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系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系统医学
系统医学

半月刊

系统医学/Journal Systems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CT、hs-CRP、ESR与外周血细胞计数联合在小儿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筛查中的意义

    杨安常
    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与外周血细胞计数联合在小儿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山东泗水县人民医院诊断为小儿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10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本院查体中心的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比两组PCT、hs-CRP、ESR与外周血细胞计数,分析PCT、hs-CRP、ESR与外周血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对小儿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计数(8.41±1.42)×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6.26±5.21)%、中性粒细胞计数(4.29±1.23)×109/L、hs-CRP(18.34±3.31)mg/L、ESR(18.62±3.95)mm/h、PCT(5.21±1.98)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89、19.369、12.370、44.844、29.563、24.047,P均<0.05).4种指标的联合检测其灵敏度、特异度最高,达89.0%,88.0%.结论 PCT、hs-CRP、ESR与外周血细胞计数联合在小儿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外周血细胞计数小儿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老年AECOPD患者血清ACE2、EOS%、SP-D表达水平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陈东雄谢旭光严立干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比(Eosinophil Percentage of White Blood Cells,ESO%)、肺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表达水平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4-12月化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量表进行疾病严重程度分级分为轻度组(n=44)、中度组(n=30)、重度组(n=26),对比3组患者ACE2、EOS%、SP-D表达水平,并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ACE2、EOS%、SP-D对老年AECOPD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重度组AECOPD患者血清ACE2、EOS%、SP-D水平高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ACE2、EOS%、SP-D水平以及三者联合预测老年AECOPD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5、0.751、0.854及0.901,敏感度分别为42.9%、71.4%、67.1%及87.1%,特异度分别为90.0%、63.3%、96.7%及90.0%.结论 老年AECOPD患者临床严重性与血清ACE2、EOS%、SP-D水平呈正相关,即疾病严重程度越重,三者水平越高,对于预后评估具有显著的预测性价值,能有效提升预后判断的精确度.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比肺表面活性蛋白D评估价值

    运动针法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谢青伍惠惠李雪娇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运动针法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8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中风后手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运动针刺疗法)、B组(功能性电刺激疗法)、C组(运动针刺+功能性电刺激疗法),各30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连续治疗4周.治疗过程中记录首次出现主动伸腕及主动伸指动作的时间,比较3组患者的主动腕背伸关节活动度、主动食指背伸关节活动度、手握力、Brunstrom运动功能分期、上肢远端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简易上肢机能评分(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BI)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A组13例(43.3%),B组10例(33.3%),C组24例(80.0%)出现了主动腕背伸动作;A组10例(33.3%),B组9例(30.0%)、C组20例(66.7%)出现了主动食指背伸动作.C组出现主动伸腕动作、主动伸指动作的时间短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C组腕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食指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手握力大于A组、B组,Brunstrom运动功能分期、FMA评分、BI指数、STEF评分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运动针法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可更早促进中风患者出现主动腕背伸及手指背伸动作,增加腕背伸、食指背伸活动度,提升患侧握力,提高Brunstrom运动功能分期,提高手部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临床安全性较好.

    运动针法功能性电刺激中风手功能障碍

    分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李媛媛贾仰春史雨露
    14-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辨证分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用于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6月丰县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予以普通针刺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辨证分期针联合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口期传递时间、咽启动延迟时间、咽期时长、喉向前和向上距离(%C2-4)、食管入口的最大开放程度、误吸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电视透视吞咽功能评分更高,口期传递时间更长,咽启动延迟时间、咽期时长更短,喉向前和向上距离(%C2-4)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2、2.781、2.554、2.304、2.303、3.381,P均<0.05).两组误吸情况相对比,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5).结论 应用辨证分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可以改善吞咽功能,且能提高吞咽时喉上抬及喉前移的距离,减少误吸发生率和梨状窝滞留.

    辨证分期针刺中药中风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疗效

    创伤性脑损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焕威李荣卓江南凯欧嘉华...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及凝血功能检测联合预测外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22年8月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141例创伤性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进展性颅内出血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71例)为存在进展性颅内出血的患者,B组(70例)为无进展性颅内出血的患者.入院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检测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及头颅CT检查,记录患者的各项指标.入院后72 h复查头颅CT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出血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复查结果.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D-Dimer,D-D)、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血栓最大振幅(MA值)为早期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其中D-D、TT、R时间、MA值为发生PHI的危险因素(OR=2.744、1.716、12.992、1.635,P均<0.05).ROC曲线评估上述相关指标的预测效能,D-D、TT、R时间、MA值对预测患者进展性颅内出血的AUC分别为0.946、0.800、0.978、0.964(P均<0.05).结论 D-D、TT、R时间、MA值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发生PHI的影响因素.因此,血栓弹力图及凝血功能测定有效预测进展性颅内出血发生的概率,对于D-D、TT、R时间延长与MA数值较低的患者应警惕颅内再次出血的发生.

    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创伤颅内进展性出血

    低密度脂蛋白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对COPD患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

    顾诚豪吴静尤雨晶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低密度脂蛋白与淋巴细胞的比值(Low Density Lipoprotein/Lymphocyte,LDL/LYM)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9月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的8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及LDL/LYM值.再根据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成4组,轻度组(n=17)、中度组(n=19)、重度组(n=20)、极重度组(n=24),对比4组LDL、LYM、LDL/LYM值,并分析LDL、LYM、LDL/LYM值与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发展的关系.结果 COPD患者LDL、LDL/LYM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而LYM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ROC曲线面积分析发现,LDL、LYM、LDL/LYM值的AUC分别为0.798、0.751、0.854,提示LDL/LYM值对COPD患者预后不佳的预测价值更高(P均<0.05).结论 LDL/LYM值对COPD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有效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并预测COPD患者预后不佳的风险.

    低密度脂蛋白与淋巴细胞的比值COPD严重程度预后评估预测价值

    全身麻醉与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邱成毅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行全身麻醉、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7月于山东省梁山县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研究组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于手术结束后评定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睁眼时间(12.84±2.74)min、清醒时间(16.83±2.36)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7.25±1.51)min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51、22.906、19.540,P均<0.05);研究组完成手术前5 min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术后2、24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术中应激水平、术后疼痛程度.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

    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及内界膜剥除术在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秦剑莺顾育红周婷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及内界膜剥除在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简称"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3年5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60例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实施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研究组(n=30)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对比两组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平均视物变形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1个月,研究组的BCVA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CM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平均视物变形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和内界膜剥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治疗均具备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好,但在改善视网膜厚度方面,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及内界膜剥除术后更低,体现出一定优势,但临床还需更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根据患者实际给予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

    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术内界膜剥除特发性黄斑前膜

    胃癌组织中IL-32与Apaf-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朱兴华陈亚丽郭燕
    35-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胃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与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Apaf-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取其胃癌组织标本(胃癌组)和正常胃黏膜标本(癌旁组),通过免疫组化法(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检测胃癌标本与正常标本中IL-32、Apaf-1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IL-3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Apaf-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癌患者高中分化程度与低分化程度之间,浸润深度<肌层与≥肌层之间,TNM分期为Ⅰ、Ⅱ期与分期为Ⅲ、Ⅳ期之间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的IL-32、Apaf-1蛋白阳性表达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L-32与Apaf-1蛋白的阳性表达可为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胃癌组织白细胞介素-32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阳性表达意义

    血清Klotho蛋白、AngⅡ与2型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的相关性

    唐春霞王维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Klotho蛋白、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与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控制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0月无锡人民医院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104例患者和同期体检的56名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依其疾病严重程度分为3组,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比较4组血清Klotho蛋白、AngⅡ表达情况;应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血清Klotho蛋白、AngⅡ与糖尿病肾病病情进程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肾病各组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下降,低于健康对照组,AngⅡ水平升高,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Klotho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呈负相关(r=-0.611,P<0.05),AngⅡ表达与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呈正相关(r=0.529,P<0.05).结论 血清Klotho蛋白、AngⅡ与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可定期监测血清Klotho蛋白、AngⅡ水平.

    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血清Klotho蛋白血管紧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