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月刊

1007-5968

xxdj@163.com

027-50769366

430079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78号18楼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ournal Xuexiao Dangjian Yu Sixiang Jiaoyu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教育系统唯一党建期刊,受到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和全国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专家、学者的关心和重视。它以探索新时期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服务学校党政领导、政工干部、辅导员为宗旨。宣传典型、传播经验、探讨问题;突出理论性、前瞻性、实用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青年文化自信论析——基于青年国风热现象的思考

    李诚诚夏维鹏
    36-3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青年文化自信,与一定的载体紧密相关.近年来,国风热在青年群体中悄然兴起,是青年群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自信的一种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风热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体,国风热为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国风热为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国风热是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青年文化自信,其现实依据表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多元文化矛盾解决之道,数字技术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青年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青年群体文化提升,要注重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强化主流价值引领;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夯实青年文化自信根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唤醒青年文化自觉;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广度,营造青年文化自信氛围.

    传统文化青年文化自信现实依据实现路径

    华侨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微

    王蕾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统一战线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联系海外侨胞与祖(籍)国的情感纽带,开展华侨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党和国家落实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抓手,可以促进我国华侨教育创新发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助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但也面临着文化休克、文化自觉意识缺失、文化认知差异显著等现实问题.基于此,高校可通过坚持主导性、营造氛围感、提升契合度等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华侨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教育实效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华侨学生统一战线思想政治教育

    以革命文化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刘萍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宝贵资源.目前,以革命文化培育大学生责任担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运用理念、运用途径和运用效用方面尚存在需完善之处.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要着力于教育引导、实践转化、制度保障的推进理路,使大学生进一步坚定担当立场、明确担当行为、强化担当本领.

    革命文化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

    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探究

    陶达车小雯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已成为思政课教学范式的应然变革,也是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方式.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的学情识别与画像、内容设计与定制、学习跟踪与预测、教学评价与决策,有力促进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效,但也面临着数据采集的越度与数据筛选的偏差、数据画像的失真与大学生潜能的遮蔽、数据解读的梗阻与个性化教学的异化、教学评价权弱化与知识权威的式微等问题.为此,要强化对象识别,教学引导精心;突出价值塑造,课程定位精准;优化教学资源,教学设计精细;彰显协同育人,教学评价精当,从而进一步实现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

    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逻辑机理路径优化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逻辑

    王海龙卢美彤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应全面理解并准确把握三重逻辑,即时代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时代逻辑体现为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融入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引领和助推作用;价值逻辑体现为党的二十大精神对高校思政课提出更高的育人要求,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明确的"价值遵循";实践逻辑体现为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融入要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思政课教学规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来实现.

    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校思政课时代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

    数字化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赜

    陆丹薇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助力红色资源打破时空限制,以更直观鲜活的数字化形式呈现,从而为红色资源育人提供了新的机遇.将数字化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对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教学内容的精准性等具有重要价值.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建设需顺应数字化发展浪潮,通过搭建数字化红色资源教学共享平台、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数字胜任力、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数字工具箱等方式,推进数字化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

    数字化红色资源高校思政课

    体育课程思政培育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实践探索

    丁海峰陶玉流张尧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运动在促进国家认同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功能性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具有同向同行性,因此,通过体育课程思政来培育大学生国家认同具有实践基础和现实意义.文章对体育课程思政培育大学生国家认同的逻辑基础、内容形式和推进路径进行了探讨,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可以通过对体育历史记忆、传统体育文化、中华体育精神、中国共产党体育思想、我国体育事业辉煌成就的课堂教授,以及有效的制度设计、教学方式来培养大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课程思政国家认同体育课程体育教学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路径

    谢俊翟浩捷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通过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存在质量不优、互动不足、管理失位等问题,对此要在配备一体化,打造"思政大格局";互动一体化,搭建"思政交流圈";管理一体化,构筑"思政同心圆"上下功夫,以达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协同育人的一体化建设目标.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

    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探究

    徐小强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时空环境和实践场域,加速了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面对数字革命带来的机遇挑战,数字思政以全时空、全流程、全场景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指向,构建了全方位、个性化、合力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数字时代数字思政建设要坚持育人为本,技术为用,以数字技术赋能整合育人资源、搭建育人平台,拓宽育人场景、提升育人成效.

    数字时代数字思政守正创新

    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法治素养提升

    骆虹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法治素养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推进依法治校的有力保障和建设网络强国的基础工程,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提升大学生网络法治素养要聚焦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观念的强化、网络法治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网络法治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落实网络法治实践、创新网络法治宣传和优化网络法治生态等,能够使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在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中蔚然成风,助力新时代大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网络思政网络法治素养大学生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