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

耿晓东

月刊

1674-8883

Xwdk66@163.com

023-63907845

40001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Journalism Research Herald
查看更多>>《新闻研究导刊》是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部刊物《新闻导刊》的基础上改版而成。该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劳动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和优化路径探析

    李茜
    197-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劳动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实施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高校积极推进劳动文化建设,营造劳动文化氛围,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良好社会风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德才兼备的人力资源的内在要求,具有多重价值意蕴.文章采用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等,探究劳动文化的内涵、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劳动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并针对近年来高校劳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高校对劳动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劳动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匮乏等,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将高校劳动文化建设和新媒体新技术相结合,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和平台丰富、拓宽校园劳动文化建设的渠道,构建起以劳动教育为抓手、劳动实践为依托、劳动制度为保障的高校劳动文化建设体系.文章旨在借助新媒体在资源、技术、平台及辐射力方面的强大优势,为高校劳动文化建设提供新思路,让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在大学生群体中蔚然成风,让广大青年成长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媒体高校劳动文化建设价值意蕴优化路径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挑战与提升策略探究

    孟学虹
    202-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方式和价值观构建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通过深度访谈,深入了解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认同优势和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呈现多元性与差异性、浅表化与碎片化的特征;新媒体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提供了优势,如拓宽了认同渠道、增强了互动性与参与感、创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同时新媒体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多元价值观冲击、网络虚拟性与现实脱节、不良信息等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化解困难学生信息焦虑的对策探究

    李星儒张烜
    207-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在深刻影响、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同时,新的媒介环境也引发了后者前所未有的信息焦虑.高校困难学生由于认知基础薄弱、自尊心强等特点,信息焦虑问题更加突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理应积极顺应信息时代发展大势,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内涵,将化解困难学生信息焦虑纳入工作视域,充分彰显资助育人的内在价值.文章立足新媒体视角,聚焦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分析高校困难学生信息焦虑的成因、表征和影响,指出高校困难学生普遍存在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信息素养能力不足、面对信息过载和碎片化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等问题.文章认为,信息焦虑不仅会影响困难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也会加剧其原有的心理问题,阻碍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文章进一步阐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关注和着力化解困难学生信息焦虑的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一系列具有较强操作性和针对性的工作举措,以期为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新媒体高校资助育人困难学生信息焦虑

    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应用路径探究

    陈利红
    212-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对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具有深远意义.文章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价值,探索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新型应用路径.文章采用理论分析法,剖析数字化红色资源库、红色文化虚拟实践、网络社区、互动式教学平台、新媒体作品创作及与校园文化融合等创新应用路径的具体效果.研究表明,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价值.一方面,数字化红色资源库的建设和网络社区的构建有效拓宽了教育渠道,使红色文化资源得以更广泛、更便捷地传播给青年学生;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虚拟实践体验和互动式红色文化教学平台的运用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和互动性,使学生得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此外,新媒体作品创作和校园文化活动的融合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展示平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然而,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数字化红色资源库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且需要持续更新和维护;红色文化虚拟实践体验技术门槛较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网络社区管理和运营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在未来实践中,需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些创新路径,以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新媒体视域红色文化资源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应用

    新媒体视域下商务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挑战与策略探究

    冯洁
    217-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新媒体环境,明确新媒体视域下商务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升商务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实效性,有必要开展新媒体视域下商务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相关研究.商务英语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加强其思政资源建设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全球化交流视野,强化学生的新媒体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本国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沟通能力.新媒体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务必紧跟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有效结合新媒体资源与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实现新媒体资源与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共建共通.文章使用文献研究法,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发现新媒体视域下商务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当前商务英语在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方面面临素材内容科学引导性不足、内容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资源建设分类架构不完善、资源监管及利用效率有限等一系列挑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策略:把握教学重点,优化整合教学素材;坚持教学原则,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完善学习资源,优化资源建设框架;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教学资源管理等.希望文章的研究能为培养高素质的商务英语人才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新媒体视域商务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建设

    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陈玉豆
    22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时代,要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成效,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基本的媒介素养.但是,数字化、信息化教学模式尚未成型,缺乏明确的规范标准,导致思政教育工作媒体化、数字化转型还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为了促进相关标准的落地和实施,推动相关教育工作以规范化形式展开,文章采用论述法,立足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要求,分析相关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以及需要达成的思想认知状态.同时,从主动性与创新性、实践性与时效性、全面性系统性出发,分析教育工作者提升媒介素养应秉承的基本原则.文章结合案例分析法,提出在新媒体时代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关键举措,需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技能的培养,通过理实互动、虚实结合,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操作能力.构建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促进信息共享、资源互动;并引进仿真虚拟空间,提供沉浸式体验.经过一系列创新实践,有效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媒介识别能力、媒介分析能力、媒介传播能力、媒介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教育成效得到提升.

    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把关人"角色重塑及路径探究

    乔梁陈力
    228-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高校辅导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信息"把关人"角色.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把关人"理论迎来了新的发展,同时也为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辅导员如何灵活转换身份定位,担当起"把关人"重任,成为亟待深入探讨的课堂.文章立足于"把关人"理论视角,首先从信息接收者、信息把关者、信息传播者三个角度分析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把关人"角色的转变.结合新媒体环境和辅导员工作情况,文章从两个层面剖析了高校辅导员"把关人"角色面临的现实困境,如信息流通开放性与即时性削弱调控力及传播效能、信息海量化与多元化增大信息筛选难度、信息传播双向性与互动性颠覆传统单一信息传递模式等.此外,辅导员自身事务繁多、专业能力不足、媒介素养不够也导致"把关人"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综合上述问题,文章提出高校辅导员"把关人"能力提升的相关路径,如聚焦主责主业,克服能力恐慌;自觉学网用网,提升传播效能;优化队伍建设,形成引导合力等.文章旨在帮助高校辅导员积极适应新要求、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思路,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发挥"把关人"作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辅导员"把关人"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信息传播

    新媒体视域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李娜赵佳
    234-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承载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使命,也是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新媒体背景,对当前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的内容同质化、衔接性不足、教学方法单一、互动性不足以及师资队伍缺乏联动交流等诸多困境展开探讨,并从主观与客观两个维度针对性地提出建设路径.客观上,一方面依托新媒体新技术优化顶层设计,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明确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遵循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总体育人目标上,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需要保持一致性;但具体到各学段的教学实际,则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另一方面,新媒体新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空间、时间、地域限制,要善于借用新媒体新技术统筹教学资源,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资源库,促进教学内容整合.主观上,要提升思政教师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的能力,提高技术素养,不断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教师的亲和力,增强思政课活力.

    新媒体新技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思政教师身心发展规律思政素养

    新媒体背景下智能算法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效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聂鑫
    239-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深入探讨智能算法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影响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旨在通过智能算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并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文章首先介绍了智能算法的定义及其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如个性化内容推送、学习效果评估、资源整合与更新等.随后,文章分析了智能算法如何通过新媒体实现教学资源的个性化匹配和推送,提高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并通过实时监控和评估学习效果,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此外,文章也指出了智能算法应用中存在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算法偏见以及技术依赖性等挑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智能算法网络思政教育个性化学习新媒体平台教学质量提升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王茜渊
    24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迭代,新媒体正以前所未有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正悄然发生转变.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接纳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为其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与此同时,新媒体环境下泛在的信息洪流、快餐化的阅读方式、同质化的"信息茧房"、泛娱乐化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文章立足于传播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学科的交叉视域,在系统剖析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多维度影响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新媒体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课题,对新媒体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内涵进行深入阐释,并就顺应新媒体发展大势、提升思政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要性进行深度论证.文章以问题为导向,从整合碎片化思政教育资源、开发沉浸式思政教育游戏、嵌入大学生熟悉的移动社交平台、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推送个性化内容、培养既懂理论又善创新的"网红型"思政教师五个维度,提出基于新媒体优势特点优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社交媒体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