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顾祖成 索南才让

双月刊

1003-8388

xzmyxb@163.com

029-33755470

712082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zang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主要为该院教学、科研服务,刊登有关西藏藏族历史、藏族文学、民族学、宗教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关于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

    佘湘王亚妮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阐明了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根本目标、根本遵循、价值追求、主题主线和重点任务,回答了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建设、怎样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习近平关于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形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涵盖了保证论、目标论、战略论、价值论、主线论、固本强基论、关键论、保障论等重要范畴,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习近平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建设

    论群众文化能力的培塑

    曹水群张添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能力是指每个社会个体所拥有的认识文化、评价文化、汲取文化、发展文化、运用文化的能力综合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唯有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能力,才能更为扎实、更高质量地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培塑广大群众的文化能力,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引领.

    文化能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六个必须坚持"

    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藏思想的鲜明特质

    马馨怡邓新星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藏思想,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西藏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重要思想,扎根中国大地、立足西藏实践、回应时代之问,在深刻回答了什么是长期建藏、为什么要长期建藏和怎样长期建藏等三大核心问题中,彰显了一系列鲜明的思想特质,主要体现在:长期建藏实践探索中的务实性,长期建藏思维方法上的辩证性,长期建藏价值依归上的人民性.

    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藏鲜明特质人民性

    新《档案法》实施背景下西藏民主改革口述档案的开发路径

    侯希文王招于朋源
    21-2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藏民主改革口述档案在收集、保管、利用等方面,业已取得一些重要成果.2024年3月开始实施的新《档案法》及其条例,为开发西藏民主改革口述档案,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新视点.西藏民主改革口述档案开发的逻辑起点以及主旨凸显国家意志、构建国家记忆、赋能思想文化宣传,可以从观念宗旨、空间布局、事件视域、媒介模式、技术创新五个方面提升开发.

    新《档案法》西藏民主改革口述档案开发路径

    甘孜藏族自治州民主改革探析

    崔海亮李欣梦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民主改革方案符合甘孜地区实际,也顺应了当时藏族群众要求改革的愿望,但是改革伊始就遇到了叛乱,致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民主改革经过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在甘孜民主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部分干部对民主改革的性质,对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与阶级矛盾关系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分歧,在执行中央政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失误,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民主改革是党的民族政策在藏族聚居区实践和发展的曲折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西藏民主改革产生了一定影响.认真总结甘孜藏族自治州民主改革的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改进新时代西藏的民族工作也具有启发意义.

    民族政策甘孜藏族自治州民主改革

    西藏扫盲教育实践中的政治认同构建——1956-1965年西藏群众性扫盲教育的历史考察

    吴波米恒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1956-1965年西藏掀起的群众性扫盲教育不仅是西藏文化教育发展的体现,也是凝聚群众对社会变革认同的重要尝试,更是塑造群众政治认同的有效途径.这一时期,通过扫盲教育,激发了群众对知识的渴求,促使群众在互助生产中凝聚了对共同政治目标的认同,进一步塑造了群众的阶级意识和对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培养出了一大批社会主义新人,使他们成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中坚力量.

    扫盲教育政治认同西藏民主改革

    喜饶嘉措与近代汉藏文化交流

    陈立华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喜饶嘉措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爱国宗教人士.在新旧时代交替的历史背景下,喜饶嘉措及同时代的汉藏有识之士为汉藏文化交流的促进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发挥了积极作用.喜饶嘉措也是近代汉藏文化交流先驱之一,他是民国时期在内地国立高校介绍宗喀巴三士道思想的第一位藏族僧侣;他与太虚大师的交往,以及受到汉藏教理院等内地新式佛教教育的启发,设立青海喇嘛教义国文讲习所,创建藏传佛教最早的现代僧伽教育的贡献不容忽视.

    近代汉藏文化交流喜饶嘉措青海喇嘛教义国文讲习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逻辑理路、理论特质与实践原则

    孔亭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具有严密的逻辑理路和鲜明的理论特质.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为逻辑起点、增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为核心内容、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价值旨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宏伟目标,构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理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统一、过程与目标相统一、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理论特质.推进原则是理路和特征在实践层面的呈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原则、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法治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原则、坚持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辩证原则,是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遵循的实践原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逻辑理路理论特质实践原则

    少数民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

    姜钦扬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利于教育引导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高校要构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宣教体系,多方联动,形成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合力.

    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

    西藏高校大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与实践

    范琳俐王冰喆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大学生群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各族人民大团结磅礴力量的生力军,高等院校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承担着教育引领青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殊责任.研究采用以学校教育和学生主体双向互动视角,评估了西藏自治区高校在读各民族大学生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认知与参与状况.基于抽样问卷数据分析,研究发现西藏高校铸牢教育与宣传工作成效明显,学生对铸牢工作的重大意义和价值有清晰认识并高度认同和支持.研究还发现大学生对与铸牢教育主题密切相关的一些关联性知识掌握不足,这也反映出学校铸牢教育体系建构尚有优化空间.研究结合调查研究发现与西藏高校实际,提出了优化高校铸牢教育的若干建议.

    西藏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