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陈建龙

季刊

1005-5738

cxq1106@126.com

0891-6327224

850000

西藏拉萨市江苏路36号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Tibet Universit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建国以来,西藏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目前自治区唯一的CSSCI来源期刊,创刊于1986年。《学报》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促进学术交流。为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西藏服务;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学报》突出藏学研究、西部大开发中民族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等研究内容。为高校教师、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关心藏族文化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陆地边疆治理现代化指向中"健全"问题探讨——以国家安全体系制度、能力、建设和塑形的叠合为中心

    孙勇杨荣涛刘星君
    175-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要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对新时代中国陆疆边沿地区治理提出了"健全"的重要命题.在新形势下的国家治理大系统下的边疆治理,按照安全体系和现代化能力建设的要求,"健全"需要有多重指向的解题,即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边疆治理之中,蕴涵着制度架构、能力靶向、建设内容和塑形的叠合.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观点,对分析具有叠合形态的事物有着指导意义.努力推进边疆治理的现代化进程,是统筹两个大局的指向性所在.通过实地调研,认为在边疆治理的现代化建设之中,要正确认识叠合性的问题,以达到对边疆塑形作用,提升边疆治理现代化的水平.

    健全安全体系多重叠合分析边疆治理塑形

    基于CNKI数据库的西藏考古研究现状及热点主题的可视化分析

    孔繁秀艾金勇余小洪
    187-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知网收录的西藏考古相关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结合定量分析工具,对西藏考古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藏学、民族学、文物考古和民族高校学报等领域期刊是西藏考古研究成果发表的主要阵地;四川大学的霍巍教授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近三十年西藏考古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青藏高原史前文明、佛教考古、吐蕃墓葬、考古出土材料文化属性以及高原丝绸之路等五个方面.同时"唐朝""丝绸之路"和"文化交融交流"具有潜力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西藏考古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可视化分析

    西藏打造地球第三极绿色高地的路径探析

    高宝军余成群
    197-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藏是我国乃至亚洲和全球最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生态战略地位显著.但其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具有不稳定性和敏感性等特点,极易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确立为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也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文章从建设生态兴文明兴的美丽西藏、促进西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西藏生态生产双赢促进绿色发展、科学探索西藏"两山"理论的转化路径、全面统筹西藏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增进西藏各族人民民生福祉、依法依规治理西藏生态环境、构建符合西藏资源禀赋和历史传承的大食物观以及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双碳"之路九个方面探析实现西藏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主要路径,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地球第三极绿色高地提供理论依据.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第三极生态文明高地西藏

    数字化推动西藏科技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倪央王斌
    207-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西藏地理位置及地域文化特殊,且人口综合素质与内陆省区差距较大,当前传统的科技人力资源管理及配置已不能满足西藏科技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2010年数字技术普及以来西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结构等方面的聚集现状进行分析,参考人才聚集的四大推动力提出西藏科技人力资源聚集的政策吸引、经济发展、教育推动及环境影响四大基本规律,并综合政策要求及资源配置理论、数据科学理论、激励理论及需求理论等若干理论构建西藏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系统,提出将数字化技术、基本规律、配置系统三者结合的西藏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路径,为西藏科技人力资源高质量配置管理提供借鉴参考.

    数字技术科技人力资源配置优化西藏自治区

    论义务教育均等化对西部地区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基于义务教育"两基"计划的实证研究

    彭骏郑家兴赵西亮
    217-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数据,并使用家族固定效应模型控制先天效应的影响,考察了义务教育"两基"攻坚计划对西部地区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两基"计划的实施没有促进西部地区家庭由先天效应和培养效应共同实现的教育代际流动性,但显著提高了由培养效应实现的教育代际流动性.异质性与机制分析发现,"两基"计划对教育代际流动性的作用不存在性别差异,并且与高收入家庭和高学历家庭相比,该计划对提高西部地区中、低收入家庭和低学历家庭由培养效应实现的教育代际流动性的作用更显著;"两基"计划通过减缓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子代教育的影响,从而提高教育代际流动性.在不同教育层级上,"两基"计划对教育代际流动性的改善主要发生在较低的教育层级上,并显著促进了父代受教育水平在高中以下家庭的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性.

    教育代际流动性"两基"攻坚计划家族固定效应模型西部地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西藏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拉巴次仁大强巴
    230-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挖掘西藏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层内涵特质,探索其发展方向和可行路径.由逻辑理路分析和现实图景白描,揭示新时代西藏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特质,即坚持"师生并肩、心向祖国"教育理念、坚持"人格情操并重提升"培养模式、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主线.认为这是边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引领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要求.未来,西藏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持久化方向,改革创新方式方法,以思想引领厚植爱国之情,以制度构建保障爱国之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藏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人物介绍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