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章育良

双月刊

1001-5981

JXTU@xtu.edu.cn

0732-8292143

411105

湖南省湘潭大学期刊社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湘潭大学主办的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设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哲学、历史、汉语言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高等教育研究及湖湘文化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理涉诉信访治理中适用听证制度的路径思考——基于H省L市法院信访案件处理的实证分析

    廖永安伍玉联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理涉诉信访是当前困扰各级法院的重大难题,它具有信访层级向上偏好、线上途径占比较高、重复访现象普遍、信访终结难度大等特征,并在实践中主要呈现谋利型、偏执型和复合型三种典型形态.无理涉诉信访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浪费社会资源、破坏诚信体系,必须在法治轨道内进行治理.在涉诉信访治理中适用听证制度具有特殊法治意义,它有助于保障当事人理性表达、促进信息公开、形成认知共识,进而实现程序正义.现阶段存在听证制度适用标准不明确、适用程序不规范、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应明确听证制度的启用标准、优化听证的重点环节、深化听证结果运用,强化无理信访惩戒等配套制度,从而提升无理涉诉信访处理的效能和法治化水平,促进信访治理现代化.

    涉诉信访无理信访听证程序正义

    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侵权风险与法律应对

    郭德忠张云蔚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数据的来源、使用和输出均有一定的不可控性,故其在训练中的各个环节和不同阶段均存在侵权风险.传统法律制度中的法定许可、强制许可无法适用于大规模训练数据获取和使用情形,合理使用条款虽涉及特定情形下的责任豁免例外,但并未对训练数据行为本身进行有效规制."三步检验法"需要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各要素的具体认定标准和裁量规则.域外"转化性使用"标准虽可资借鉴,但其标准的具体考量因素亟待甄别.有必要完善相关领域的法律体系及其配套措施,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保障版权人的合法权利,进而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合理使用转化性使用利益平衡

    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重要论述研究

    刘建平龚佳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对中国共产党文化遗产思想的接续传承,也是习近平地方从政实践中的多年经验积累.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重要论述深入回答了"什么是文化遗产、为什么要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怎样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等问题,深刻阐明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内容范围、功能价值和具体路径,是一个架构完整、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这一论述对于我们今天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构建

    张赓马芳
    94-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构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是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的有效方式,也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此要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内容体系的理论体系、价值体系和方法体系,深入研究其国际传播体系的新闻媒体传播体系、学术出版传播体系和国际性组织机构传播体系,筑牢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石,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夯实话语体系建设的支撑系统,建立全媒体国际传播格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话语权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路径

    胡宇喆胡伯项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硬实力使一个政党强大,软实力使一个政党伟大.中国共产党推进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党在新时代领导文化建设的使命担当,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文化创新创造的重要基础.当前,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机遇来看,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顶层设计日趋完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高度前所未有,全球政治文化格局深刻变化带来的机遇前所未有.从挑战来看,西方文化舆论的渗透和侵蚀依然存在,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仍需化解,文化体制机制仍需完善.系统谋划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科学路径,必须从增强主流文化的凝聚力、发挥文化制度的保障力、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三个维度协同推进,进而形成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强大合力.

    中国共产党文化软实力建设机遇挑战路径

    网络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机理、现实审视与路径优化研究

    王鹏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青年亚文化以隐性载体的形式构筑文化育人环境,其所搭建的青年交际话语群不仅充斥着整个虚拟网络,更是弥撒于现实生活之中,成为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发展的最新样态.网络青年亚文化是一种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集合,它从思想与实践双重维度潜移默化地对青年群体产生重要影响.探究网络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机理,打通二者之间的藩篱,成为教育学所面临的极大挑战.因此,实现网络青年亚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效的空间"对话",就要从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的本质出发,基于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内在特质,从话语、内容、功能与技术等不同维度全面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在网络青年亚文化转向中逐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引领力,以确保网络青年亚文化在主流文化引导下实现理性回归.

    网络青年亚文化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蔡和森思想转变问题再探——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考察中心

    胡慧娥
    114-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在参与组织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前有诸多救国主张的探索,后筹划这一运动及亲至北京做先期联络工作时,其思想发生了较大转变,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学说,进而服膺并宣传马克思主义.赴法国后他"猛看猛译"马克思列宁著作,考察西方社会现状,指导开展大规模抗争运动,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蔡和森思想的转变影响了不少留法学生与新民学会会员,其转变原因则与湖湘文化的熏染、杨昌济的帮助、自身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以及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引有关.

    蔡和森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思想转变

    八路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对兵工技术人才的培养与使用

    唐去非刘祖爱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兵工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八路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应对武器装备落后且短缺的现实状况,想方设法培养和重用兵工技术人才.此间经过党内论争,最终确立兵工建设路线和方针,为兵工技术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八路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通过创办专门学校和科研机构、扩大兵工生产技术培训、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等举措,培养出一大批兵工技术人才,同时注意调动兵工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信任并大胆使用兵工技术人才,生产出大量武器弹药,大力支援了敌后抗战,并实现了兵工技术新突破,为抗战的胜利和新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

    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兵工技术人才培养使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宫婉琳罗玉明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起点.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后,由于水旱天灾的影响、战争的破坏、滥砍滥伐行为,根据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首次提出"绿水青山""水利是农业命脉"等思想,并采取措施,领导根据地人民开展植树造林、兴修水利运动,取得良好成绩,改善根据地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为今天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

    生态环境绿水青山保护与治理

    南方诗学的建构——兼论中国当代诗歌的"现代性"维度与"城市精神"书写

    何光顺
    13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方诗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于中国当代诗歌"现代性"维度的观照,这种"现代性"可以看作是一种"城市精神"的书写,就是召唤"现代人"的出场.这种以"现代人"的此在生存为基础的现代性和城市精神,是在近代以来从以广东为起点的南方在与西方现代国家的交往与对话中生长出来的.这种精神也迥异于中国传统诗学的精神.中国传统诗学是以士君子和士大夫为写作主体的抒情言志诗学,是贵族化或精英化的,而中国现代诗学,是以从南方发端而逐渐渗透到中国整个现代文学内部的以平民或市民大众为写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城市诗学,我们将其命名为南方诗学.这个"南方"不同于传统的江南或地理的南方,而是一种精神的南方,或者说新南方.这些年来,个人对"南方诗学"的建构,包括了关于"南方"概念的重新界定、"南方诗歌"群落的梳理、"南方精神"谱系脉络的观照,而后进入"南方诗学"的理论建构.这样一个诗学建构所生长出的诸种可能性及其思想和艺术的实验,也将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更具现场性的理论资源与研究方法.

    南方诗学南方诗歌新南方现代性城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