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海
学海

胡传胜

双月刊

1001-9790

xue-hai@jlonline.com;xuehai1990@126.com

025-83391490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学海/Journal Academia Bimestri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精神富裕的内涵与实践要义

    陈乙华曹劲松
    5-1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对于社会实践主体而言,不是仅指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而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统一的共同富裕,进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人的精神富裕是人的生活富裕在精神层面的体现,同物质层面的富裕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科学把握精神富裕的时代内涵,可以引导个体精神成长的自我追求.人的精神上的富有和满足离不开自我意识的独立性、思想活动的创造性、伦理价值的导向性.以强大的文化自信和坚定的文化自觉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为促进个体精神富裕不断拓展路径,提升文化启蒙、教育启智、思想启迪和信念启航的社会育化功能,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性环节.

    共同富裕精神富裕时代内涵衡量标准

    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与市民化研究——以新人力资本理论为视角

    张笑秋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新人力资本理论为视角,借助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的1047份样本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对市民化的影响.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处于低水平,市民化处于中等水平;总体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本文将人力资本构成要素区分为传统人力资本要素和能力,二者各自作为一个整体,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知识、经验、健康与能力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家庭、务工单位与个体合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经验、健康与能力,可以作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人力资本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

    走向住房租赁新市场的长租房及其私法保障

    常鹏翱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租房是中央在住房政策领域新近提出的用语,它不应是公租房,也不应是个人房东在散户租赁市场中长期出租的住房,而应是专业机构自持、内含市场机制、专用于租赁的住房,包括市场性租赁住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长租房市场是住房租赁新市场,与住房买卖市场、散户租赁市场具有竞争关系,其长足发展具有提高住房租赁的规范化程度、合理控制商品房价格等积极意义.根据长租房市场的特点,稳妥适用民法典关联制度,是其发展的必要私法保障.

    长租房市场保障性租赁住房政府民法典

    城市社区物管"信托制"实验:行动目标与行动路线

    孙柏瑛胡盼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社区物业管理冲突在当今是一项被高度关注的基层治理公共事务.探索冲突解决之道,是党和政府、社区居民致力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共同体建设,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集体行动过程."信托制"作为尝试回应城市社区物管纠纷的一种自下而上与 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治理机制创制,以信托法律规范来建构社区信义关系的内核,在此基础上,突破原有"包干制"与"酬金制"的局限性,将物业费和公共收益定义为业主的共同财产,业主成为社区的"主人翁",以委托人和受益人的身份委托物业服务事务;物业管理人作为受托人的"大管家",承担委托的责任,通过公开透明的共同资金账户,使业主获得知情权和监督权,共同治理城市社区,实现社区的共同利益,推动社区营造.

    信托制物业管理社区冲突党建引领行动学习

    从制度性嵌入到公共性培育: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情境的转向

    文军卢素文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度性嵌入是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常态,但这一介入情境却很容易使社会工作者面临专业自主和承认缺失的问题.为此,我们以东莞理工学院"双工联动、社区育人"项目为案例,运用"承认理论"分析学校社会工作者如何实现介入情境转向和效果提升.实践表明,在高校建立学生公共社区后,社会工作者得以打造独立团队,联动和融入学校体系,在学校的组织结构中获得专业自主.在此基础上,学校社会工作者突出以社区为单位的个体团结、强化"情境性"的闭环介入模式,在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中取得了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多重"承认".

    制度性嵌入公共性培育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情境

    组织化的自我实现:高校社会工作的一个视角

    何雪松吴蓉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社会,大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性和更多的选择自由,既呈现出个体化的新特征,也因新的焦虑而陷入矛盾与困惑之中.高校作为一个组织体系,是大学生从教育向职业过渡的重要场域.营造一个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潜能的组织氛围是思政工作者、心理健康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目标,但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工作是以教育、管理或治疗为主,不足以全面回应大学生在新的组织环境中自我实现的需求.在霍耐特"组织化的自我实现"这一概念的启发下,高校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工作可以引入社会工作服务,发挥其组织化和个性化双重优势,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组织化的自我实现个体化高校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重返共同体:高校学生社区营造的社会工作介入

    罗阳刘雨航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学生社区是开展高校治理和学生工作的潜在资源和平台.在运用"四要素模型"对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社区营造的要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具有社区成员意识的身份归属、具有相似的需求和目标、感受到个人成长与回馈、集体记忆的情感互动是社会工作得以介入高校学生社区营造的基础.并且,作为高校学生社区营造的重要方式,驻校社工需要采取集空间建设、需求导向、情境互动和情感联结等路径于一体的整合介入模式.

    社区营造学生社区学校社会工作共同体

    论公私法分离的"二元"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

    邢鸿飞曾丽渲
    60-6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囿于环境侵权行为在法益指向上的二元性,将惩罚性赔偿突破性地植入环境侵权领域,不仅引发了司法适用上的分歧,亦冲击了私法体系的内在逻辑.在本体论层面,惩罚性赔偿应当是以私法运行机制实现惩罚与威慑之公法目的的复合型制度.但在教义学视域下,民法的私法本位决定了侵权责任编所构建的是救济私主体环境权益受损的传统型惩罚性赔偿.因此,不宜将其适用范围扩大为对生态环境公益的救济.针对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适用逻辑紊乱的现实情境,构建公私法分离的"二元"惩罚性赔偿体系应当是实现制度兼容的合理路径.与此相适应,在司法适用规则层面,应构建"差异化"的司法适用机制,以避免司法实践对惩罚性赔偿的误读.

    民法典环境公共利益惩罚性赔偿公法私法化

    我国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制度及其完善路径——证明责任分层与证明标准降格的契合

    李声高钭晓东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海洋强国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具备涉海纠纷化解规则的立法支撑.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立法中虽已确立,但是鉴于涉海侵权时空的特殊性,在涉海纠纷化解最为关键的证明环节,仍然存在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难以契合司法适用的难题.因此,有必要从立法适用、侵权性质和规则适用三个维度识别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特殊性,以海洋环境侵权"二阶性"的时间逻辑来分层适用证明责任,并以层次化的证明责任分配主体来设定比例降格的证明标准,实现证明责任分层与证明标准降格的契合,以完善我国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证明路径.

    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分层证明标准降格

    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空间政治学解析

    叶海涛沈利华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土空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主体功能区规划本质上是一种事关战略发展全局的空间生产,具有鲜明的社会政治属性.基于国土空间的公共物品属性,政府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权力主体,其权力运行应充分保障公民个人空间权利.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满足人民 日益增长的空间需求为导向,实现人口、资源、产业、环境等在国土空间格局中的合理均衡分布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有效规避了权力与资本的共谋,有力保障了居民空间权利,彰显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空间生产正义、空间分配正义与空间消费正义.

    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生产空间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