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月刊

1007-5968

xxdj@163.com

027-50769366

430079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78号18楼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ournal Xuexiao Dangjian Yu Sixiang Jiaoyu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教育系统唯一党建期刊,受到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和全国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专家、学者的关心和重视。它以探索新时期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服务学校党政领导、政工干部、辅导员为宗旨。宣传典型、传播经验、探讨问题;突出理论性、前瞻性、实用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策略探究

    徐满黄瑞雄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然依托.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准确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现实问题,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策略,对于有效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刘师妤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科学家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育、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以及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针对当前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可以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和实践育人为抓手,实现两者的融合育人功能.

    科学家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新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焦妙丽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发展时间、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得到了有效遏制、学校拓展了更多的德育空间,为学校德育的加强和完善创造了新的可能.另一方面,学校德育难以超越知性德育、德育实践的专业化程度不够、家校社协同育德合力尚未形成等问题为学校德育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学校可从加强生活德育、提升德育专业化水平、构建并完善家校社协同育德机制入手,探讨德育工作优化发展的新路径.

    学校德育生活德育学科德育

    高校思政课教学用"学术话语讲故事"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对策

    李宁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是推动思政课创新,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用"学术话语讲故事"是提升思政课课堂效果的应然之举,也是思政课优化话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特色、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有效途径.在探讨用"学术话语讲故事"的理论主旨的基础上,尝试在话语内容、话语语境、话语效果、话语品格等方面建构高校思政课教学用"学术话语讲故事"的现实空间,对思政课教学用"学术话语讲故事"作出具体分析,并从优化思政课话语叙事方式、构建中国故事话语语料库、加强故事话语阐释有效性、增强话语文本有效性等方面提出具体方略.

    思政课学术话语故事话语学术话语讲故事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内在依据、现实意蕴与实践要求

    贺新春甘云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重要论断明确了思政课建设的历史方位、功能定位和课程地位,为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教育理论,立足于对思政课属性和课程功能的本质揭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现实意蕴.新征程上,落实"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实践要求,必须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坚持内容为王、突出正本清源、创新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推动思政课教学走深走实、走新走心.

    思政课讲道理课程教学思政课教师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刍议

    李紫娟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改革创新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面临育人理念趋向功利化的市场化挑战、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不足的信息化挑战、多元文化交锋交战的全球化挑战和供需失衡的转型化挑战.对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坚守"内容为王",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优化教学方式,技术赋能内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加强队伍建设,明确教师角色定位践行育人使命,在守正创新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挑战推动路径

    高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略探

    石苇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好用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是新时代全面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的内在要求,对于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衔接意义重大.目前,高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呈现出坚持高位推动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坚持示范引领与资源整合相统一、坚持理论容纳和现实观照相衔接的特点.高校在推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应处理好基地设立、运行、评估等环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基地人、财、物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基地多方主体之间权利、义务、责任的关系,并通过建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信息备案制度、建设监督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为基地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推进课程育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一体化研究

    彭鹤翔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育人需要推进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一体化.在理论与实践过程中,不同类型课程往往过于强调三者之中的某一种属性,忽略了其他方面,这也正是目前课程育人推进过程中亟待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难题.推进课程育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一体化,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业课程以及活动类课程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理论层面释疑,在实践层面持续改进.

    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化课程育人

    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内在要求、现实困境与实践理路

    周辉
    66-6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要从主要特征和价值效能两个方面把握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内在要求,充分认识当前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在意识、技术、能力、治理等维度存在的现实问题,在数字思维引领、数字基础建设、数字体系建构、数字人才培育等方面着力,以切实提升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育人成效.

    高校数字赋能精准思政现实境遇实践理路

    数字意识形态风险及其治理

    徐光辉窦雅琴魏孟吉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意识形态是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意识形态发展的新形态.数字意识形态借助数字技术,通过数字内容、数字服务和数字交往等形式传播和塑造主流价值观,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数字意识形态存在数字信息失真、数字话语权威性较弱、数字技能发展滞后、数字传播环境恶化等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必须加强党对数字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领导、助力数字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全覆盖、大力发展数字技能核心科技、净化数字意识形态环境,从总体国家安全角度提出数字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对策.

    数字意识形态缘起风险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