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血管病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血管病学进展
心血管病学进展

赵聪

双月刊

1004-3934

xxgbxjzcd@yahoo.com.cn

028-61318656,61318657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青龙街82号

心血管病学进展/Journal 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科学和医学院师生服务。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尤为适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左心耳封堵术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秦可隽姜述斌
    425-428,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左心耳封堵术(LAAC)作为一项预防卒中发生的有效措施逐渐被大众接受.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5年来在中国部分地区,LAAC的比例已从0.16%上升至1.23%.作为一项发展时间较短的术式,LAAC预防卒中发生的有效性已得到临床检验,但术后是否存在对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仍存在争论.现归纳总结LAAC对左心功能影响的研究,并对LAAC是否会通过对左心功能的影响增加一站式手术的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率而进行展望.

    左心耳封堵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心脏功能复发心肌纤维化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支架置入时机的研究进展

    苏利芳汪雁博刘畅畅姜云发...
    429-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关键措施,立即支架置入是目前开通血管、恢复血流常用的介入方法,但存在微循环栓塞及无复流的现象,严重影响预后.延迟支架置入(DSI)联合强化抗栓治疗,可减轻冠状动脉血栓负荷,降低微循环障碍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及预后.但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并未显示出DSI的明显获益,因此临床上对于DSI的应用仍存在争议.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支架置入时机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延迟支架置入立即支架置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60岁以上退行性瓣膜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研究进展

    刘思捷蔡珍
    43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退行性瓣膜性心脏病往往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患者常因心功能失代偿合并血流动力学改变加重自身的心脏负担,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早期退行性瓣膜性心脏病往往无明显临床表现,但疾病对心脏功能和结构的损害呈递进式的影响.国内外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对退行性瓣膜性心脏病的诊断、检测指标、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β受体阻滞剂瓣膜置换术

    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陈坤王聪颖孙鑫李少杰...
    438-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力衰竭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心力衰竭及其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炎症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可通过介导不同的炎症因子,对心肌造成损害.因此近期发现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可用于预测心力衰竭及其合并症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同时也可作为许多新型抗心力衰竭药物的靶点,改善症状,使心力衰竭患者获益.现就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在心力衰竭中上述两方面的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Toll样受体4心力衰竭疾病预后药物靶点预测价值

    血管平滑肌细胞线粒体与腹主动脉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周强曹勖王睿
    442-446,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主动脉瘤(AAA)是以腹主动脉壁发生持续性扩张为主要特点的血管疾病,破裂后常导致严重后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是构成血管中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调节血管的直径和血流,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和血压.VSMCs线粒体作为VSMCs氧化代谢的中心,在能量产生和细胞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VSMCs线粒体功能障碍与AA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从VSMCs线粒体与氧化应激和炎症、线粒体DNA损伤、线粒体动力学异常和细胞代谢四个方面探讨VSMCs线粒体损伤在AAA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AAA未来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策略.

    腹主动脉瘤血管平滑肌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线粒体DNA损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在心肌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李好郑琦杨琳李双秀...
    447-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是目前细胞免疫治疗中最热门的研究领域,在肿瘤治疗中有着辉煌的成就.随着研究的深入,CAR-T细胞治疗在非肿瘤疾病中也有着重大的突破.CAR-T细胞作为过继性T细胞的一种,结合了抗体的抗原结合特性和T细胞的效应功能,能靶向消除特定的细胞.对于尚无有效治疗措施的心肌纤维化,CAR-T细胞治疗可能是一个新的治疗思路与方向.现就目前CAR-T细胞治疗在心肌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心肌纤维化

    艾多沙班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许溪麟李小明
    451-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艾多沙班作为直接Xa因子抑制剂,具有口服吸收快、药物和食物相互作用小、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及依从性等优势.尽管上市时间较晚,但其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将艾多沙班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艾多沙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心血管疾病

    黄芩苷通过调节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阿霉素诱导的H9c2细胞毒性

    李登科张伟黄从新
    457-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阿霉素(Dox)诱导的H9c2细胞毒性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方法 采用50 μmol/L黄芩苷预处理H9c2细胞24 h,然后1 μmol/L Dox处理H9c2细胞24 h,建立体外Dox心肌毒性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收集细胞上清检测各组心肌损伤标志物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以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的水平;使用DHE试剂盒检测各组活性氧(ROS)的含量;使用TUNEL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用于检测氧化应激和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Dox组相比,黄芩苷能提高H9c2细胞活力,降低LDH、cTnⅠ、CK-MB水平;DHE染色显示黄芩苷能减少ROS的生成,增加SOD、GSH-Px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TUNEL染色结果显示黄芩苷能减少阳性细胞数量;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黄芩苷能上调Nrf2、HO-1、SOD2、Bcl-2的表达,降低Cleaved-caspase 3和Bax的表达.然而,Nrf2的特异性抑制剂ML385可逆转黄芩苷引起的上述变化.结论 黄芩苷通过上调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和凋亡,减轻Dox诱导的H9c2细胞毒性.

    阿霉素H9c2细胞黄芩苷氧化应激凋亡

    超声引导下起搏器植入构建犬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方法

    王清马学龄梁小燕美迪娜·叶尔肯...
    46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起搏器植入构建犬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的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健康犬5只,在超声引导下,将人用起搏电极经颈外静脉植入右心室心尖部,连接人用起搏器后,将其放置在右侧颈部囊袋中,采用心室非同步起搏模式,180次/min(3 d),220次/min(3 d),250次/min(3周),输出电压4.0 V,脉宽0.5 ms.通过观察起搏前后犬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血浆脑钠肽水平以及心脏形态学变化来评价犬CHF模型构建的成效.结果 5只犬经右心室起搏4周后均出现食欲减退、呼吸困难、活动量减少等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证实左室射血分数降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脑钠肽水平升高,病理染色结果显示胶原纤维增多,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心肌肌原纤维断裂、肌节损伤、Z线消失、线粒体溶解和破碎.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经颈外静脉植入人用起搏器建立的犬CHF模型操作方便,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高效的CHF模型构建方法.

    超声引导起搏器慢性心力衰竭

    血清hsa-miR3173-5p和hsa-miR-4297作为心源性脑卒中诊断标志物的研究

    刘旭阳孙玉芳汤舒洁项涛...
    470-475,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hsa-miR3173-5p和hsa-miR-4297与心源性脑卒中的关联性,及其作为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GEO数据库整合分析筛选出可能的心源性脑卒中特异性miRNA(hsa-miR3173-5p和hsa-miR-4297),通过孟德尔随机化与共定位分析验证两个miRNA对心源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作用,并对它们在miRNA-mRNA调控网络中的靶基因进行富集分析来寻找相关通路.纳入2022年3月-2023年1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诊断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共103例,其中心源性脑卒中22例(病例组),非心源性脑卒中81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sa-miR3173-5p和hsa-miR-4297的表达水平,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其与心源性脑卒中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提示遗传预测的循环血液中hsa-miR3173-5p和hsa-miR-4297表达增高分别使心源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增加46%和70%.共定位分析提示循环血液中hsa-miR3173-5p和hsa-miR-4297的表达与心源性脑卒中存在共享遗传变异的概率分别为95%和86%.病例组血清hsa-miR3173-5p和hsa-miR-4297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sa-miR3173-5p(OR=6.30,95%CI 1.79~22.14,P=0.004)和 hsa-miR-4297(OR=12.38,95%CI 1.97~77.72,P=0.007)与心源性脑卒中有显著关联.hsa-miR3173-5p 和 hsa-miR-4297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5和0.624,将hsa-miR3173-5p和hsa-miR-4297联合心房颤动共同进行分析,其AUC为0.842.结论 hsa-miR3173-5p和hsa-miR-4297的表达水平与心源性脑卒中具有密切关联,有望作为心源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志物.

    心源性脑卒中miRNA诊断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