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月刊

1007-5968

xxdj@163.com

027-50769366

430079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78号18楼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ournal Xuexiao Dangjian Yu Sixiang Jiaoyu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教育系统唯一党建期刊,受到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和全国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专家、学者的关心和重视。它以探索新时期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服务学校党政领导、政工干部、辅导员为宗旨。宣传典型、传播经验、探讨问题;突出理论性、前瞻性、实用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时代关切与实践逻辑

    刘娜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这不仅充分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立场和独特实践意蕴,也为做好青年工作指明了基本遵循.丰富青年精神世界是时代关切,要充分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中国语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世界语境,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是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文化语境,新时代青年精神状况存在的社会症候是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心理语境.因此,在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实践逻辑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育人逻辑、意识形态建设逻辑、先进文化创新逻辑,着力丰富青年精神世界,培养勇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青年精神世界精神力量实践逻辑

    国外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三重向度及其启示

    代玉启董智慧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民族国家纷纷致力于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实践路径.研究国外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视野,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遵循归纳与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可以将国外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探索划分为三重向度:知识向度,以学校课程引导青年爱国认知;情感向度,以仪式符号激发青年爱国情感;行为向度,以实践行动深化青年爱国责任.立足我国实际,可探索"知—情—行"爱国主义教育模式,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制度化发展,建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持续深化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青年国外三重向度

    深化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析

    卜阳翟晓阳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广泛深入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在要求,也是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应大学生爱国主义新需求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新任务,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要义、丰富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优化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铸牢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法治保障,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落细落小落实.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大精神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原则、重难点和路径

    牛小侠付悦文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精神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要始终坚持政治意识形态性和思想引领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学术性相统一、系统性和重点性相统一的原则.要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党的二十大精神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重难点,以"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解答"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科学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解答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什么行及其当代价值;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解答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研判的正确性;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答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当中的作用以及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解答"两个必然"历史大势的不可逆转.就实践路径来看,党的二十大精神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要坚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性,要以整体系统方式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要联动社会大课堂切实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党的二十大精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重难点路径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基本逻辑

    王爱莲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及时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效融入为切入点推进课程体系的创新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理论的合理性与现实的可行性.从历史逻辑看,这既符合高校思政课程体系演进的必然趋势与固有规律,又是对其经验积累的有效继承;从理论逻辑看,这出自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理论知识体系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提升课程理论知识体系的科学性、时代性、自主性的必然选择;从实践逻辑看,这是课程体系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须遵循课程结构扩展与体系优化的一般规律加以科学建设.对三大逻辑的梳理、总结与科学阐释,有利于进一步确证二者融合的内在关联,深化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这一问题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探索.

    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校思政课程体系课程结构逻辑

    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内容的螺旋上升式构建研究

    李春晖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渠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内容的螺旋上升式构建,有利于由浅入深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由简到繁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由点带面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内容的螺旋上升式构建,要坚持顶层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完整性和衔接性、递进性和贯通性相结合的主要原则.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不断优化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政治共同体意识、经济共同体意识和文化共同体意识的教学内容供给,灵活运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螺旋上升式构建,进一步坚定学生的"五个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螺旋上升式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分层式法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郭虹韩宏伟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作为法治教育主阵地的价值功能也随之强化.学校应立足大中小学法治教育总体目标,分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分层式法治教育的实施困境,审视当下法治教育工作的现实目标及诉求,紧跟新时代学校法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要求,在充分把握思政课一体化优势的前提下,构建有利于全方位渗透法治教育内容的分层式教育体系.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分层式教学法治教育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优化对策

    陈吉鄂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逻辑理路是在内容上循序渐进、在课程目标上螺旋上升.针对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从强化衔接,优化教学内容;更新理念,增强教学理念;加强设计,配足教师队伍;完善机制,成立指导委员会等四个层面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卜谦祥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是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向社区有效覆盖、深化新时代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现实需要."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建设以来,其发展图谱呈现出了从高位推动到整体联动的格局演进、从试点建设到对标建设的工作递进、从单向下沉到开放整合的整体架构、从维护稳定到塑造韧性的主题拓展等特征.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要把握好党建引领与社区党务、社区服务"一站式"与育人工作"一体化"、项目建设与改革引领、服务学生与赋能发展等关系,全面提升学生社区建设质量.

    "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引领思政体系

    "一站式"学生社区的"韧性治理"模式探究

    徐晓峰潘临灵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学生社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关乎高校的安全与稳定.风险社会背景下,学生社区危机预防体系亟待健全、应急协调机制亟待提升、基础设施亟待完善.随着"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探索以党建引领、常态化评估、全周期管理意识、技术嵌入、参与式治理为核心的"韧性治理"模式成为现代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的需求.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突发事件韧性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