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脑血管病防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脑血管病防治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心脑血管病防治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金宏义

双月刊

1009-816X

xnxgbfz@126.com

0571-87962132,0571-87987373-5182

310013

杭州市灵隐路12号浙江医院5号楼

心脑血管病防治/Journ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Cerebral-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以及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护理健康指导经验等。《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的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与讲座、论著、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实践、社区人群防治、综述、中西医结合、经验交流、护理园地、最新网上医讯等。欢迎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心脏损伤的320例患者临床分析

    闫瑞蕊靖新艳马晓华李燕平...
    45-4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合并心脏损伤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到2022年1月西安市第八医院治疗的320例HFRS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型组(50例)、中型组(116例)、重型组(115例)和危重组(39例),分别观察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异常心电图(包括ST-T改变、窦性心律失常、心脏停搏、房性心律失常、交界性逸搏、室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射血分数(EF)及心包积液的变化.结果 不同严重程度HFRS患者的CK-MB、TnI及E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4.243、7.074、10.300,P<0.05).CK-MB、TnI水平与HFRS严重程度成正相关(r=0.478、0.510,P<0.01),EF值与HFRS严重程度成负相关(r=-0.268,P<0.01).不同严重程度HFRS患者异常心电图占比:轻型组48.00%(24/50),中型组63.79%(74/116),重型组73.04%(84/115),危重组89.74%(35/39),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750,P<0.05).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与HFRS严重程度成正相关(r=0.241,P<0.01).不同严重程度HFRS患者心包积液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6.45,P<0.05).心包积液发生率与HFRS严重程度成正相关(r=0.341,P<0.01).结论 HFRS可合并心脏损伤,HFRS严重程度与EF值、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及心包积液发生率均有相关性,CK-MB及TnI水平越高,病情越重.

    肾综合征出血热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心电图射血分数心包积液

    冠心宁片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作用

    刘加威姚家乐吴佳殷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宁片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 年3月收治的138例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冠心宁片.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VCAM-1)和血栓素 B2(TXB2)]、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细胞免疫指标白细胞分化簇 3(CD3)、白细胞分化簇 8(CD8)、白细胞分化簇 4(CD4)阳性细胞比例和血清糖胺聚糖(GAG)水平.结果 治疗后 3 个月及 6 个月,观察组患者斑块评分低于对照组(t=4.371、4.268,P<0.05);观察组患者ET-1、vWF、VCAM-1 和TXB2 含量低于对照组(t=13.973、25.738、9.816、8.688,均P<0.01),而NO含量高于对照组(t=5.691,P<0.01);观察组TNF-α、NF-κB和 IL-6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t=5.106、4.594、4.240,均P<0.01);观察组TGF-β1表达水平和血清GAG含量低于对照组(t=4.073、2.907,均P<0.01),PI3K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t=4.231,P<0.01),且TGF-β1水平与GAG含量呈正相关(r=0.932,P<0.01),PI3K水平与GAG含量呈负相关(r=-0.756,P<0.05);观察组CD3+和CD4+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t=3.980、2.596,P<0.05),CD8+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t=3.648,P<0.05).结论 冠心宁片可安全有效地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少颈动脉斑块评分,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并且可能通过调节TGF-β1/PI3K/GAG通路抑制患者痰浊生成.

    冠心宁片冠心病转化生长因子-β1-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通路糖胺聚糖免疫指标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剩余风险危险因素分析

    陈红甄军海陈昌勤严静...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接受物理预防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2019 年 9 月至 2020 年 1 月来自浙江省 9 家医院ICU患者的前瞻性数据进行事后亚组分析,选择VTE高危且出血高危的ICU患者339例,其中VTE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物理预防.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TE的危险因素.结果 VTE患者和无VTE患者机械通气、镇静镇痛药物、肌松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0、5.745、5.963,P<0.05).Logistic分析显示,使用肌松药是VTE的危险因素(RR=4.813;95%置信区间=1.744~20.221,P<0.05).结论 对于出血风险高和静脉血栓栓塞风险高的ICU患者,使用肌松药治疗是发生VTE的危险因素.

    静脉血栓栓塞物理预防危险因素

    医联体模式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中的价值研究

    黄慧陈伏建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医联体模式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在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再灌注治疗效果与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安吉县人民医院卒中中心进行时间窗内治疗的AIS患者 216 例,分为救治网络组 113 例,非救治网络组103 例.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率和临床预后指标.结果 救治网络组AIS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比例与非救治网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网络组发病到就诊时间、入院到首次头颅影像时间少于非救治网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7、2.808,P<0.05).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中,救治网络组的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少于非救治网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5,P<0.05).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中,救治网络组的入院至穿刺时间(DPT)少于非救治网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2,P<0.05).此外,救治网络组患者在1 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 个月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 个月后的mRS评分均优于非救治网络组(t=2.057、2.059、2.353,P<0.05).结论 医联体模式下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能提高AIS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效率

    虚拟现实技术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交感应激的影响

    韩佳炜石晨卉黄抒伟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手术交感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VR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甲氧基肾上腺素(MN)、香草扁桃酸(VMA)、高香草酸(HVA)]以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正常窦性心搏的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中每5 mi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LF/HF]的指标差值.结果 观察组△SBP、△HR、△NE、△E、△MN、△VMA、△LF、△LF/HF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观察组△SDNN、△SDANN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114、-2.490、-2.197、-3.446、2.081、-2.907、-12.001、-2.079、2.024、6.013,P<0.05).结论 VR技术可以改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交感应激反应.

    虚拟现实技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交感应激

    血清氯离子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张黎黎周新华谢正印孙成爱...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氯离子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2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失访 6 例,共纳入 120 例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不良事件分为发生组 43 例和未发生组 77 例.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并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拟合血清氯离子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发生组患者血肌酐、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较未发生组患者高,血红蛋白、钠离子、氯离子水平较未发生组患者低(t/χ2=2.532、2.580、2.787、2.171、3.43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血清氯离子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保护因素,血肌酐、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为其危险因素(OR=0.952、0.940、1.029、1.002,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调整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血红蛋白、血肌酐后,血清氯离子水平和不良事件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χ2=3.541,P<0.05).结论 血清氯离子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变化趋势近似"U"型.

    氯离子慢性心力衰竭不良事件限制性立方样条

    《心脑血管病防治》稿约

    后插1页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