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章育良

双月刊

1001-5981

JXTU@xtu.edu.cn

0732-8292143

411105

湖南省湘潭大学期刊社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湘潭大学主办的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设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哲学、历史、汉语言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高等教育研究及湖湘文化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当代价值

    郑天骄齐卫平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研究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制胜法宝.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形成了以调查研究世界观、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思想体系,系统回答了"何为调查研究、为何调查研究、如何调查研究"的实践课题.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将调查研究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必经之途,服务于认识具体国情、推动中心任务、做好各项工作与加强党自身建设的实践需要.新时代,深刻把握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核心要义与理论旨趣,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推进国家事业继续向前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毛泽东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党的建设作风建设

    毛泽东对传统知行哲学的三重改铸

    杨真真王向清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审视传统知行哲学,实现了对它的三重改铸.首先,毛泽东扬弃了传统知行哲学.毛泽东区分了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实现了对旧唯物论和唯心论关于知行先后之辨的双重扬弃.在坚持实践观点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传统知行哲学中分合之辨的扬弃.其次,毛泽东从四方面推进了传统知行哲学的创造性转化:将知和行的循环往复创造性转化为"物质—精神—物质"循环往复的辩证唯物论;转化为"特殊—一般—特殊"循环往复的唯物辩证法;转化为"群众—领导—群众"循环往复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转化为"民主—集中—民主"循环往复的领导原则.再次,毛泽东从三方面促进了传统知行哲学的创新性发展:以科学的"实践"和"认识"范畴取代"行"和"知"概念,创新性地发展了传统知行哲学;对传统知行哲学关于认识过程和规律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将传统知行哲学"直观的反映论"创新性地发展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毛泽东知行哲学《实践论》扬弃

    论布莱希特对毛泽东《沁园春·雪》的翻译与接受

    薛松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布莱希特的"陌生化"诗学得益于"中国榜样".他对毛泽东《沁园春·雪》的改写译本《飞越长城有感》介于翻译、自由改写和再创作之间,呈现出布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特征.布氏在翻译时,结合自己的"陌生化"诗学理念进行再创作,不仅保留了毛泽东诗歌的思想精髓,还通过艺术手段激发思考,让读者在保持审美距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毛泽东对传统文学形式的现代化运用让提倡用西方古老诗歌传统形式表现社会现实的布莱希特产生了强烈共鸣,他从"远东的崛起"中看到了"艺术复兴"的可能.

    布莱希特《沁园春·雪》"陌生化"诗学再创作

    乡镇政府政策执行中的形式主义何以生成?——基于"环境—组织—回应"的分析框架

    李峰丁知平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已有的大部分研究都将形式主义化约为一个同质性类型进行探讨,但在政策实践中,形式主义有强弱之分.基于理性新制度主义理论和政策运行实际,文章构建"环境—组织—回应"分析框架,根据政策目标实现度和政策规则嵌入度,从政策强制力、乡镇政府组织力和对制度环境的回应力等层面,结合中部S镇的个案,分析不同形式主义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政策类型构建的制度环境是影响乡镇政策执行的最强因素.重点性政策具有较强的政策压力、政策动员与资源支持,以动员式执行来推进工作,形式主义倾向较弱.非重点性政策在政策压力、组织资源、社会回应的约束下,呈现出选择式执行和应付式执行等强弱不同的形式主义.本研究一方面推动了形式主义类型学的探讨,另一方面推动相关分析从封闭系统到开放系统的转变,从而更全面地揭示基层政策执行中形式主义形成的多重机制.

    乡镇政策执行形式主义新制度主义类型化生成机制

    组织化程度、"干部下乡"驻村帮扶与小农户经济效益——制度逻辑的调节作用

    倪大钊林琛章文光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注重内生发展能力的"小农户组织化"和注重外嵌治理资源的"干部下乡"被认为是破解乡村发展难题,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基于在陕西、甘肃和宁夏 19 个县"深度贫困地区预警监测实地调查"中采集的 95 个村和 5252 户农户数据,实证探究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干部下乡"制度逻辑对小农户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组织化程度在小农户经济效益中显现关键性的正向提升效应;(2)"干部下乡"制度逻辑被证实调节了组织化程度对小农户经济效益的影响;(3)"干部下乡"外嵌治理资源的市场逻辑被证实发挥了强化作用,科层制逻辑体现出抑制作用,专业逻辑虽然体现为强化作用但不显著.研究明确了外嵌治理资源制度逻辑需要匹配乡村发展中的内生发展能力,为进一步优化驻村干部制度设计和政策执行带来启示.

    小农户组织化干部下乡制度逻辑经济效益

    基于S-CAD方法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政策评估——以贵州省贵安新区为例

    张静静陈世香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进程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放管服"改革和政府简政放权的有机结合.基于此,以贵州省贵安新区为例,运用S-CAD政策方法,在明确方法各要素的基础上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政策进行一致性分析、充要性分性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政务服务"政策逻辑严谨,政策要素间一致性程度较高,政策手段是其他政策要素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政策可行性较强,整体实施效果较好,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下一步应从法律法规、平台体系、监督机制和工作手段等方面进行优化完善.

    互联网+政务服务政策评估S-CAD方法

    ESG新闻情绪与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基于投融资期限错配的视角

    王洪卫吴燕博谭伟杰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房地产企业健康的投融资决策,是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基于 2007-2021 年ESG新闻报道和房地产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ESG新闻情绪对房地产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其传染机制.研究发现:积极的ESG新闻情绪能有效缓解房地产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且主要通过缓解委托代理矛盾和融资约束来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对处于成熟期、市场信息不对称度高的房地产企业而言,ESG新闻情绪对其投融资期限错配的纠偏作用越明显.此外,基于ESG媒体关注的分析也进一步印证了媒体对房地产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具有重要的治理功能.本研究不仅为企业投融资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对企业改善外部信息环境、缓解错配困境有一定现实意义.

    ESG新闻情绪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投融资期限错配

    居有其屋,劳而不倦:保障性住房与流动人口过度劳动

    李勇辉粟焕德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业和住房问题一直是流动人口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面对就业市场中日益突出的过度劳动现象,基于住房保障的视角,探究保障性住房对流动人口过度劳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保障性住房有效降低了流动人口过度劳动发生的概率,并缩减其超时劳动时间.机制分析表明,保障性住房缓解过度劳动的关键在于增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感以及增加获得健康教育的机会.异质性分析显示,保障性住房在"乡—城"流动人口、低人力资本群体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中的过劳减缓力度更大.拓展性分析得出,大城市中保障性住房显著缓解了过度劳动问题,公租房相比自购保障性住房的过劳减缓效果更显著.在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政策背景下,研究结论为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维护流动人口劳动保障权益提供了经验支撑.

    保障性住房流动人口过度劳动劳动权益保障

    房产税是否促进了劳动力流动?

    潘爱民马健袁永发
    63-7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力流动是高效的资源再配置过程,合理有序的劳动力流动有利于推动城市发展.房产税的实施在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同时,也会改变城市发展状况,进而影响劳动力流动抉择.基于 2005-2019 年 35 个大中城市数据,利用合成控制法对房产税实施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房产税实施能够吸引劳动力流入.机制检验证实:房产税主要通过影响房价和地方财政收入发挥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房产税对不同技能、不同行业劳动力流动存在差异影响.上海房产税政策吸引中、高技能劳动力流入,挤出低技能劳动力;重庆房产税政策有利于中技能劳动力流入,挤出高、低技能劳动力.从不同行业间劳动力流动视角来看,房产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非实体经济行业劳动力规模过度扩张,减少实体经济行业劳动力过度流出.

    房产税劳动力流动合成控制法房价地方财政收入

    房价水平与生育意愿:来自家庭杠杆率非对称效应的证据?

    楚尔鸣田丽慧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房价下降使得许多高杠杆率家庭的债务风险凸显,其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但易被忽视的问题.基于 2018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房价水平的家庭杠杆率非对称效应视角研究其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房价对居民生育意愿的财富效应不存在,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净效应为负,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家庭杠杆率是房价水平影响居民生育意愿的重要作用机制,且存在高房价"债务弹性"与低房价"债务黏性"的非对称效应.房价水平对居民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在低收入、住房条件差等弱势群体中表现得更显著,成本压力效应更明显.

    房价水平生育意愿家庭杠杆率财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