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郭丕斌

双月刊

1671-1491

YZSF@chinajournal.net.cn

0350-3048243

034000

山西省忻州市和平西街10号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师范性、地方性、学术性为特色。内容严谨丰富、格调高雅,在保证学术论文规范性的基础上追求形式完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代国到代州

    刘淮南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商周的代国,经赵国和秦朝的代郡以及两汉和北朝的多个代国,到隋朝的代州,间以雁门郡的几次迁徙,代国、代郡和雁门郡在社会动荡中有过多次的变动.代地之变迁,既显示着政治格局、民族关系的变化,也意味着战略态势和行政区划的不同,况且"代"也有着不同的内涵.而代州的最后定位以及州城的最后完善,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代国雁门郡上馆城代州

    技术支撑与象征意义:唐宋时期五台山佛教金属运用研究

    郭薇王涛
    11-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宋是五台山文殊道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时随着佛教的兴盛,五台山出现了各种佛教金属器物,既有实际生活中确实运用的,也有僧众幻化想象使用的.它们形状各异,工艺精湛,与彼时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与此同时,五台山佛教金属的运用也表达出浓郁的高贵、恒久的佛法精神和较为强烈的护佑政权的政治象征意蕴.

    唐宋五台山佛教金属技术支撑象征意义

    多维并进:如何开展史学论文的写作

    袁文科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史学论文是针对特定的研究对象或问题,使用规范的术语、范式、体系撰写的学术文章.史学论文写作能否成功通常取决于选题、史料、文字表达、逻辑结构、问题意识等诸多方面,还与作者的学术素养、知识储备有关,同时也受科研条件、学术环境、写作训练的影响.目前,史学论文写作中主要存在选题失当、主题不明、学术史评述失焦、问题意识淡薄、文字功底薄弱、史料简单堆砌、逻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多与研究者缺乏写作训练与规范意识有关.为此,开展科学的写作训练,坚持严谨规范的写作态度,把握论文写作中的多维要点,才能提高写作能力与论文质量.

    史学论文论文写作选题问题意识史料处理文字表述

    大连方言中程度范畴构式"XA"式

    赵建军王水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实例对大连方言中的程度范畴构式"XA"式的结构、意义和来源进行分析,探究大连方言程度范畴的特点.从结构看,"XA"构式中的"X"多是意义虚化的单音节字,"A"多是单音节形容词;"X"和"A"的结合是约定俗成而非普遍的.从意义看,"XA"构式多具有较强的主观感情色彩或形象色彩,表示的程度很深;从来源看,"XA"构式中的"X"主要来源于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作为前缀发生语法化.大连方言的"XA"构式与东北官话和冀鲁官话中的同类构式具有密切关系,与南方方言中的同类构式存在较大差异.

    大连方言程度范畴构式XA

    忻州地方俗语所反映的方言语音特点分析

    王彩文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忻州俗语志》所整理的2 725 条反映忻州地方特色的俗语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在反映忻州方言音系特点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声母方面全浊声母今读送气、知系声母与精组声母合流、疑影母今读鼻音母等特点均可在方言俗语中得以反映.韵母方面宕江摄文读与咸山合流,白读与果假摄合流、深臻曾梗通等五摄韵尾的合流、曾梗白读与止蟹合流等特点亦可在方言俗语中找到佐证.声调方面忻州方言最突出的特点为平声与上声合流,今读[313],我们亦可辅以相关俗语加以阐述.

    忻州方言俗语语音特点

    大同方言詈辞"□[x?u423]"缀本字考

    张珍妮黄思贤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同方言中,有多种形式的詈辞,其中有一种以"□[xəu423]"为类词缀的詈词,"□[xəu423]"位于词末,形成"X+□[xəu423]"的结构.在以往文献中,这一类词缀一般用"猴"字表示,故此类词常描写为"X猴".虽然该类词缀有了记录字,但是目前学界尚未对这一本字进行深入考证,缺乏说服力.文章从语音和语义两方面出发,通过田野调查和综合比较,认为这一类词缀的本字确为"猴"字.

    大同方言本字詈辞

    延安整风运动前党在思想上勇于自我革命之路的探索——以《毛泽东选集》第一、二卷著作为例

    梁宝伟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党的成立到延安整风运动前,党勇于在思想上不断自我革命,走向自觉.《毛泽东选集》第一、二卷中的著作反映了这一过程.在这些著作中,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廓清了党加强思想建设的原因、对象、主体骨干、运用工具、核心要求以及目的等内容,为延安整风运动积累了经验.这一过程为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示,要求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历史自觉,在思想上勇于自我革命.

    中国共产党延安整风运动自我革命思想自觉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三维审视

    汪金英潘祖贤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奋斗精神是中国精神内涵的生动体现,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是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从内容维度看,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奋斗方向、奋斗自觉、奋斗意志、奋斗本领等;从价值维度看,其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风貌新风尚,引导大学生立志做新时代好青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实践维度看,应通过开展习近平青年奋斗观教育、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劳动教育等方式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路径

    "两个结合"视野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

    贾宜凡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丰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文化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国际传播实践中,存在语言沟通障碍以及传播媒介渠道单一化、解读中华文化符号中的误解以及污名化、国际教育和学术认知的主观性等局限性.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强调人的社会性和群体观念、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注重历史发展规律等方面都有许多相通之处.因此,在"两个结合"视野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要从提升国际传播的软实力、创新传播方式与手段、引导国际社会正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入手.

    "两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对外文化交流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及解决对策

    肖亚鑫郭昌荣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深刻影响.以网络为媒介进行思政教育不仅是高校履行立德树人使命的一种创新尝试,也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的有效策略.如何推动网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相互融合,并实现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最大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文章首先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涵义进行分析,并揭示加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进而分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提出相应建议,为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创新开展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