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血管病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血管病学进展
心血管病学进展

赵聪

双月刊

1004-3934

xxgbxjzcd@yahoo.com.cn

028-61318656,61318657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青龙街82号

心血管病学进展/Journal 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科学和医学院师生服务。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尤为适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判断左束支起搏成功夺获标准的研究进展

    岳岸娜钱步云陈璐孙康云...
    28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左束支起搏(LBBP)定义为起搏夺获左束支,包括左束支主干及其分支,伴或不伴周围心肌夺获,且夺获阈值一般不超过1。5 V/0。4 ms。记录到逆行希氏束电位或顺行左束支电位是左束支夺获的直接证据,但该操作较为复杂,临床使用较少。在起搏导线植入过程中,通常根据心电图变化来判断导线是否成功夺获左束支,具体包括体表心电图QRS波群形态、左心室达峰时间变化、腔内心电图检测到左束支电位或损伤电流,以及改变起搏输出时观察到非选择性LBBP转换到选择性LBBP或左心室间隔部起搏等。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一些学者提出了个体化的左心室达峰时间、V6-V1峰值间期以及LBBP评分等方法进一步补充了夺获标准。现对目前常用的标准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操作提供更多依据,以提高LBBP手术成功率。

    左束支起搏左束支夺获标准左束支电位损伤电流左心室激动时间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手术期脑卒中和脑保护研究进展

    吴文军谢玲李婷婷丁任重...
    295-298,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目前已成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其适应证逐渐由中高危患者向低龄、低危患者扩展。脑卒中是TAVR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增加患者死亡率、降低生活质量并增加医疗成本。因此,围手术期进行脑保护是至关重要的。现就TAVR围手术期脑卒中及脑保护做简要综述。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狭窄脑卒中脑保护脑保护装置抗血栓治疗

    Fontan循环的新时代——远期淋巴系统并发症研究进展

    杜楚豪董捷董硕刘顺...
    299-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Fontan姑息手术)挽救了大量单心室结构患儿的生命。然而,术后远期淋巴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现回顾既往相关文献,总结Fontan术后患者淋巴系统并发症的自然病程、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管理。

    Fontan循环淋巴系统并发症塑型性支气管炎蛋白丢失性肠病淋巴管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的运动康复

    逄紫薇杜奕张新霞
    303-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肌梗死(MI)后多种原因相互作用,心脏将发生病理性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也是影响MI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近些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系列安全、有效、接受程度高的MI后康复方式,其中运动康复占据了主要地位,其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可减轻心脏病理性重构,改善心脏功能、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现简要介绍MI后心脏重构的发生机制,并归纳运动干预心脏病理性重构的机制、目前常见的运动康复方式及其特点和临床意义。

    心肌梗死运动康复心脏重构

    铁死亡在阿霉素心肌病中的作用机制

    宋自崇王静艺张黎军
    307-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霉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肿瘤药,但其心脏毒性限制了临床疗效。阿霉素可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心脏进行性扩大和不可逆的心肌损伤,最终导致扩张型心肌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称为阿霉素心肌病(DIC)。DIC的发病机制包括钙处理异常、氧化应激、线粒体破坏、凋亡和自噬等。近期多项研究报道了一种新的调节性细胞死亡——铁死亡参与其发病。现描述铁死亡的主要机制,并总结铁超载、PRMT4、Sirt1/Nrf2/Keap1通路、FUNDC2、METTL14介导的铁死亡在DIC中的作用机制,旨在对DIC病理生理机制有进一步的认识,为DIC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潜在有效靶点。

    铁死亡阿霉素心肌病机制

    自噬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章晶晶黄鹤
    312-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自噬是一种生存机制,是指将细胞质成分吞噬到双膜自噬体中,随后将其传递给溶酶体降解,从而通过重新利用消化的细胞成分使细胞存活的过程 。细胞自噬是适应性反应,对细胞生长、存活和细胞稳态至关重要。近期发现,自噬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正常的自噬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自噬不足或自噬过度会加重CHD的进展。现对自噬在CHD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细胞自噬正向调节作用负向调节作用相关治疗

    炎症性心肌病的机制及治疗进展

    朱煜欣王天博刘晓翰张悦...
    317-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肌炎及炎症相关的心肌损伤可导致心力衰竭,其病因具有异质性,可由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或由有毒物质、全身免疫介导等引起。炎症性心肌病的病理特征是心肌炎症细胞浸润,多种炎症细胞在心肌损伤、修复和重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到炎症性心肌病的预后。现对炎症性心肌病的机制和治疗的现有研究证据做一综述。

    心肌炎炎症性心肌病机制治疗

    肥大细胞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自主神经机制

    刘恒洋江洪余锂镭
    32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力衰竭患者人数近年来不断增加,其临床治疗结果不理想。探究具体发病机制可以为心力衰竭治疗带来新的方向而改善临床结果。肥大细胞及其脑心自主神经机制是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现就肥大细胞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其脑心自主神经机制做一综述。

    肥大细胞心力衰竭脑心自主神经系统神经免疫

    药物调控mTOR相关信号通路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庞自豪贾青青韩博文张莉...
    326-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调控蛋白质合成、细胞生长、增殖和自噬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近年来研究证实mTOR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现就mTOR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在缺血性心脏病药物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缺血性心脏病缺血再灌注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脏重构

    征稿启事

    331,3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