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行政与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行政与法
行政与法

张力

月刊

1007-8207

xzyf-001@163.com

0431-85885485 85885486 85885487

130012

长春市前进大街1299号

行政与法/Jour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 Law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坚持正确方向追踪社会热点,探讨行政科学理论,关注法学研究为办刊理念,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管理水平和技能,研究和探索行政管理与法律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讲究知识性、可读性,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广大教师及科研人员提供展示科研成果的阵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美国行政法中政策声明制定程序及启示

    宋华琳赵景尧
    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大量的指导性文件,其在法律效力和功能上与美国的政策声明相似.政策声明是美国行政规则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律效力方面,政策声明不具有法律拘束力和法律效果,但可能产生事实上的拘束效果.在制定程序方面,政策声明虽豁免适用《联邦行政程序法》第553节规定的通告评论程序,但在实践中经历了加强程序控制、反思过度正式化的程序、关注制定程序电子化和灵活性的发展历程,折射出美国国家机关持续在行政效率与民主价值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在类型化的基础上,政策声明的制定可能经历启动、拟定草案、审查、公众评论、公布最终规则和后评估等具体环节.政策声明制定程序受到法院的一定控制,法院可以对行政机关拒绝公众请愿的决定、通告评论、公布最终规则等重要程序进行审查.可借鉴美国政策声明制定程序的规范要求与实践经验,完善我国指导性文件的制定程序,注重指导性文件制定程序的规范性与灵活性,通过前评估与后评估程序发挥行政自我拘束作用.

    政策声明规则制定公众参与司法审查

    应然·实然·话语:新时代坚定制度自信的逻辑意蕴

    杨彬彬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度自信"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强大力量和治理效能而提出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体现了制度自视与制度自信之间的逻辑关系,展现了中国之治与中国之制之间的辩证逻辑,反映了制度认同与制度自觉的价值要求.从价值应然逻辑来讲,作为价值应然的制度自信具有先验教育意义、价值引导意义和政治规范意义,从理念认识、价值导向、政治原则视角理解制度自信,突出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属性制度中的绝对优势.从经验实然逻辑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比较优势,体现了制度自信在时间范畴上的制度属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比较优势,体现了制度自信在空间范畴上的制度形态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比较优势,体现了制度自信在文明范畴上的制度路径优势.从话语表达逻辑来讲,制度自信话语是新型制度体系、新型治理体系和新型道路的表达媒介,具有阐释功能、传播功能、教育功能.制度自信话语是制度自信理论的阐释介质,制度自信认同影响制度自信话语现实建构,制度自信话语对制度自信理念起反塑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价值应然经验实然话语表达

    我国家庭养老照料研究的进展、反思与展望

    龙玉其解继红
    3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家庭养老照料研究主要包括家庭在养老照料中的作用、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养老照料的影响、家庭养老照料的现实困境、支持体系等方面.现有研究的文献数量快速增长,重点关注家庭养老照料的现实压力,以社会学研究方法为主,体现了家庭变迁与文化传统,研究结论既有共识也有分歧.现有研究对家庭养老照料的需求识别、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理论基础、照料意愿、照料能力、支持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家庭养老照料研究:历史、现实与未来相结合,不同机构与团队相结合,被照料者与照料者研究相结合,理论、实践与政策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学科方法相结合,宏观、中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积极探求家庭养老照料的中国方案与中国策略.

    家庭养老照料意愿能力支持体系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智慧养老政策内容研究——基于中央层面政策文本的分析

    柳亦博王若彤
    4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智慧养老越来越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缓解养老矛盾的重要发展方向.政策工具是公共政策分析最基本的单位,政策主题则是政策文本的核心内容,通过构建"政策工具-政策主题"二维分析框架,运用政策计量法、内容分析法,对我国76份中央层面的智慧养老政策文本进行清洗、编码与分析,识别智慧养老政策工具的类型分布,结合LDA主题模型提取智慧养老政策主题.研究发现,在政策工具的应用上,我国智慧养老政策工具使用并不均衡,呈现"强供给"的特征.此外,研究还识别出智慧养老模式、智慧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环境建设、智慧养老标准以及智慧养老试点共五类政策主题.基于此分析,提出改善我国智慧养老政策的建议:一是加强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完善智慧养老政策体系;二是合理布置政策工具,发挥最优政策合力;三是扩大智慧养老政策覆盖面,丰富智慧养老政策主题.

    智慧养老政策工具政策文本LDA主题模型

    地方政府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行为逻辑——一个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代凯
    5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推进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解决"悬空老人"、残疾人等群体上下楼难题的重要举措.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加装电梯前期业主之间的利益分歧与矛盾化解的研究,缺少对加装电梯工程审批阶段、建设安装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相关问题的分析.本文基于交易费用经济学分析框架,以广州市为例,研究地方政府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行为逻辑.研究发现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要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组织优势,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破解公共事务治理难题.采用混合治理模式,针对高低层业主,疏解群众利益协调难问题;采用科层治理模式,聚焦政府职能部门,破解规划方案审批难问题;采用市场治理模式,关注业主与电梯厂商、施工单位、物管公司关系,化解工程建设施工难、后续管养维护难问题.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政府行为社会治理

    老旧小区居民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价值共创逻辑与优化策略——以青岛市Z社区为例

    戴祥玉张暖
    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既是深入推进老旧小区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打通厨余垃圾处理"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之举,也是创建绿色社区的必然要求.基于价值共创理论视角和青岛市Z社区的个案研究,老旧小区居民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价值共创逻辑包括社会价值共创、知识价值共创和文化价值共创三个方面,同时因尚未形成稳固的治理共同体、常态化的知识更新机制和系统化的制度体系而面临价值共创的可持续性挑战.提升老旧小区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实践效能,还需加快构建治理共同体、提升绿色活动认同感并强化制度和技术的驱动效应,进而提升老旧小区居民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社会价值共创活力、知识价值共创能力和文化价值共创效力.

    老旧小区居民厨余垃圾垃圾资源化利用价值共创

    诉源治理视阈下我国调解机制现状及优化

    李卫国谌锦华
    8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司法审判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有效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应当通过发挥调解机制的作用来强化诉源治理,避免大量纠纷涌进法院.我国当前存在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及其他调解等众多调解类型,但调解重叠设置与分工不均衡、调解效力不强、调解专门人才匮乏与调解保障措施不足等问题也是必须正视的事实.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应充分利用调解联动体系、建全调解引导机制、鼓励个人调解机构成立来理顺各类调解间的关系以避免过度重叠与分工不均;其次,需优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管辖与审查方式进而增强调解效力、完善调解人才培养机制与建立调解员职业荣誉制度等来突破人才匮乏与保障不足的困境;最后,运用信息科技搭建统一电子调解平台、电子备案制度进一步为调解提质赋能.

    诉源治理调解机制纠纷解决调解保障

    人民法庭参与乡村诉源治理的定位、困境与出路

    姚澍
    9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诉源治理的重点在基层,人民法庭贴近人民群众,参与诉源治理具有天然优势,是乡村诉源治理的重要主体,其与政府等主体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共同参与诉源治理.在人民法庭参与诉源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着"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乡村纠纷化解难度大、复合型的乡村法官短缺以及诉源治理合力不足等问题.有必要通过将治理理念融入司法裁判、协调人民法庭和其他主体的关系、加强智慧科技手段的使用以及加大立法供给等方式来提升诉源治理的成效.

    人民法庭诉源治理乡村社会治理

    政府自动化决策责任认定的法理逻辑与限度廓清

    苏稳
    104-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府自动化决策是一种由人工智能参与,部分或者完全取代行政主体参与,实现行政行为过程的自动化、无人化甚至智能化,从而产生对外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行政自动化决策在提升行政效率、坚守决策中立等方面意义凸出,但仍暴露出诸多不敷适用之处,尤其表现在责任认定标准存疑、责任主体识别困难、责任范围划分模糊以及侵权赔偿标准混乱等.基于此,当前应依据实际参与原则与契约自由理念厘清政府自动化决策的责任主体,明确政府自动化决策的责任范围,健全政府自动化决策的监督评估机制,形塑以算法解释权、算法拒绝权、损害评估标准为核心的救济机制.

    政府自动化决策行政效率责任认定责任主体责任范围

    整体智治理念下县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逻辑基础与规制路径——基于对龙港市"一支队伍管执法"的观察

    付翠莲刘炎灵
    11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践中,"一支队伍管执法"主要集中在乡镇(街道)层级,县域"一支队伍管执法"是龙港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探索的创新实践.龙港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遵循"不建机构建机制,不增层级增协同"的原则,遵循条块协同、整体智治理念,将专业化、数字化、科学化嵌入改革全过程,使法治、协同、效能、服务为民等价值属性统一于县域行政执法领域,形成独具特色的"市直管社区"综合行政执法地方实践.整体智治作为政府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基层治理模式的创新实践,其核心逻辑表现为将制度和技术嵌入治理过程,重置治理结构、重整治理资源、提升治理质效.构建综合行政执法整体智治的治理机制,通过"执法队伍—执法手段—执法程序—执法监督"全过程闭环、多维度规制路径,能够有效破解当前县域"一支队伍管执法"在执法理念、体系构建、体制重整、规范配套及队伍能力尚存短板的难题,保障县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效.

    整体智治综合行政执法"一支队伍管执法"县域龙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