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术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术探索
学术探索

江克

月刊

1006-723X

xstsyn@163.com

0871-8317526

650106

昆明市二环西路397号

学术探索/Journal Academic Explo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核心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传播与气候急变

    格雷厄姆·默多克
    68-71页

    "大数据"和传播学研究中的计算分析

    郭蕾
    71-74页

    全球媒介化公共领域中的韧性批判

    沙昆塔拉·巴纳吉
    75-78页

    马克思劳动生产率概念的文本阐释与逻辑建构——基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篇的考察

    徐国松黄堃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篇中,马克思从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劳动者的技艺和劳动工具、自然力和自然科学、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四个方面深入系统地阐释了劳动生产率概念,呈现出劳动生产率的丰富内涵.同时,马克思以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为历史路径构建了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逻辑,沿着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相对剩余价值论的思维行程建构了劳动生产率的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阐明,劳动生产率的发展必将冲破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限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马克思劳动生产率相对剩余价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腾冲佤族清戏:缘起、衍变、传承

    尹未仙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腾冲佤族清戏,作为珍贵的民族剧种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被称为戏剧研究的"活化石".进入新时代,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出发,追溯一个源自中原的剧种传播至边疆地区,衍变为独特的民族剧种的过程,考察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丰富内涵,探讨边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认同以及共创中华文化的历程,提升濒临危亡的民族戏剧的现实影响力,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新路径,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腾冲佤族清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认同传承发展

    景观数字化:互动影像的数字内容设计——以普者黑"火把溶洞"文旅项目为例

    卢斌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景观数字化与互动影像的融合在当今文化旅游领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其在提升游客体验和传承文化方面的作用.以普者黑"火把溶洞"文旅项目为案例,深入探讨互动影像数字内容设计在景观数字化中的应用及其成效,通过综合采用案例研究、实地调查、文件分析和专家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度分析互动影像数字内容设计的核心原则、有效传递地方文化的策略、技术的整合与创新手段以及对用户感知与体验的影响.研究表明,普者黑"火把溶洞"项目通过其精心设计的互动影像数字内容,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体验,也成功地传承了本土文化,展现了技术创新的力量.结合互动设计理论、文化旅游理论以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理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实践经验和理论见解,为景观数字化设计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数字景观互动影像数字内容文化旅游

    生态环境法典分则编一般规定的体系构建

    吴凯杰
    10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法典分则是总则的应用、受总则检视且反哺总则发展,由于分则各编在调整目标、对象与手段上的差异,设置一般规定有助于增进逻辑一致性、内容全面性、价值一致性与政策协调性等体系效益.为实现体系效益,分则编一般规定需扮演总则适用于特定领域的"个别性-特殊性"规范,以及分则编具体规定的"基础性-综合性"规范等双重角色.分则编一般规定的规范内容应依据双重角色进行双向建构,先通过梳理现行《环境保护法》"自上而下"地得出分则各编一般规定中法律原则、一般制度等核心条款的候选规范,进而从环境单行立法"自下而上"地检视候选规范的基础性与综合性.

    生态环境法典分则编一般规定污染控制编自然生态保护编

    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原则在生态环境法典中的确立和规范展开

    徐以祥陈全波
    112-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原则(简称系统治理原则),指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将要素与整体相结合、注重各种要素和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同,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来进行保护和治理.作为对生态环境保护整体系统观的规范表达,在生态环境法典中确立这一原则不仅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原则不仅需要在生态环境法典的总则规范中进行表达,而且在生态环境法典分则的具体制度设计中也应当将这一基本原则进行贯彻.

    一体化保护系统治理生态环境法典

    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

    赵君旸费宇
    12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运用熵值法测度了 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新质生产力的综合水平,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多维度实证考察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对新质生产力产生积极作用,且在我国东部地区、高新质生产力地区以及在2015年之后,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数字经济不仅会提升本地区的新质生产力,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的新质生产力.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效能及其影响机制,为探寻新质生产力的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启示.

    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升级空间溢出效应

    "碳交易":地方增收的新渠道——基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孙霞梁宏志
    13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开启绿色增收新模式的重要抓手.相比其他环境规制政策,以市场导向型的碳市场在西方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与应用.本文基于中国2010~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考察了以"碳交易"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环境规制政策对地方政府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显著提升了地方政府税收收入.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碳市场采取有偿初始配额分配模式和非履约主体交易更活跃时,碳市场的增收效应更为明显.此外,碳市场交易形成的增收渠道能同时带来企业的节能减排,实现了环境与经济双赢.本文从政府的视角揭示了中国碳市场建设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结论对于完善国家统一的碳市场建设和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都具有参考意义.

    碳排放权交易绿色增收企业节能减排地方政府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