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血管病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血管病学进展
心血管病学进展

赵聪

双月刊

1004-3934

xxgbxjzcd@yahoo.com.cn

028-61318656,61318657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青龙街82号

心血管病学进展/Journal 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科学和医学院师生服务。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尤为适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型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叶桢孙丽杰李忠衡
    385-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1型心肾综合征(CRS-1)是指急性心力衰竭(AHF)引起肾功能恶化,是AHF预后较差的常见并发症.目前对于CRS-1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的了解还不足,CRS-1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神经激素激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相关,而早期诊断CRS-1的生物标志物已经拓展到除肌酐外的来源于肾脏、心脏以及炎症相关标志物等.现综述CRS-1发病机制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有助于指导下一步的研究来早期诊断CRS-1,改善AHF预后.

    1型心肾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生物标志物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在心肾综合征中获益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严宋可欣姚朱华
    389-391,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肾综合征(CRS)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发生发展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神经体液因素异常持续激活、炎症、氧化应激、贫血等因素密切相关.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作为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新型口服降血糖药,在最近的大型临床研究中对心血管和肾脏疾病都显示出了 一致的益处.因此SGLT2i有望成为改善CRS患者预后的重要治疗手段.现总结最近SGLT2i在大型临床试验中的心肾获益证据,并从CRS病理生理角度探讨其独立于降糖作用以外可能的心肾共同获益机制.

    心肾综合征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心肾保护

    心磁图仪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李冰冰吴建军杨帆邢磊...
    392-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对心血管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步进入大众视野.目前,CMVD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标准仍存局限性.心磁图仪(MCG)作为一种新型、便捷和高效的检查方法逐渐受到重视.现从CMVD的起源、诊断标准及MCG的检查指标、优势等方面,对MCG在CMVD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心磁图仪心血管疾病

    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姚舜禹罗素新黄毕
    397-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HC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室间隔不对称性肥厚为主要表现,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改善症状为主,缺乏针对梗阻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特异性药物.随着对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及药物研发的进展,针对梗阻性肥厚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的药物——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应运而生.目前的试验结果表明,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可有效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改善患者的纽约心功能分级和生活质量.该药的短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证实,但长期的疗效目前尚在进行临床试验评估.现就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在OHCM中的作用机制并结合近期的临床试验结果及在未来OHCM中的治疗地位进行综述.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流出道梗阻短期预后

    投稿须知

    《心血管病学进展》编辑部
    401页

    对超杓型血压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邹航苟棋玲董梦雅
    402-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杓型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血压昼夜模式,在一般人群及高血压人群中均可观察到,但学界对超杓型血压的关注相对较少且暂未达成一致.目前报告的超杓型血压的患病率差异较大,与诊断标准及受试者特征相关.虽然大多数研究尚未确立超杓型血压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但它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存在相关性.现就学界对超杓型血压的认识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高血压超杓型血压血压昼夜节律

    高血压分子机制及降压靶点的研究进展

    张赐康静朱慕诚张正义...
    408-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肾衰竭等发生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高血压的潜在治疗靶点、开发新的抗高血压药尤为重要.现总结近年来关于高血压新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包括Elabela/Apelin-APJ轴、序列相似性家族3D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的变构调节,以期为抗高血压药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文献支持.

    高血压靶点Elabela/Apelin-APJ轴序列相似性家族3D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血管衰老与老年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黄蝶梁伟
    412-415,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管衰老指由于年龄、环境、炎症刺激等因素导致血管结构重构和功能减退的过程,是引起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现通过对血管衰老的主要发生机制(端粒损耗、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表观遗传学)进行概述,并针对血管衰老及其机制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探讨血管衰老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展望未来,通过对血管衰老机制中参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关键信号分子、传导通路和调控方式等的更深入研究,为延缓血管衰老、防治老年心血管疾病提供更多可能性.

    血管衰老老年心血管疾病

    细胞应激性衰老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刘贤玲陈雪英郭莹
    416-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衰老被定义为不可逆的细胞周期停滞,其特征在于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显著改变以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的产生.心肌梗死后的心肌中血流需求和供应之间严重失衡可导致细胞应激性衰老的发生,其在决定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主要对细胞应激性衰老在心肌梗死后维持心脏功能中的作用及机制,以及针对细胞衰老开发的药物对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影响等进行综述,为通过调节细胞衰老而改善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细胞衰老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心肌梗死药物治疗

    蛋白激酶mTOR调控心肌细胞衰老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思博经鹏杨彤彤赵迪...
    420-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老龄化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高,机体衰老和心肌细胞衰老常相伴而行.心肌细胞衰老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氧化应激增加、细胞周期活动停滞、代谢紊乱等,其主要与细胞自噬、线粒体功能障碍、端粒缩短以及慢性炎症等途径有关.在这些导致心肌细胞衰老的途径中,常伴有蛋白激酶的异常表达和功能障碍.蛋白激酶mTOR可通过激活一系列级联反应参与衰老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现就mTOR调节心肌细胞衰老的机制进行讨论并总结,提示mTOR未来可能成为预防或治疗心肌细胞衰老的重要靶点.

    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心肌细胞衰老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