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术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术界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学术界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月刊

1002-1698

xsjzzs@163.com

0551-63422973 63411542

230071

合肥市潜山路绿地蓝海国际大厦A-1801

学术界/Journal Academics in China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宪法精神和创新理念,指导办刊,努力追求学术创新、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探究和解决中国人自身发展问题,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权威和尊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文体成长与张恨水小说的历史地位

    方维保
    104-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恨水长篇小说的历史地位,只有从文体成长的角度,将其放到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才能看得出来.1920年代的新文学长篇小说以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偏重情绪主义,情节结构软弱;而张恨水小说则以市民生活为表现对象,偏重于客观化的自然主义叙述.他的《金粉世家》以浑圆的结构、磅礴的气势和天才的组织,成为现代长篇小说文体走向成熟的标志.1930年代的新文学长篇小说虽然摆脱了五四时期的柔弱,但在情节线索设置、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又存在着概念化、本质化和简单化的痼疾.同期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夜深沉》等小说则创造了更具有长篇小说文体意味的长时段成长叙述.1940年代的新文学长篇小说,或复制前现代时期的流浪汉叙事,或泥足于五四抒情主义,或陷于抗战罗曼司,在文体创造上乏善可陈.只有张恨水的《纸醉金迷》紧扣抗战后期陪都市民生活现实,以极其细密精微的自然主义叙述揭示了市民阶层的精神状态.张恨水为现代长篇小说文体的成长、成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张恨水长篇小说文体成长市民生活史诗自然主义

    现代慈善转型的基本面向及理论证成

    高志宏
    11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慈善承载着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价值功能,迫切需要完成现代转型.现代慈善已经实现了从"小慈善"到"大慈善"的转变,在慈善主体、募捐方式、捐赠客体等方面具有共同规律.慈善组织公信力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放松管制与创新监管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善治成为慈善组织治理的价值尺度,法治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中国慈善现代转型中,要客观认识慈善发展的普遍性与民族性,破除政府与慈善组织的二元对立观点,以慈善体制改革增强慈善组织公信力.从法治建设角度,要进一步明确慈善公益理念,改革慈善组织制度,细化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创新慈善组织内部治理规则,强化慈善监督机制.

    慈善慈善组织公信力现代转型慈善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税法:意义、准则与方法

    胡伟
    127-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把它融入税法有助于强化税法在税收治理中的价值导向、弥补税法规则的缺陷和促进税法制度的变革.为了确保税法的规范性与稳定性,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税法时,应当恪守税收法治的基本立场、正确处理税法与道德的关系以及遵从税法特性和固有功能.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含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不同层面的价值观要求,而这些不同层面的价值观进入税收权利义务性规范以及对税收征纳双方行为影响的方式必然存在差异,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税法应该进行价值分层定位,不仅与税法的立法目的对接,而且与税法的原则对接,还与税法的规则对接,以保证在税收领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税法税收法治价值位阶

    国际投资法视阈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从《公司法》第20条展开

    胡晓红
    142-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及其内容自产生以来即缺乏统一认识,然而国际社会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软法"规则与"硬法"规则体系趋于完善,且企业社会责任替代性概念亦日益丰富,企业社会责任条款与环境保护责任条款的分立与交叉模式已成为一些国家国内立法和国际投资条约的发展趋势.我国最新修订的《公司法》第20条易产生理解歧义,特别是要求公司"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利益""承担社会责任",将企业社会责任涵盖于"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利益",这一表述既不符合现行法律确立的企业环境保护的法定义务原则,也混同了社会公共利益主要维护者——政府的基本职能.因此,采取系统、目的方法论解释《公司法》第20条,既顺应了企业社会责任条款与环境保护条款国际立法趋势,也有助于厘清企业、政府、社会组织间的社会责任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环境保护责任社会公共利益国际投资协定

    论公司法上董事监督义务

    文杰
    154-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弥补公司既有内部监督机制不足、健全董事义务体系、实现公司合规管理,我国公司法上有必要确立董事监督义务.确立此义务符合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权力制衡原则,与监事会监督职责不相冲突,且已存在实践基础.董事监督的范围应涵盖公司合规风险和商业风险.履行此义务的标准为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监督其他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执行公司业务的行为,以维护该制度的有效运作.对董事违反此义务的主观要件,应区分内部董事与独立董事从而进行设定.对内部董事而言,若其具有一般过失,即可认定其未尽到此义务;对独立董事而言,若其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方可认定其未尽到此义务.对董事违反此义务的民事赔偿责任应采取过错推定原则.

    董事监督义务公司法内部控制制度

    "本末"与"文明":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对陈邦瞻的"回避"

    盛险峰
    166-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对中国古代纪事本末体史书极为推崇,但作为唐宋变革论的提出者,在其所著的《中国史学史》这部书中并没有涉及《宋史纪事本末》一书,也没有涉及该书的作者明人陈邦瞻及其"宇宙之变"说.这一现象如果不是由于内藤湖南对中国古籍阅读的欠缺,那么难道是出于主观上的"回避"?为探究内藤湖南"回避"的可能原因,按照史书体例与历史认识关联的这一逻辑,通过对陈邦瞻"本末"叙事和内藤湖南"文明"叙事的不同的史学书写及其认识差异的比较、分析,内藤湖南的"回避"不仅有史家叙事逻辑的"代沟",也有认识上价值判断的迥异.

    本末叙事文明叙事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唐宋变革论陈邦瞻宇宙之变

    "禅让"与"革命"的纠结——《大唐创业起居注》所建构的隋唐易代观

    杨永康
    176-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占据道义的制高点,李渊试图调和"禅让"与"革命"两种模式,建构李唐政权的正义性和合法性.他一方面标榜自己为隋尽忠,匡扶隋室,大体遵循魏晋故事实现隋唐禅代;另一方面,他对魏晋以来的禅让模式进行了激烈的批评,认为魏晋禅让的实质是欺天窃命、假诏自媒的不义行为,他试图引入"汤武革命"模式阐释隋唐易代,将太原起义与武王伐纣、刘邦"诛暴秦"相比拟,以"诛暴隋"来建构李唐政权的正义性和合法性.由于"禅让"模式与"革命"模式的内在矛盾,李渊最终无法调和两者之间的冲突,自圆其说.隋唐易代到底是"禅让"还是"革命",李渊内心颇为纠结,这一心态贯穿于《大唐创业起居注》的历史叙事之中.正因如此,《大唐创业起居注》所建构的"革命+禅让"的隋唐易代观被《隋书》和实录所重新建构的隋唐禅让历史观取代,武德时期浓厚的隋唐革命意识被官方有意隐没.李渊所主导的"革命+禅让"的隋唐易代观虽然被李世民弃而不用,但他对魏晋禅让模式的批评依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李渊禅让革命《大唐创业起居注》隋唐易代观

    近60年来海外中国环境史研究的演进与述评

    陈业新
    190-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外的中国环境史研究始于1960年代,1990年代后进入全面兴起阶段,2000年以降,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海外关于中国环境史的研究具有成果丰繁、目的多重、对象广泛、结论多元等特征,于中国环境史研究具有推动之功.但由于文化传统、语言文字、社会体验、价值判断等因,海外中国环境史的研究又存在研究不够深入、论证不足、论据欠充分等问题,致使其有关结论深值商榷.而且受"环境破坏论""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海外研究者还在中国环境史的某些判断或结论上,存在缺陷乃至需要高度警惕的偏见,国内环境史研究应在吸收、借鉴海外研究成果的同时,加强和深化中国环境史研究,构建并掌握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话语权,用中国环境史的本土话语影响海外的中国环境史研究.

    学术话语权学术史海外研究中国环境史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理论探索

    杨泽夏
    20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境资本流动不仅能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的内外部条件,也会产生一些风险.从总体上来看,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源于全球经济波动、地缘政治风险、贸易政策变化等因素,且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对风险的政策措施会直接影响投资者信心和预期,导致跨境资本流动的异常变化,影响金融市场稳定.这种资本流动性风险的跨国蔓延,将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就业状况、政府债务状况等产生较大影响,并通过资本价格、汇率、利率和股票市场等渠道传导风险.这种风险传导会改变跨境资本流动的规模、水平和方向.为此,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跨境资本流动风险进行理论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跨境资本流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传导机制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