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何海生

双月刊

1671-0630

jnbjb@chinamotorcycle.com

022-27406607

300072

天津大学内天津内燃机研究所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Journal Small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otorcycl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天津大学主办,天津内燃机研究所承办的技术性国家中文核心期刊。本刊重点报道小型内燃机、摩托车行业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内燃机、摩托车相关专业的科研和生产中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及行业动态、产品使用、维修保养等方面的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甲醇燃料发动机专用润滑油理化性能指标研究

    曹聪段卫宇刘辉张斌...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验证纯甲醇燃料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和甲醇-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专用润滑油的性能,开展了甲醇燃料发动机行车试验,分析了润滑油的运动粘度、碱值、磨损元素、污染元素及水分等理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与普通汽油发动机润滑油和普通柴油发动机润滑油相比,纯甲醇燃料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和甲醇-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均具有更好的粘温性、碱值保持性、抗磨损性和抗乳化性,可以解决甲醇燃料发动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油泥、老化、磨损异常、乳化等问题.

    甲醇燃料发动机润滑油理化性能指标

    电磁直线悬架主动控制研究

    陈晨雷嘉豪程吉鹏刘波...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以直线电机为作动器的电磁直线悬架的动态特性,提出了一种由主环与内环构成的主动控制策略.其中,主环采用通过粒子群算法优化的LQG控制计算出理想主动控制力,内环采用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的直接推力控制策略跟踪理想主动控制力.建立了电磁悬架动力学模型及直线电机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直线电机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同时,为了降低传统直接推力控制中的磁链、电磁推力波动,采用磁链、电磁推力双闭环控制器替换滞环比较器,利用SVPWM模块代替开关选择模块.在此基础上,针对PI控制器鲁棒性差、精度低的缺点,设计了速度环滑模控制器以提高电机系统控制特性.最后对电机控制性能及悬架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无控制策略,所设计的主动控制策略使电磁直线悬架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及轮胎动载荷分别降低了 21.8%、9.8%及17.6%,有效改善了悬架的动态特性.

    电磁悬架直线电机主动控制

    基于CFD数值模拟的汽车中冷器流动均匀性研究

    张辉王鹏超徐慧龚玉梅...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汽车中冷器内流道气体流动均匀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中冷器气室安装导流板的中冷器结构优化方案.基于CFD数值模拟,对中冷器内部气体质量流量分布、速度场和压力场进行了分析,通过风洞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气室导流板对中冷器内流道气体流动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设置导流板,中冷器各散热管气体平均质量流量偏差由7.66%减小到3.20%,中冷器许用环境温度提高了 0.84℃,气室压力损失减少了 37.4%,改善了中冷器内流道气体流动均匀性,提高了散热性能,避免了芯体热应力集中,减少了可靠性失效风险.此中冷器结构优化方案可为中冷器流动均匀性研究提供参考.

    中冷器流动均匀性气室导流板散热性能

    市区驾驶人横向避险特性研究

    贾丙硕雷嘉豪程吉鹏
    17-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市区复杂多变的行车环境致使避险难度提高的问题,结合真实的市区道路环境,利用驾驶模拟器搭建了 6个典型市区行车危险场景并进行了仿真试验.采集不同驾驶人的眼动反应及驾驶操作数据,对驾驶人避险过程中的总体视线分布、感知-制动时间、制动持续时间、方向盘转角时间、车辆横向位置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个典型市区行车危险场景下,驾驶人的视野注视点大多数时间都集中于中央偏右视野区.在视野开阔的危险场景中,大多数驾驶人会采取制动避险.反之,在存在遮挡的侧向冲突危险场景中,大部分驾驶人采用转向和制动相结合的方式避险.驾驶人在十字路口处的感知-制动时间普遍偏长且数据波动性较大.

    市区道路环境驾驶模拟器场景避险

    加装谐振腔的巴哈赛车进气系统设计

    刘伟言王辉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赛车发动机的充气效率,进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同时兼顾安全性,对小型越野巴哈赛车的进气系统进行了设计.首先依据波动效应计算进气管直径和长度;再依据发动机原机参数在GT-Power仿真软件中建立发动机原机模型,增设谐振腔,依据谐振腔对发动机有效功率的影响,选择出最佳谐振腔直径;最后设计进气口防水部件,使赛车具备较好的防水性能,以面对越野赛道恶劣的环境.

    巴哈赛车进气系统GT-Power仿真分析谐振腔设计

    考虑变速器结构影响的曲轴计算分析

    陈超郑晓丰赵胜权卢晶晶...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某发动机传动链中的曲轴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考虑到曲轴后端双质量飞轮、离合器、变速器主轴、变速器壳体、油底壳等零部件刚度、转动惯量、弯矩对仿真计算分析结果产生影响,对零部件进行了模型缩减,优化了轴瓦型线,降低了热负荷、总压力及表面粗糙接触压力.仿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曲轴最小疲劳因子满足设计要求.

    传动链曲轴模型缩减疲劳因子

    某新型发动机气缸磨损分析及优化设计

    温拾平陈婷王静楠郑朝升...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新型高强化发动机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出现曲轴箱压力异常升高、窜气量大的问题.经故障再现和分析,确认故障原因为气缸局部异常磨损.通过成分检测、性能测试、热机耦合CAE对比分析,确定根本原因为气缸在高的热负荷、恶劣的润滑条件下承受复杂作用力而出现"抛光"现象.基于根本原因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耐久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气缸状态良好,再未出现气缸"抛光"的问题.

    发动机气缸磨损优化设计

    车用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水冷中冷器CFD分析及结构优化

    芦俊洁王芳君刘昭辉陈柄林...
    36-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种车用增压发动机通用的进气系统中,水冷中冷器的进气方向和散热器的散热铜管轴向之间的夹角接近90°.为了避免在散热器中出现热应力集中现象,提高散热效率,需提高高温气体在散热铜管内的分布均匀性.提出了一种评估散热器内气体分布均匀性的评价方法,利用CFD仿真软件对水冷中冷器进行了分析;通过在中冷器的进气室内加装导流板,对水冷中冷器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结构优化后的水冷中冷器,其散热器内的气体分布均匀性偏差从23%降低到了 4.85%,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性能.

    水冷中冷器均匀性评价标准

    DOC和金属DPF对柴油机排气中碳烟纳观结构特性的影响

    李明郝斌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了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和金属DPF对柴油机排气中碳烟纳观结构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机排气中碳烟平均微晶长度(Lp)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大,随转速的升高而减小;平均微晶层间距(Dp)和平均微晶曲率(Tp)的变化规律与Lp相反.经过DOC处理后,Lp增大,Dp和Tp减小;而它们的变化幅度均随负荷的增大而增大,随转速的升高而减小.金属DPF对碳烟3个纳观结构特性参数的影响均不大.原机排气中碳烟的Lp、Dp和Tp均与碳烟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a)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中,Tp与Ea的决定系数最大;经过DOC处理后,Lp、Dp和Tp与Ea的决定系数均略有增加.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碳烟纳观结构氧化活性

    基于回归分析的发动机HC排放预测模型

    陈利明刘义佳赖海鹏张彬...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回归分析方法用在一台经过改造的汽油/柴油双燃料发动机HC排放研究上.以1 700 r/min@60 N·m工况为例描述了试验设计、模型阶次选择、异常点去除、正态分布假设判断整个过程,获得了精度较高的HC排放模型,通过将试验结果和仿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回归分析汽油/柴油双燃料发动机HC排放预测模型试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