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前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前教育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

冯晓霞

月刊

1007-8169

xqjyyj3@163.com

0731-84036168

410100

湖南长沙星沙特立路9号

学前教育研究/Journal Studie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及时反映国内外幼教研究成果为特色,以有效指导我国幼教实践为宗旨,是我国最高级别的学前教育专业期刊,全国惟一一本幼教理论刊物。读者和作者群主要是我国的幼教理论研究工作者、幼教管理工作者、各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幼儿园园长以及广大的幼儿园教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育强国背景下的基础教育变革:可为、应为与何为

    孙杰远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教育强国是国家重大战略,标志着一个崭新教育时代的开启.基础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基础教育变革必然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义和必由之路,这要从可为、应为与何为三个逻辑向度加以认识和把握:教育强国战略为基础教育变革提供方向引领、生成动力和实践基础,此乃可为;基础教育变革推动儿童健康成长、时代新人培养、文化传承创新和人类文明赓续,以达成教育强国目标,此乃应为;系统把握基础教育变革的价值之向、思维之度、创生之基,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着力点,以增强基础教育适应性为切入点,以坚定中国特色教育自信为支撑点,通过基础教育变革更好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同发展,最终为教育强国建设奠基赋能,此乃何为.

    教育强国基础教育变革立德树人教育自信

    公办园非在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利益相关主体的诉求及对策建议

    王红蕾庞丽娟冀东莹
    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学前教师是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与优质发展的关键力量.公办园非在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有助于为占学前教师近八成的非在编教师的人事制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充分考虑多元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有助于减少改革的阻力,提升改革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研究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着重探讨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园长、举办者、教育行政部门四类核心与重要利益相关主体对公办园非在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诉求,并基于以上诉求,从创新编制管理机制、健全待遇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同工同酬制度、保障专业发展机会等方面提出改革完善公办园非在编教师人事制度的对策建议.

    公办园非在编教师人事制度利益相关主体诉求对策建议

    我国城市幼儿园空间布局适配性的现状、成因与优化建议

    蔡迎旗崔财艳资明贵张春艳...
    2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供需适配的幼儿园空间布局是促进学前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举措,能有效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以我国中部地区某省会城市主城区 759 所幼儿园为例,运用地理信息分析工具中的核密度估计、最近邻指数等方法,分别从"有园上""入园近""上好园""园幼共生"四个维度对幼儿园空间布局是否存在错配的核心议题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发现:该市部分幼儿园空间分布存在欠适配现象,且形成了空间与结构错配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资源投入层面的财政失衡、需求提出层面的逐优心理和城市规划层面的建设滞后.本文建议通过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优化供需对接机制、加强配套园治理、加大治薄扶弱补缺的力度等措施,推动幼儿园空间布局从错配到适配的转换,从而促进区域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

    幼儿园空间布局供需适配高质量发展优化建议

    "潜隐剧本"的诞生:幼儿阐释性再构班级规则的民族志探究

    高钰霞王海英
    3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作为班级规则形成的重要主体,并不只是简单地遵守或者抗拒规则,而是对班级规则进行阐释性再构.本研究基于民族志田野作业探究幼儿自发构建班级规则的过程,发现幼儿通过延长活动的持续时间、扩展活动的空间边界、重新定义活动的内容,形成一套新的一日生活流程表,从而实现对班级规则的阐释性再构.其中,幼儿的内在需要是驱动幼儿阐释性再构班级规则的动力,教师的选择性实施班级规则客观上产生了催化剂的效果,幼儿与之互动的班级规则及其属性也悄然起着推动作用.而对由此衍生出的幼儿言行不一、教师时紧时松、规则"似变非变"三个悖论性现象的关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理解规则、理解教育.

    阐释性再构幼儿班级规则新童年社会学

    幼儿园常规教育指令的限度、态度与温度

    葛娇鄢超云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园常规教育指令的力度直接影响着幼儿自我节奏的保存.教师对常规教育指令的运用,应持懂变通的内容、有人道的力道以及能悦纳的效果三个原则.同时,教师应坚定对幼儿需要的纯粹支持、对幼儿生命发展的善性观照以及对幼儿自主能动性的助力与滋养这三重价值态度.建议教师用有温度的心践行有温度的常规教育,在指令运用前保障幼儿深度参与幼儿园常规的制定,在指令运用中充分观照幼儿的具体需要,在指令运用后坚守宽容底线,使整个指令过程满溢理解的温度.

    幼儿园教师常规教育指令幼儿

    母亲育儿密集度及其与学前儿童社会情绪发展的关系:母亲心理健康的遮掩作用

    李叶青王赪任丽欣
    6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密集型育儿正逐渐成为我国的主流教养方式.家长在儿童养育中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但密集型育儿能否帮助儿童获得发展优势尚未有定论.本研究选取上海市和济南市 388名城市大班幼儿母亲为研究对象,考察其育儿密集度及其与母亲心理健康、儿童社会情绪发展之间的关联.潜在剖面分析结果表明,根据育儿密集度可将样本母亲的育儿方式分为高认同高实践型、中认同中实践型、低认同低实践型和选择性认同与实践型四种类型.母亲心理健康在母亲育儿密集度和儿童社会情绪发展之间起遮掩作用,即在排除母亲心理健康的间接作用后,母亲育儿密集度越高的家庭中的儿童社会情绪发展越好,但育儿密集度上升会降低母亲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抑制儿童社会情绪的发展,最终导致母亲育儿密集度与大班儿童社会情绪发展之间的关联不显著.为此,母亲应调整密集型育儿态度与实践,并积极调适自身的心理健康,为儿童社会情绪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协同育人,为母亲提供更多的育儿支持,缓解母亲的育儿压力.

    密集型育儿母亲心理健康社会情绪发展家庭教育

    插电与不插电课程促进幼儿计算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

    杨伟鹏
    7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期计算思维教育能为幼儿发展带来诸多益处.过往研究已证实幼儿有能力掌握不同的计算思维概念和基础性的编程能力,但未有研究深入探讨插电编程和不插电计算思维教育之间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所带来的学习效果上的区别.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研究设计,比较机器人编程课程、平板编程课程和不插电计算思维教育活动对 91 名 5 岁幼儿计算思维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不插电计算思维教育,机器人编程和平板编程干预能更有效地发展幼儿的计算思维能力.这可能是因为编程活动中的调试过程有助于幼儿发展其他计算思维技能,如算法设计和模式识别.相比而言,不插电计算思维活动较难提供调试机会,因此其对幼儿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不显著,表明数码技术支持下的编程活动更能促进幼儿计算思维的发展.5 岁的男孩和女孩都可以从插电编程课程中获益,家庭背景对幼儿计算思维的学习影响较小.

    计算思维教育机器人编程平板编程

    幼儿园生态游戏场的建构及其活动实施

    吴桢映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遵从自然规律的教育可以更好地塑造完整的儿童.以生态为基本视域,将幼儿的学习场分为自然、生活和生产,强调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探究性和愉悦性,是幼儿自然教育的应有之义.幼儿园可以通过建构自然游戏场、生活游戏场和生产游戏场的方式来为幼儿创设完整的学习环境,通过情景体验、任务驱动和问题探究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生态游戏场自然教育自主探究园本课程

    幼儿生命教育的多重向度与实践路径

    王晓华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前期是个体生命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开展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幼儿生命教育包含自然生命教育、社会生命教育和精神生命教育等多重向度.幼儿园应为幼儿创造完善的生命教育环境,构筑健全的生命教育体系,广泛吸纳各种生命教育资源,通过强化幼儿的生命体验来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以及激发他们的生命内驱力.

    生命教育生命体验生命实践

    本刊投稿须知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