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

耿晓东

月刊

1674-8883

Xwdk66@163.com

023-63907845

40001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Journalism Research Herald
查看更多>>《新闻研究导刊》是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部刊物《新闻导刊》的基础上改版而成。该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AISAS模型的公立医院"内容出圈"健康传播策略研究

    杨红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平台以内容多样性、传播即时性及具备互动性和社交属性等特点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与此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管理,对新媒体平台的健康类信息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健康内容"井喷式"涌现.公立医院具备公信力、影响力、引导力等健康传播原生优势,如何满足公众多样性与个性化的信息获取需求,借助新媒体平台的有利条件,依托优质传播内容,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打造自身的健康传播阵地,是新形势下的新命题.文章剖析新媒体环境下公立医院健康传播现状,探讨如何利用传播学领域的AISAS模型,构建公立医院"内容出圈"的健康传播策略.AISAS模型侧重引发受众注意,激发受众兴趣,并通过受众的搜索与分享实现信息的传递与渗透,可以有效指导公立医院开展健康传播活动,增强健康传播内容的持续创新和生产能力,扩大传播范围,强化传播效果,助力公立医院在健康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同质化的新媒体平台占据优势地位.文章旨在为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的健康传播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新媒体AISAS模型公立医院"内容出圈"健康传播

    市级融媒体中心深度报道创新路径研究——以"张勇名家工作室"为例

    杨勇陈杨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报道曾是机关报或传统主流媒体的优势和品牌.进入融媒体时代后,移动端多元、快餐化浏览、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市级融媒体中心要实现新型"主流舆论阵地"功能,从何破题?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深入挖掘解剖"张勇名家工作室"的实践理念,归纳总结其做法.基于此,文章提出以下做法:主动挺进主战场,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内容为王",把握导向与流量关系;创新传播形态,丰富编采语态,将深度报道植入融媒体,着力攻坚"有爆款,没用户,有平台,无流量"等"痛点";完善考核机制倡导新闻实践与研学、社会调研紧密结合,着力培养深度报道人才队伍;把深度报道当成党媒品牌塑造.实践证明,把深度报道打造成新形势下党媒的核心竞争力大有可为,更是实现新型"主流舆论阵地"功能的主要途径之一.

    融媒体深度报道核心竞争力聚焦中心塑造品牌

    全媒体时代地方党报新闻评论的"破题"之法研究——以巴渝都市报评论专栏《白鹤时鸣》为例

    蒋从容孔祥忠杨莉菊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闻评论是地方党报引导舆论最直接、最有力的工具,同时也最能体现媒体的立场和水平.全媒体时代,各种观点铺天盖地,地方党报如何通过新闻评论守住舆论阵地,让自己的声量更大、立场更稳尤为重要.重庆市涪陵区融媒体中心旗下巴渝都市报开设的评论专栏《白鹤时鸣》,立足评论、深耕评论,以冷静观察、客观分析、拨云见日、去伪存真为态度,以理论引导、上情下达、弘扬正气、凝聚人心为目标,汇聚多种言论主体、言论形态,涉及领域广泛、涵盖内容丰富,赢得了受众的认可与喜爱.文章以巴渝都市报评论专栏《白鹤时鸣》为例,从本土化、专业化、精细化、多元化四个角度,分析地方党报新闻评论的"破题"之法,以期为地方党报进一步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提供新思路.

    地方党报新闻评论本土化专业化精细化多元化

    媒体融合背景下"学习强国"地方学习平台内容建设策略探究——以北辰学习平台为例

    刘志鸿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媒体融合进入"下半场",主流媒体积极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矩阵."学习强国"凭借丰富的内容资源、强大的功能服务、便捷的学习方式,迅速成为党员干部群众获取学习资源的重要渠道."学习强国"地方学习平台作为特色化和本土化的延伸,承担着展现地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传承、民生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职责使命.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学习平台上线,如何高效利用平台讲述地方故事、展现地方形象、传播地方声音,成为业界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学习强国"北辰学习平台为例,探究媒体融合背景下"学习强国"地方学习平台的内容生产策略.具体而言,"学习强国"地方学习平台通过采取精准定位内容、构建多元化内容供给体系、做好编辑加工与内容再生产、注重技术赋能与内容创新策划等策略,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传播力和影响力.

    媒体融合"学习强国"地方学习平台内容再生产技术赋能

    电视摄像技术革新对节目视觉效果的影响研究

    储善治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视摄像技术是直接决定电视节目拍摄质量的重要技术.文章采用综述与分析的方法,探讨电视摄像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电视节目视觉效果的影响.电视摄像技术从黑白胶片摄像演变到高清、4K乃至 8K技术,特别是近年来无人机、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电视节目制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电视摄像技术的革新不仅显著提升了制作效率与节目质量,还极大地丰富了节目的表现形式和视觉效果,增强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与沉浸感.基于此,文章提出,应不断探索与采用最新的摄像技术,如8K超高清视频、360 度全景视频等,以提高节目画质;利用无人机航拍等技术,丰富摄像视角,创造更为震撼的视觉效果;结合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加强对摄像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艺术素养,以使其更好地运用新技术服务于节目创作.电视摄像技术的不断革新对提升电视节目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有着重要意义.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视听需求,还能够促进整个电视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文章通过深入分析电视摄像技术的革新及其对节目质量的影响,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参考和启示,促进电视行业持续创新与发展,从而为观众带来更加优质的视听享受.

    电视摄像技术节目视觉效果影响革新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综艺类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研究——以《歌手2024》为例

    王韦皓姚孟豪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加速,各方面实践表现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助推.综艺类电视节目主动适应技术革命性突破和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在发展中获得新动能,催生新模式.《歌手2024》播出后反响热烈,主要得益于技术创新与生产力革新.文章以《歌手2024》为研究对象,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综艺类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策略.研究发现,节目录制中,先进技术的运用大幅提升了现场观众的视听体验.直播环节,live u 5G图传等前沿技术打造的云导播模式,不仅增加了观看趣味,还通过揭秘后台区域,为节目二次传播充实了活态化的新鲜素材,增添了生活化的娱乐场景.此外,云计算技术为网友提供同时观看、实时互动等技术支持,强化了网友的虚拟现场体验.稳定、流畅、安全的连续大型直播,大屏、小屏、航空场景的全覆盖,顶级音综IP的打造,顶级视听效果的呈现,移动场景的智能交互等,均是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综艺类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的成功实践.研究旨在通过对《歌手2024》的深入剖析,为其他综艺类电视节目创新形态带来启发.

    新质生产力综艺类电视节目《歌手2024》形态创新技术应用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谢琛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媒体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得益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跃,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了深度融合,共同构建融媒体时代.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趋于减少,而网络主播、电竞主播等新媒体岗位需求则呈现出蓬勃增长态势,这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与媒介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媒体时代的播音主持人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多种技术工具,在内容生产中实施整合传播策划,还需要具备卓越的团队协作能力.这一变化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育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因此,高校应敏锐把握时代脉搏,积极调整教育策略,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变化.具体而言,需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转型.文章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构建高效的人才培养策略,包括优化人才选拔机制、明确以市场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强化师资队伍、实施因材施教与培优计划、推广开放教学模式,以及以实践为核心,加强专业实践实训教学等措施.实施这些措施,旨在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又能在未来传媒领域保持领先态势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高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播音创作基础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析

    王立中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播音主持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高校需敏锐洞察这一趋势,紧密对接学生未来职业需求,适时调整教学目标、方法及评价体系,致力于使学生掌握新媒体新技术.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播音创作基础不仅能为学生的创作实践与职业发展导航,还能为其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面对新媒体的蓬勃发展,该课程部分内容渐显滞后,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因此,开展深层次的教学革新迫在眉睫.文章探讨新媒体背景下播音创作基础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深入剖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实践教学案例,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以期为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文章提出,高校应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应用多样化的新媒体资源,如超星学习通、钉钉等教育平台及先进的媒体设备,创新播音创作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实现知识的高效传递.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教学正逐步摆脱传统框架,朝着智能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这对播音主持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校推进课程改革,应紧密结合新媒体的特性,借助新兴技术手段与平台,提升教学效率,确保学生能力与未来职场需求无缝对接.

    新媒体播音创作基础教学改革创新

    新媒体背景下教育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白旭峰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基于此,本研究聚焦新媒体新技术在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分析其对教学模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方法,考察新媒体如何从整体上改变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结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资源获取方式及课堂互动形式.研究表明,新媒体新技术推动了教学结构从单向讲授模式向双向、多维度互动模式转变.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使课程更加灵活,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则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此外,新媒体新技术革新了教学资源获取方式,全球化、开放式的教育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途径.课堂互动形式也因此得到强化,学生可以通过实时反馈、在线讨论和虚拟平台,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多层次互动.本研究还探讨了如何通过新媒体新技术整合教学平台,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和数据反馈驱动的教学策略.

    新媒体新技术多元化教学模式教育学课程在线学习平台虚拟教学

    新媒体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英语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闫莉莉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新媒体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英语教育的融合发展路径,以应对当前社会对兼具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采用理论分析法,系统探讨新媒体新技术在推动高校教育跨学科融合中的作用,重点分析新媒体的互动性、即时性和个性化特点对教学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媒体新技术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通过多媒体平台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英语教育的资源共享与协同教学,使二者的融合更加灵活和高效.同时,新媒体的个性化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定制学习路径,尤其在创新创业背景下,通过良好的英语基础能够获取全球化资源和知识,有效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新媒体平台还为学生参与国际创新创业竞赛和跨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更多机会,增强了在真实情景中的英语应用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新媒体在跨学科融合中具有显著优势,推动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发展.然而,研究也指出,当前高校存在体制滞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限制了新媒体在教育中的全面应用.基于此,文章提出加强师资培训、推动课程改革和优化新媒体平台建设的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新媒体新技术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英语教育融合中的应用效果,助力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

    新媒体创新创业教育英语教育跨学科融合个性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