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师教育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师教育学报
教师教育学报

王小佳

月刊

1672-5379

xbsk@swu.edu.cn

023-68254572

400715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教师教育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重庆市教委主管,西南农业大学主办的社科类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育强国视域下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理论认识与实践设计——专访东北师范大学柳海民教授

    柳海民满莹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柳海民教授长期致力于教育质量与教育体系建设的学术研究.经济领域提出高质量发展政策话语后,柳海民教授带领团队率先开展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并先后获批"新时代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涵、比较与建设路径研究"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年来,该团队已形成了一系列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学术成果.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柳海民教授重点阐述了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在支撑教育强国建设中的理论认识与实践路径.他认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对于教育强国建设的价值,既体现在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支撑作用上,又体现在对解决学科发展困境的现实需求上.他强调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内涵特征应紧紧把握"高质量""体系化""自主性"三个方面.当前,教师教育已支撑中国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师教育模式的持续创新有效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正助推中国教育国际竞争力不断攀升.在教育强国背景下,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需要教育家精神的引领、科学系统的制度设计以及高效灵活的教育治理模式.

    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模式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家精神

    成熟型教师学习动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

    孙彩霞靳玉乐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石.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离不开教师持续学习.然而,如何激发并促进成熟型教师的再学习是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的难点.回顾有关教师学习动机的已有研究发现,社会建构理论、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成人学习理论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等是解释影响教师学习动力的主要理论模型.整合这些已有解释模型,基于个体特质、社会关系、社会环境与教师学习动力的互动关系建立分析框架,对7名成熟型教师的学习动力进行深度访谈,系统分析了影响成熟型教师学习动力的因素.研究得出结论:满足不同性别教师的成长需求,在变革和资源支持中增强教师效能感与成就感,以及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学习观念,能够提升教师的学习动力;同伴的支持、引领与督促是成熟型教师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为了学生的成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受到学生鼓励与认可是成熟型教师学习的核心动力;家长期望与家长素质是成熟型教师学习的间接动力;孩子的成长是成熟型教师专业学习的推动力;职称评审是成熟型教师学习的显性动力;国家教育改革、"可见"的校长领导力、强大的专业平台、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等这些能够调动学习氛围的因素都可以促进成熟型教师的学习.此外,由社会环境和个体相互作用带来的"面子"问题和"礼让"文化是制约成熟型教师学习动力的隐性因素.

    成熟型教师学习动力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强国系统动力学

    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认知:困境、原因与改进策略

    郭学君林林李娜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认知包括学科知识认知与教学实践两个层面.研究基于9位职前教师的27次反思报告,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职前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诠释、重组、呈现,探究职前教师学科知识认知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并阐释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认知困境与原因.研究发现,如果职前教师未能意识到学科知识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则很难恰当地将学科知识融入教学实践,以致教学实践中存在学科知识欠缺的现象.故教师培养者应补充相关的学科知识,以帮助职前教师形成合理、整体、全面的学科教学知识;职前教师应深化、重组学科知识认知,调整审视教学内容的视角并在教学实践中恰当地呈现学科知识.

    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学科知识认知教学实践反思报告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组织气氛的中介效应

    孙亚娟梁华李秀芳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职业幸福感是衡量教师的教育生活质量和生存与心理状态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幼儿教师情绪劳动与职业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幼儿园组织气氛在其中的作用,采用情绪劳动量表、职业幸福感量表和组织气氛量表对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表层扮演负向影响幼儿园组织气氛和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2)深层扮演和自然表现正向影响幼儿园组织气氛和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3)组织气氛在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各维度与职业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为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应坚持内修与外塑并举,提高幼儿教师情绪素养;支持和关怀兼备,打造"教师友好型"组织氛围;减负与赋能齐行,构建多主体协作机制,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发展创造不竭源泉和持久动力.

    情绪劳动职业幸福感组织气氛幼儿教师

    教师发展的行动意蕴与内涵——基于阿伦特行动理论的视角

    王志鹏刘旭东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发展强调教师作为具体而丰富的人的整体性发展,旨在促使教师教育重新聚焦教师生命本身.阿伦特的行动理论是立足于人的生命本身来理解行动的,并从自成目的、相互砥砺、主动探究三个维度阐明了行动的核心内涵,凸显了行动之于人的生命成长的独特价值,为从生命本身出发来把握教师发展的行动意蕴提供了重要启示.彰显行动意蕴的教师发展是合乎教师精神本能的自成目的性的活动,也是与环境的改变相契合的相互砥砺的过程,还是构成日常教育生活不可或缺的主动探究活动.以往受工具理性教育思维、程序化教育模式以及现代性教育理论的制约,教师发展往往被视为日常教育生活之外的附加性活动,其行动意蕴被遮蔽.在当前教师教育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重新发掘行动的意义,以推动教师发展回归日常教育生活.为此,要关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教师改变,展现教师发展的真实样态;加强日常教育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拓展教师发展的时空边界;聚焦日常教育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促进教师在教育研究中获得发展.

    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汉娜·阿伦特行动理论教师教育教师改变

    综合性大学师范生专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平翠李广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关乎其未来从教的稳定性,也会间接影响教育质量.基于全国五大地区3 787名综合性大学师范生的发展水平问卷调查发现:综合性大学师范生的总体专业发展水平较高,专业能力的发展水平低于其他维度,尤其体现为学科转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大三年级师范生的专业发展艰难,具体表现为角色认同摇摆和职业规划尚不明朗.研究还发现,师范生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随着生源地在城市、乡镇和村(屯)中的变化,师范生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特征.为提升综合性大学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水平,应贯通学科课程,提高师范生学科理解力;营造教师教育文化,增强教师角色认同;凸显教师教育课程的区域性,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均衡建设.

    综合性大学师范生职前发展现状专业发展高质量教师队伍

    如何化解教师学术创业承诺冲突——基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经验

    姚琳黎婷邓燕红
    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研究型大学将教师学术创业视为延长知识生产链条、推动成果转化、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然而,教师在学术创业过程中扮演着学者和企业家双重角色,受到学术文化与创业文化的交织影响,且难以明晰大学传统职能与学术创业之间的职责边界,从而引发承诺冲突.承诺冲突具体表现在教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三个方面.面对教师学术创业中的承诺冲突,美国研究型大学从制度建设、文化氛围、角色认同、职责边界和分配机制人手,建立事先批准与事后披露制度,营造学术文化与创业文化共生环境,遵循学术工作与创业工作多重规范,建立利益共享分配机制,实现从冲突到互惠共赢的转化,以更好地平衡教师在学术创业、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之间的职责承诺,从而推动教师向学术型企业家过渡.

    教师学术创业承诺冲突学术型企业家美国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修订理路与教学进路

    荣维东朱于国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修订遵循"守正创新,稳中求进"原则,保留了原教材的优势和特点,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目标与要求,在写作观、写作类型、题目设置及写作指导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具体包括:新增五个写作专题、合并部分重复的内容、剔除过时的专题、改良写作题目以及进一步完善写作指导系统.新教材强调情境任务写作、交际语境写作、思辨写作、创意写作等新型写作,注重培养学生的新型写作能力.为适应新教材,要强化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形成写作教学的专门化意识;坚持素养导向,树立写作新理念和新写作教学观;基于循证实践,提高写作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基于不同的写作类型,采用相应的写作教学策略;注重写作过程指导和写作支架、活动和策略设计;用足、用好教材,发挥教材资源的主渠道作用.

    统编教材语文教材教材修订写作板块新写作类型写作教学策略

    历史教学实践的理论根柢与应然逻辑——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

    邓宇郑家福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奠基于人的历史性实践活动之上、确证属人世界并以解放和弘扬人的主体性为主旨的思想方式与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人学与历史及历史教学皆有着深刻的联系.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照下的历史可从历史个体与历史整体两方面审视.历史中的个人是过去"现实的人"和"社会的人".历史的整体创造是基于"人的需要",其发展有赖于"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历史个体与历史整体的观点为历史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根柢和逻辑导向.历史教学实践的应然逻辑在于:把握个体理解原则,注重历史情境建构;坚持整体认知原则,多方面呈现相关史料;重视因果解释原则,厘清历史因果关系;遵循史观统领原则,辩证地认识历史发展进程.

    历史教学实践马克思主义人学个体理解整体认知因果解释史观统领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教育价值及其教学实现——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

    王珍马绍玺
    8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革命传统作品蕴含独特的教育价值,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为有效实现和充分彰显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教育价值,语文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时,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为指引,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方向,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为依托,以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为问题导向,从德育价值、美育价值、史学价值、文化价值四个维度深入挖掘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教育潜力.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育价值的四个维度具有整体性、层次性、交互性和生成性,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生成的结构关系,共同形成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巨大的教育潜力.教师可通过巧妙整合文本资源、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序组织实践活动,最大化实现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教育价值,增强学生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价值认同,使之能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革命精神,最终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教育价值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教学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