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大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大学
新闻大学

黄芝晓

双月刊

1006-1460

xwdx@fudan.edu.cn

021-65643630

200433

上海市邯郸路440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内

新闻大学/Journal Journalistic Universit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编辑公开发行的新闻传播类期刊,1981年创刊。《新闻大学》的办刊宗旨:以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为主,结合新闻传播的实践为提高我国的新闻事业理论和总结新闻传播经验。本刊面向全国新闻传播学界,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以及新闻爱好者。自2012年起,本刊将由季刊改版为双月刊,全年定价90元,欢迎广大新老读者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场域重构到路径适配:走向未来的媒体融合

    喻国明耿晓梦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革命及其引发的整体文明形态转型铺就了当前媒体融合实践的时代底色.下沉为社会基础设施、嵌入到社会现实基础的数字媒介带来社会的深度媒介化,传媒业的角色演变为社会生活组织者,媒体融合的行动场域突破内部资源边界延展到广泛连接整合社会资源要素的过程中.随着社会连接任务由去组织化进展到再组织化,以需求融合为核心动能的媒体融合的发展逻辑及其价值模式由"裂变"转向"聚变".新的传播生态要求媒体融合走向开放协同,在做好关系连接的基础上进行聚合式生态建设,打造可持续创造价值的生态系统.

    媒介革命媒体融合再组织化开放协同

    媒体融合十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共演机理

    张涛甫陈曦
    1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体融合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新传播时代互动演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交织缠绕、形构彼此,表现出类似于双螺旋结构的"主体间性",形成了竞争中的共生关系,呈现双向融合态势.因此,突破媒体融合议题中单一维度的传统媒体转型的理论框架,将新媒体纳入媒体融合诸环节加以研究,剖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机制尤为重要.这种互动犹如硬币的正反面:既包括传统媒体正向融合新媒体以实现传统媒体"网媒化",也包括新媒体反向融合传统媒体以完成网络媒体"主流化".本研究致力于从"异质极力量入侵""传统媒体封闭系统开放""新型主流媒体自救"以及"新媒体边缘突破"四个环节剖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演化的机理,解析媒体融合的双重实践.

    媒体融合数字共演反向融合新型主流媒体

    主流化、平台化、智能化:新型主流媒体的演进逻辑与实践进路

    强月新胡青山
    3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与国家媒体融合发展战略相契合,十年来经历了"叠加——融合——深度融合"三个阶段,体现出政策驱动、由点到面、全面铺开的过程.在政治逻辑、经济逻辑和技术逻辑的交互影响下,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呈现主流化、平台化和智能化三重实践进路.其中,主流化呼唤媒体的主体性角色,以内容业务为基础,以"新闻+"为手段,实现多层次多领域的价值引领和社会治理;平台化追求新型媒介样态,一方面打造自主可控的互联网媒体平台,另一方面致力于建设"平台的平台";智能化实现新闻生产的多维再造,推动组织架构虚拟化、生产流程自动化和从业者技能多元化.媒介演变是无止境的,新型主流媒体未来需要坚守政治逻辑,把握经济逻辑,紧跟技术逻辑,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打造中国特色新型主流媒体.

    新型主流媒体社会治理媒介样态智能技术

    全党办媒体: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适配理论探索

    朱鸿军王涛
    4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媒体建设是文化事业的核心板块.2019年以来,怎样建设现代化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成为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主体任务.一线主流媒体在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方面做了大量有益探索,但依然存在着各种层面上的诸多问题.实践层面的困境亟需理论层面的突破与创新,"全党办报"是我党新闻宣传的核心理论,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执政时期,都发挥着有效指引媒体实践的作用.传统实践的"全党办报"理论是媒体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契合"大宣传"."大媒体"发展特征的"全党办媒体"理论的提出,更符合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规律,既有利于体制内主流媒体的新媒体转型,同时也为体制外新媒体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全党办媒体全党办报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三重误区与创新路径

    郭全中
    5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长期的业界实践与媒体调研,以媒体融合十周年为节点,本文对我国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实践活动展开剖析,指出其中存在的误区,并通过历史梳理与现实考察相结合,阐释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所在.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文章提出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创新路径,包括坚持"内生创新"理念、充分利用制度优势获取新稀缺资源、打造"大融合"思路下的自主可控平台等.

    新型主流媒体传媒转型内生创新资源性发展

    组织变革视角下新闻从业者对媒体融合的态度研究

    王军胡思琦谢鹏
    6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闻从业者对媒体融合采取拥抱还是抵制的态度,是组织媒体融合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基于组织变革视角,通过对新闻从业者的问卷调查,探究了不同类型媒体融合实践与从业者态度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伴随着媒体融合战略的长期实施,目前我国新闻从业者对所在组织的媒体融合整体持较为认同的态度.具体到不同类型媒体融合实践的影响方面,技术变革对从业者的组织媒体融合态度具有正面促进作用,而任务变革则表现出负面影响,结构变革和人员变革均无显著性影响;在影响过程中,以感知利益或伤害等为代表的初级评估以及以自我效能感和感知控制力等为代表的次级评估均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此外,本研究还考察了不同年龄段、媒体级别、媒体类型下不同类型的媒体融合实践对从业者态度的影响,从而明确了相关研究结果的具体适用情境.

    媒体融合新闻从业者组织变革视角初级评估次级评估

    媒体融合实践的空间转型——以澎湃新闻编辑部搬迁为例

    夏正玉陈忆雨
    8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催生新闻生产空间的变化,新闻研究也出现了空间化转向.本文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以哈维的绝对、相对和关系空间的辩证思考作为分析框架,以澎湃新闻编辑部搬迁为观察案例,对搬迁前后这一新闻生产空间的属性及其意义进行讨论.在全球新闻业步入后工业时代后,美国报业组织的新闻编辑部正纷纷迁往郊区,而澎湃新闻却选择"回到总部、留在市中心",这会对其所追求的媒体融合带来何种影响?本研究立足于中国本土语境,探究澎湃新闻"逆行"背后的动因以及相应效应.研究发现,这一地理空间的迁移已经成为当前媒体融合的一个重要隐喻.澎湃编辑部的搬迁被认为是在绝对空间层面实现了成本管理,并兼顾内容生产;在相对空间层面,这一空间转型重塑了数字化新闻生产工作流程;在关系空间层面,则激发了新闻组织新十年再出发的热情,深化了媒体融合.

    空间媒体融合编辑部搬迁澎湃新闻

    中国式媒体融合十年的问题清单考察

    朱春阳
    9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国家战略,2014年以来的中国式媒体融合主要致力于回应何种时代变革与挑战?这其中的关键问题清单是什么?本文立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策框架,基于2014年以来媒体行业的十年融合发展探索经验,从数字新闻业的行动者网络这一新型行业实践者出发,以新型主流媒体与现代传播体系的互动关系为坐标,梳理了中国式媒体融合所要破解的核心问题清单,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回应,以期为媒体融合的下一个十年再出发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创新坐标.

    中国式媒体融合国家治理现代化数字新闻业问题清单

    Abstracts

    117-121页

    《新闻大学》投稿须知(2022版)

    《新闻大学》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