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系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系统医学
系统医学

半月刊

系统医学/Journal Systems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调控内皮细胞激活

    张汉宁张成虎武宗寅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Lyso-PL Acyltransferases 3,LPCAT3)在湍流(Oscillatory Flow,OSS)介导的内皮细胞激活中的作用.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3年6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分离5只C57BL/6 雄性小鼠的主动脉弓(Aortic Arch,AA)及胸主动脉(Thoracic Aorta,TA),用于提取mRNA检测LPCAT3的表达.将原代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Static)和研究组(OSS),检测LPCAT3的mRNA水平.同时,敲减LPCAT3,验证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的mRNA表达.结果 与胸主动脉(1±0.42)相比,小鼠主动脉弓LPCAT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2.03±0.5)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组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2.72±0.72)(3.04±0.56)相比,OSS+siLPCAT3组其VCAM-1及ICAM-1表达明显降低为(1.31±0.4)(1.81±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意味着抑制内皮细胞LPCAT3能够明显减少湍流介导的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 LPCAT3能够调控湍流介导的内皮细胞激活.

    内皮细胞炎症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尚应春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时采取血清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异常凝血酶原Ⅱ(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及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良性组(肝硬化患者41例)、观察组(原发性肝癌患者42例),另选择83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AFU、AFP、PIVKA-Ⅱ指标,分析上述指标水平,同时通过ROC曲线分析单项以及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AFU、AFP、PIVKA-Ⅱ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FU、AFP、PIVKA-Ⅱ指标水平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测时,AUC提升至0.912,灵敏度提升至89.63%,特异度提升至99.10%,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采用联合AFU、AFP、PIVKA-Ⅱ检测方式,有较为理想的诊断价值,能够为完善治疗方案奠定基础,可以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

    鸦胆子结合吡柔比星对膀胱癌细胞作用的影响

    孙士恒夏似龙张博周大宏...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鸦胆子结合吡柔比星对膀胱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3年4-5月期间黑龙江省医院泌尿科1株人BIU-87膀胱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细胞培养后,将其接种于96孔板中,以随机数表法分为5组,每组细胞均进行3个平行样本,每个样本细胞均设置5个复孔(每组共计15个样本量),将5组细胞以不同浓度鸦胆子油乳(0、5、10、20、30 mL/L)与吡柔比星(5 µmol/L)联合作用,分析不同浓度鸦胆子油乳对膀胱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影响,并检测联合用药对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影响、对细胞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结合转运蛋白G家族成员 2(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erG2,ABCG2)表达情况影响.结果 鸦胆子油乳浓度升高,BIU-87细胞增殖抑制率、坏死率、凋亡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鸦胆子油乳浓度为5 mL/L时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坏死率显著提升,浓度≥10 mL后,细胞凋亡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鸦胆子油乳浓度升高,BIU-87细胞中S期细胞占比降低,C0/C1期细胞占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鸦胆子油乳浓度升高,细胞质中NF-κB表达量逐渐下降,细胞核中NF-κB表达量逐渐升高,细胞膜表面ABCG2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鸦胆子油乳结合吡柔比星,可抑制BIU-87膀胱细胞株增殖,低浓度可促进细胞坏死,高浓度可促进细胞凋亡,并促进NF-κB从细胞质转入细胞核中,抑制ABCG2表达,其效果均存在剂量依赖性.

    膀胱癌鸦胆子吡柔比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人体成分分析仪指标对脂肪肝患者的检测意义

    郑惠慧罗冬灵宁开燕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人体成分分析仪对脂肪肝患者的检测意义.方法 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体检部的10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抽取入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体脂率、腰围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但骨骼肌含量却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3.09±22.33)ng/L高于对照组(76.28±4.4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40,P<0.05).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指标,对于脂肪肝患者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体成分分析仪脂肪肝检测

    水蛭治疗脑小血管病所致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其对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乔振虎曹炳华樊艳萍崔香香...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水蛭治疗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所致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CSVD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常规西药内科基础治疗)和观察组(n=60,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水蛭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和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周、治疗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以及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3,P<0.05).结论 水蛭能有效改善CSVD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同时能降低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

    水蛭脑小血管病神经功能障碍生物标志物

    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陈春峰陆秀芬沈倩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展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23年9月江苏盛泽医院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45例为对照组,另有45例经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颅内压及血供情况,以多项量表综合评定其预后、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的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观察组的格拉斯哥昏迷分级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更高,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6,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需及时救治,行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可迅速控制病情、改善脑组织血供情况、促使患者清醒,可预防神经缺损及并发症,维持正常生活.

    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并发症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脉支架术后单用阿托伐他汀LDL-C未达标患者的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左宝宁王雅倩姚正攀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应用在冠脉支架术后单用阿托伐他汀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未达标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血脂水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冠脉支架术后单用阿托伐他汀且LDL-C未达标(≥1.8 mmol/L)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4,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n=44,给予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包括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LDL-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HDL-C、TG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LDL-C水平为(1.83±0.17)mmol/L,低于对照组的(2.09±0.2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0,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TC、ET-1、hs-CRP、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更低,NO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冠脉支架术后单用阿托伐他汀且LDL-C未达标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治疗,安全性高,并且可以有效调节血脂,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冠脉支架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脂水平炎性因子

    DCLK1单克隆抗体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杜巍高丹丹许兴路于玲...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Doublecortin样激酶-1(Doublecortin Like Disease 1,DCLK1)单克隆抗体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2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73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肿瘤组织中DCLK1表达水平,将其分为DCLK1低表达组(n=31)与DCLK1高表达组(n=42),分析DCLK1单克隆抗体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影响因素.结果 DCLK1高表达组与DCLK1低表达组肿瘤直径、肿瘤分期(Tumor Node Metastasis,TNM)、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无脉管、肿瘤病灶是否远处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组织中DCLK1高表达水平影响因素包括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肿瘤直径、肿瘤病灶远处转移、肿瘤分化程度(OR=1.079、1.235、1.548、1.784、1.745、2.026,P均<0.05).结论 肿瘤组织中DCLK1高表达水平影响因素包括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肿瘤直径、肿瘤病灶远处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可通过检测上述指标的方式判断肿瘤组织中DCLK1表达水平.

    结直肠癌DCLK1单克隆抗体表达情况影响因素

    疏血通配合艾地苯醌治疗对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认知功能的影响

    梅思静王善广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疏血通与艾地苯醌配合治疗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伴VCI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n=42,艾地苯醌治疗)和(n=42,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治疗).对比两组认知功能、神经电生理指标、神经功能、不良反应、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δ+θ)/(α+β)为(0.96±0.13)、P300潜伏期为(275.92±24.18)ms低于对照组,P300波幅(5.35±0.84)µ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33、8.242、2.548,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为(22.43±1.55)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23.24±3.38)分,高于对照组的(17.97±2.66)分、(19.18±3.27)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12.31±2.54)分,低于对照组(17.52±3.31)分,Barthel 指数(70.49±4.18)分,高于对照组(63.24±4.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89、5.595、8.093、7.910,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高于对照组的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4,P>0.05).结论 在脑梗死伴VCI中,疏血通与艾地苯醌配合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其神经功能改善,提高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调节神经电生理指标,且不良反应少.

    艾地苯醌疏血通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神经电生理指标认知功能

    通窍活血汤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李心明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通窍活血汤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8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针刺组与中药组,每组3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与术后康复训练(包括常规肢体功能与认知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针刺组接受针刺治疗,中药组接受通窍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中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针刺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71,P<0.05).经治疗,中药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针刺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后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其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加强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颅脑外伤手术通窍活血汤针刺疗法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