIL584和585 NDTPAPVS593;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这些单抗均能与PRRSV谱系8毒株发生特异性反应,但与谱系1和谱系5毒株不反应.本研究为PRRSV分离毒株抗原鉴别诊断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研究材料.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2单克隆抗体B细胞表位

    桑叶多糖对黄曲霉毒素B1诱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邝甜甜孙筱梦史心茹张苑...
    11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桑叶多糖(MLP)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MLP低剂量组和MLP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每10 g体重0.1 mL),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水飞蓟素(每千克体重100 mg),MLP低剂量组和MLP高剂量组灌胃给予桑叶多糖(每千克体重200、400 mg),2 h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MLP低剂量组和MLP高剂量组采用灌胃方式给予AFB1(每千克体重0.75 mg),空白组再次灌胃生理盐水(每10 g体重0.1 mL).连续灌胃14 d,麻醉后经眼眶采血,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小鼠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的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评价氧化应激水平;制作肝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法(HE)观察肝脏的组织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匀浆Keap1、Nrf2、SOD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LT、AST、ALP的活性显著增高(P<0.05),肝细胞排列杂乱无序,细胞核严重破碎,发生严重的空泡变性,GST、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CYP2E1活性显著升高(P<0.05),Keap1、Nrf2、SOD1的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LP低剂量组和MLP高剂量组能降低血清中ALT、AST、ALP、CYP2E1活性(P<0.05),提高GST、SOD活性以及GSH含量(P<0.05),改善肝脏病变,并能上调Nrf2、SOD1的基因表达量.研究表明,MLP对AFB1诱导的肝损伤能够起到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和调控Keap1/Nrf2信号通路有关.

    桑叶多糖黄曲霉毒素B1抗氧化保肝

    21种畜牧、兽医科学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畜牧与兽医》综合评价总分排名第九位

    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