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匡镜明

月刊

1001-960X

adge@bit.edu.cn

010-68912292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5号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Journal Academic Degrees & Graduate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高等教育专业理论刊物。贯彻国家有关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方针,围绕研究生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开展研究与探讨,交流各高校、科研单位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学术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传统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危机与应对:以古生物学为例

    谢树成朱宗敏宋海军孙亚东...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受到学科知识体系老化、学科边界固化、育人师资的学缘结构单一、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单调及社会发展新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学科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出现了一些危机.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古生物学研究生培养为例,通过不断谋划学科新生长点,推出新的课程和教材体系,破解学科知识体系老化、学科边界固化等难题,逐步实现育人体系从古生物学向地球生物学的发展,提升学科解决当今社会面临新挑战的能力.通过强化大师引领、构建多样化的育人师资队伍、发展多样化育人平台体系等途径,逐步实现研究生创新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学古生物学地球生物学研究生培养

    国家战略导向下研究生系统观念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裴劲松王倩文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结合点,研究生培养质量关乎国家战略发展.而系统观念作为研究生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方法论对研究生自身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探索培养研究生系统观念的理论框架,并以B大学为例,结合其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研究生培养理念与方式的革新,为新征程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研究生培养系统观念研究生培养生态系统

    需求-问题-路径:涉海类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优化探索与实践

    高雪梅于旭蓉殷旭旺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需求引领,从协同培养的本质特征及优势特点两个维度阐述协同培养海洋类人才的基本遵循,分析了我国涉海类研究生培养面临的专业核心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介绍了大连海洋大学涉海类研究生培养中实施的学科专业一体化、科教融合立体化、产教融合网格化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及取得的实效.

    涉海领域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5年征订启事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
    22页

    纪检监察学学科建设的实然与应然管窥

    徐斌江莹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学范畴下,学科应由外在社会建制和内在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所组成.纪检监察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应用并重、主体性和融合性相统一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现阶段的实然样态呈现出政策支持和制度安排下学科的外在建制已经明晰,而作为内核的纪检监察概念体系、学理框架和学科范式等内在建设正快速发展并不断与外在社会建制相适应.从应然角度看,纪检监察学应沿着由外向内的建设路径,进一步完善社会建制的同时强化内在理论体系和范式建构,从而实现良性互动的学科发展之路.

    纪检监察学学科建设学科制度学科范式

    批判性思维导向的研究生生成教学模式研究

    王青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研究了一门旨在提升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生课程,以此构建了批判性思维导向的生成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基于"学生-教师-教学方法"三要素的互动,强调了通过创造具有混杂、转换和反思状态,以及知识和情感元素的空间,以促成目标生成、互动生成和拓展生成等多种生成教学活动.对于批判性思维导向的研究生教学来说,需将研究与教学同步进行,教学即是研究;注重教学中的生成性,正视不确定性,并最终由教授批判性思维知识的教学活动拓展为建立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文化;教师也应不拘泥于获取既定成果的固化教学设计,而应转向预判学习过程中的可生成之处.

    批判性思维研究生教学生成教学扎根理论教学学术

    博士生助教经历与教学能力增值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基于2023年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的实证分析

    蔡芬谢鑫
    3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职业胜任力的关键要素,博士生作为高校师资的后备军,其教学能力的培养值得关注.对 18664 份学术型博士毕业生问卷进行分析发现:第一,我国博士生的教学能力增值明显不足,助教制度是教学能力训练的有效抓手,但在高校从教意向明确或获得高校教职的博士生中仍有六成以上未担任过助教.第二,"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博士生虽然更有可能担任助教,但其承担的多为发布课程通知、收发和批改作业等浅层次教学工作.第三,在各类助教工作内容中,组织讨论、给学生答疑和讲课等深层次助教工作能有效促进博士生教学能力增值,而批改作业则可能适得其反.据此建议纠正"重研轻教"的能力评价导向,充分发挥研究生助教制度的人才培养功能,加强对博士生助教的培训与激励.

    博士生培养研究生助教教学能力增值学术职业发展研究生教育

    博士生学术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一项混合方法研究的探索

    李荣华鲁长风田友谊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士生学术韧性是指博士生在面临各种学术挑战、挫折等逆境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坚韧性和积极适应性能力,彰显了其对学术生活的持续热情与学术发展的强劲动力.研究采用TF-IDF文本特征提取、LDA主题挖掘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得出学术情感态度、学术动机、学术能力、重要他人以及学术压力情境是制约博士生学术韧性发展主要因素的结论,从而建构出影响博士生学术韧性的影响因素模型.为推进博士生学术韧性的发展,提出在博士生招生过程中适度体现对学术韧性的前置考察、创设学术韧性发展环境以及个体整合多方积极性因素等建议.

    博士研究生学术生活学术压力学术韧性

    他们为什么能读博?——一项关于一流高校"双非"背景博士生的质性研究

    刘文晓蔡国春陈群陈炜...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寻本硕阶段均来自"双非"院校的学生成功考取一流高校博士生的关键因素,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 19位"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读博士生过往的生活经历和学业历程进行了研究,发现:较好的家庭支付能力和完备多样的奖助学金制度为"双非"学生考取博士生提供了坚实经济基础;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较强的科研潜质是"双非"学生追求更高层次教育的原动力;鲜明的个人特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成他们取得学业成就的重要非智力性因素;重视和崇尚教育的传统文化观念为"双非"学生学业精进营造了积极的支持环境;硕士生期间的师生交往和同伴关系作为重要驱动进一步激励"双非"学生为学术目标而努力奋斗.最后从提升培养质量、建构和谐导生关系、加强信息交流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学生学业成长提供参考.

    "双非"院校学业成就导生互动学术志趣个人特质研究生教育

    性别视角还是性别滤镜:博士生压力问题的反思

    王卉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已有基于性别视角的博士生压力研究,主要依据女性主义理论来探讨女博士生面临的诸多压力,甚至将女博士生面临的所有压力均称为"性别压力",而男博士生的压力则较少问津.但访谈发现,科研压力和就业压力作为博士生最主要的压力,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女重于男""主要影响女性"的倾向.性别压力在博士生中表现为女性的婚育压力和男性的经济压力,映现出男女各自的社会角色特点,而经常被人忽视的是,男博士生的压力有相当一部分呈现出"女性制造"的特点.然而,由于父权社会对男性的期待和规训,男博士生面临的压力并不为人们关注或承认,呈现出"有苦无处诉"的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男博士生成为新的"弱势群体".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传统研究的女性主义视角进行反思,摒弃其"性别滤镜"的立场,客观、公正地看待男博士生和女博士生的压力.

    性别视角性别滤镜博士生压力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