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王超

季刊

1007-6573

journal@jsnu.edu.cn;xzsdzb@126.com

0516-83867155

221009

江苏省徐州市和平路57号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管单位为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为徐州师范大学,创刊于1983年,1992年3月获CN刊号。原名《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改为现名。本刊为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是首批入编光盘版的期刊之一,主要报道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计算机、工程、体育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及教学研究论文。收录本刊的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有MR、CA、ZBI、AJ、《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环境科学文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SDGs的徐州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评价

    李凯沈山胡庭浩陈凯怿...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简称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可为同类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起示范作用,更为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提供中国实践经验.基于SDGs指标框架,结合徐州创新示范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利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river-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management,DP-SIRM)模型,分层次、分类别地选取指标,构建徐州创新示范区本土化的SDGs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建设效果评估的实证研究,探究建设过程中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徐州创新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建设水平在2017-2022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1.91%,发展潜力充沛;建设中的障碍因子主要在居民收入、资源利用等方面.徐州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可进一步在民生保障、生态治理、乡村振兴、科创集群等领域加大力度.

    SDGs徐州市评价指标DPSIRM模型

    淮海经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

    孙冉王育红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蕴藏着巨大的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是贯彻落实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要求,促进非遗保护可持续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淮海经济区现有的605项国家级与省级非遗名录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图表可视化等方法,剖析它们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非遗具有较强的历史延续性,项目涵盖整个历史发展阶段,明清与民国时期是非遗发展的关键节点;淮海经济区非遗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强聚集型,形成了"3核5副、西稠东疏"的发展格局;从迁移重心上看,淮海经济区非遗呈现出"先自东迂回,再由北向南"的总体时空演化特征,隋唐、枣庄分别是演化的时间和空间分界点;淮海经济区非遗时空分异是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政策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口、河流、交通、文化、地形、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气候、政策、经济产值.因此,淮海经济区各市应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完善非遗协同保护机制,创新非遗传承利用模式,充分挖掘非遗资源优势,不断增强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让非遗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海经济区时空格局影响因素

    甘薯镁螯合酶IbCHLH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王珧赵路宽高兵倩周志林...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CHLH是多功能蛋白,在叶绿素合成途径和脱落酸(ABA)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在徐薯29号中克隆了IbCHLH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非生物胁迫和外源激素作用下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IbCHLH基因CDS序列全长4 146 bp,编码1 38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153.53 kDa;IbCHLH为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丝氨酸(Ser)磷酸化位点最多,推测其活性可能受到磷酸化的调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甘薯IbCHLH蛋白和J.trifida亲缘关系最近,I.triloba次之.干旱胁迫24 h时,IbCHLH表达量最高;外源激素ABA处理24 h内,4 h时IbCHLH表达量达最高.综上,甘薯IbCHLH基因可能参与了对干旱的抗性调节和ABA的调控.

    甘薯镁螯合酶IbCHLH叶绿素脱落酸(ABA)

    生物质燃料灰渣替代化肥在甘薯上的应用

    朱晓亚惠权张敏赵鹏...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生物质燃料灰渣施用于土壤对甘薯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生物质灰渣的适宜用量范围,分析施用生物质灰渣对甘薯重金属含量、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盆栽试验表明,当生物质灰渣添加的质量分数为1%~5%时,甘薯幼苗可正常生长,且不会造成薯苗体内重金属含量超标,其中:添加5%的甘薯幼苗生物量和株高较对照增幅最大,分别为111.13%和27.60%(P<0.05);与对照相比,添加3%和5%的生物质灰渣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TOC)、水解性氮(AN)和速效钾(AK)的质量分数,增幅分别为4.58%~8.40%、6.31%~11.28%、4.21%~13.16%,而对土壤pH和有效磷(AP)无显著影响(P>0.05).当生物质灰渣以3 000 kg/667 m2施于大田时,土壤TOC、AN和AK质量分数分别平均显著增加19.52%、30.95%和36.88%,土壤AP含量无显著变化.施用生物质灰渣的甘薯产量与品质(淀粉、还原糖、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与常规施肥土壤相当,且未造成土壤pH增加和重金属含量超标.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灰渣可达到替代化学肥料的效果,保证甘薯的健壮生长,既实现了生物质灰渣"变废为宝",又节约了施肥成本.因此,合理有效地将生物质灰渣应用于农业,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而且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生物质灰渣甘薯重金属含量土壤养分产量

    不同高压均质条件对甘薯徐紫薯8号饮料影响的初步研究

    张文婷孙健边小峰马佩勇...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甘薯饮料的品质,采用高压均质处理提高甘薯饮料的稳定性和感官品质.研究了均质压力、均质时长和均质次数对徐紫薯8号饮料稳定性、多酚和多糖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徐紫薯8号饮料最佳的均质条件为:压力65 MPa,时长30 min,次数2次.经过高压均质的甘薯饮料的稳定性以及多糖和多酚含量得以提高,饮料色泽透亮,流动性好,有甘薯独特的香气,口感细腻爽滑,得到了较高的感官评分.

    高压均质甘薯饮料稳定性多酚多糖感官评价

    甘薯sporamin蛋白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正国李文强孙成羽黎宁...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Sporamin是一种从甘薯块根中提取的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近年来在癌症的治疗研究中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sporamin在抑制不同类型癌症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在结直肠癌、胰腺癌、舌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研究发现,sporamin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影响癌细胞,包括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VEGF表达、促进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水解酶的活性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尤其是在抑制结直肠癌的研究中,sporamin显示出显著的抗癌活性,表明该蛋白为一种潜在的天然抗癌药物.尽管sporamin在细胞和动物实验中表现出诸多积极的抗癌作用,但其临床应用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本文综合分析了当前关于sporamin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sporamin结直肠癌胰腺癌舌癌食管鳞状细胞癌

    DoS攻击下四元数神经网络实际固定时间聚类同步

    印邵胜胡元发刘小洋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DoS(Denial-of-Service,拒绝服务)攻击下受扰的四元数神经网络实际固定时间聚类同步问题.给出新的固定时间稳定性引理,设计全新的控制器,得到DoS攻击下四元数神经网络实际固定时间聚类同步的充分性条件.通过引入四元数意义下的符号函数,避免了将四元数神经网络分解为4个实值子系统,解决了四元数神经网络实际固定时间聚类同步问题.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有效性.

    四元数神经网络固定时间同步聚类同步拒绝服务攻击

    有机过氧化物自加速分解温度的神经网络研究

    秦正龙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有机过氧化物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与其结构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计算了46种有机过氧化物的分子形状指数(nK)和电性距离矢量指数(Mi).通过筛选优化,得到分子形状指数的2K、3K、4K及电性距离矢量指数的M9、M21、M26、M27、M33,共8个结构参数,并将它们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变量,有机过氧化物SADT作为输出层变量,采用8:4:1的网络结构,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定量结构与性质关系(QSPR)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其总相关系数为0.997,自加速分解温度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平均误差仅为0.9 ℃,优于文献方法.结果表明,有机过氧化物自加速分解温度与8种结构参数之间呈现良好的非线性关系.

    有机过氧化物自加速分解温度分子形状指数电性距离矢量指数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神经网络

    基于碎屑重矿物物源分析的苏北盆地上新世-第四纪盆地演化

    岳伟刘佳虹王媛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生代以来,苏北盆地广泛发育一套连续沉积的松散陆源地层,蕴含丰富的古环境信息,该地层对研究新构造运动控制下的盆地演化及河流水系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宽广粒级分析方法,对苏北盆地上新世地层中的碎屑重矿物开展定量分析,探讨其物源来重建盆地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苏北盆地上新统中的重矿物组合为绿帘石-褐铁矿-钛铁矿,特征矿物为石榴石,指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苏北盆地周边(滨海隆起、宁镇山脉)和长江下游地区(皖南、江淮、浙江).苏北盆地从上新世晚期开始重矿物发生突变,上覆的第四系沉积物中的重矿物表现出明显的广流域物源特征,与现代长江河流表层沉积物物源相似.由此推断,随着新构造运动的持续,长江下游沉积中心从上新世开始逐渐由苏北盆地向南转移,逐渐演变成近现代的三角洲沉积体系.

    物源分析重矿物盆地演化长江河道迁移

    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山东省为例

    肖铁桥崔玲杨婷张少杰...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山东省1980年代、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视角,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山东省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转型特征,运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生态贡献率定量分析山东省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山东省"三生"空间的地域分布差异显著.生产空间分布广泛,农业生产用地面积最大,生活空间呈持续扩张趋势,生态空间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中南部和东部的丘陵地区;2)土地利用转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各市县在其周围扩张引起的城镇和农村生活用地对农业生产用地的侵占;3)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整体呈现"东部高、中部较高、西部低"的格局;4)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恶化同时存在,且恶化的程度大于改善的程度.

    土地利用转型"三生"空间生态环境效应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生态贡献率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