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马海平

季刊

1004-602X

yszr@chinajournal.net.cn

0911-2332076

716000

延安市杨家岭延安大学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2年,现为国际开本,96页,季刊。本刊倡导科技创新,促进自然科学学术文化交流,努力为本校自然科学教学科研事业乃至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贡献力量。其版面设计、装帧、印刷美观大方。是我校乃至全国的自然科学、科研工作者成果展示的一个很好的学术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玉米纹枯病菌菌核形成相关基因CYP450表达特性分析

    刘博任启峰贺妍刘阳...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从立枯丝核菌菌核形成探寻纹枯病防治方法,试验从田间采集玉米纹枯病发病植株,分离纯化立枯丝核菌菌株.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CYP450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可知CYP450可能是一种亲水性蛋白且不存在跨膜序列,由397个氨基酸共同编码,含有信号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立枯丝核菌CYP450基因菌核形成过程中基因表达量变化进行研究,探寻CYP450基因在菌核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分析结果显示CYP450基因在菌核形成过程中表达量有显著差异,其中在菌丝时期表达量低,菌核形成后表达量有逐渐增高趋势,即在立枯丝核菌菌核形成过程中,CYP450可能参与了玉米纹枯病菌菌核的形成,该结果为玉米纹枯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立枯丝核菌CYP450基因表达量菌核玉米纹枯病

    非运动型红球菌OS62-1在紫花苜蓿根系吸附及迁移

    柳晓东刘鑫慧姜影影王佳敏...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非运动型红球菌OS62-1(Rhodococcus sp.OS62-1)在紫花苜蓿根系吸附及迁移情况.采用扫描电镜及梯度稀释涂平板方法观察并统计OS62-1在紫花苜蓿根系的吸附情况;利用梯度稀释涂平板的方法研究OS62-1在不同土壤及联合修复体系中的迁移情况;利用红外测油仪对不同深度石油污染土壤的残留石油浓度进行测定,探究不同修复方式对不同深度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菌株OS62-1能够有效吸附到紫花苜蓿根系,菌落计数统计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根系对OS62-1的吸附数量约为(7.7±1.0)×103 CFU/mm2(Colony forming units).菌株OS62-1在未污染土壤中迁移能力远高于石油污染土壤,在未污染土壤中OS62-1在第7 d时已迁移到6 cm深度,而在石油污染土壤中仅迁移到2 cm深度.在污染土壤中紫花苜蓿根际检测到菌株OS62-1,但是在根系未达到的深度没有检测的OS62-1.经过11 d的修复,单接菌及联合修复处理石油污染土残留石油浓度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处理组各深度土壤石油残留浓度都低于对照组.非运动型红球菌OS62-1能够吸附到紫花苜蓿根系并随之进行迁移,进而提高联合修复体系石油污染修复效率.

    非运动型细菌迁移石油污染微生物修复吸附紫花苜蓿

    陕北野生羊肚菌菌核形成中氧化应激影响的初步探索

    赵瑞华姜淑婧刘奕繁贺晓龙...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氧化应激对陕北野生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采用平板培养法,初步探讨温度、pH、过氧化氢、抗坏血酸(强抗氧化剂)、苯甲酸钠(羟基自由基清除剂)和L-半胱氨酸(巯基化合物)等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并对菌丝和菌核中过氧化氢浓度和过氧化氢酶活力进行了检测.结果可知,实验菌株形成菌核的最适温度是20℃,最佳pH为6;过氧化氢在适当浓度下可促进菌核形成;活性氧自由基清除剂则可消除胞内的氧化应激而抑制菌核形成,抗坏血酸、苯甲酸钠和L-半胱氨酸对菌丝生长和菌核发生均有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抗坏血酸抑制菌核形成的效果最强;菌核中过氧化氢浓度明显低于菌丝,但过氧化氢酶活力则明显高于菌丝.因此,外界条件的变化可导致菌丝细胞中活性氧浓度的改变,活性氧升高到一定浓度会促使胞内产生氧化应激,进而菌丝细胞分化形成菌核.

    羊肚菌氧化应激菌丝生长菌核形成

    重金属铅对桑树种子萌发胁迫及缓解作用研究

    董小龙张敏娟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旨在探讨桑树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作为修复植物的潜力,特别是评估其对铅(Pb)污染的耐受性和适应性.首先确定了桑树种子萌发的最佳预处理条件,随后通过实验观察了不同浓度Pb对桑树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此外,为了评估缓解Pb胁迫的可能性,研究还进行了使用EDTA和SDS的缓解实验,测试其对桑树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铅对桑树种子萌发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随着Pb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同时,EDTA和SDS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Pb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桑树对Pb胁迫的响应机制提供了基础.

    重金属元素种子萌发Pb胁迫抑制桑树

    基于MaxEnt模型的陕北林区黄喉貂潜在适宜生境评估

    赵玥朱晓雅李卫强韩兴华...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是分布于陕北区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中型食肉动物,它的生存和繁衍可以反映这一地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了解陕北林区黄喉貂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及生境需求,2020年至2023年,以陕北林区为研究区域,结合自动相机监测的黄喉貂分布点数据及提取环境变量数据,建立物种分布模型,对陕北林区黄喉貂潜在适宜栖息地的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并分析影响黄喉貂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模型精度进行交叉验证发现,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真实技巧统计TSS为0.91,模型拟合优秀,结果可靠;研究发现森林面积和最冷季度的降水量是影响黄喉貂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陕北拥有黄喉貂低潜在适生区面积为24 265 km2,中潜在适生区面积为14 088 km2,以及高潜在适生区面积为3 325 km2,核心分布区主要集中在黄龙山林区,而西部劳山林区栖息地破碎化较严重.本研究首次明确了陕北地区黄喉貂的分布情况和主要影响因子,为野生动物进一步的管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黄喉貂最大熵模型环境因子适宜栖息地

    施加鸡粪水热炭液氮肥后土壤有机质、菌群和种子发芽指数的动态变化

    黄华刘小艳单显莹郭堤...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畜禽粪便水热炭液是一种新兴的水溶性有机肥.然而,炭液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毒性物质,尚不清楚土壤细菌能否快速降解炭液毒性物质,避免再次耕种时的种子发芽抑制.本实验研究了施加鸡粪炭液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DOC)、细菌群落和水浸液后莴苣种子发芽指数(GI)在5~90 d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炭液迅速降低了土壤菌群多样性,增强了菌群碳水化合物、脂和多糖代谢活动.在5~30 d,低分子量DOC降解,菌群多样性和代谢功能恢复;高分子量DOC相对增高,GI达到最低值59.62%.在30~90 d,高分子量DOC降解,GI提高至92.09%.本研究发现炭液抑制种子发芽组分会逐渐被土壤细菌降解,证实了炭液肥料化利用的安全性.

    畜禽粪便水热炭液氮肥有机质细菌群落种子发芽指数

    空气泡沫驱技术在M区块的驱油效果及储层影响因素分析

    王丽影马煜洋王芳孙宇涵...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系统评价空气泡沫驱技术在M区块的驱油效果,选取M区块49个注空气泡沫井组进行递减率和控水效果分析,并利用测井曲线划分各层单砂体,分析储层因素对油井受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泡沫驱具有较好的稳油控水作用,88%的生产井在泡沫驱中受益,含水率稳中有降,稳油效果明显;不受效井受单砂体展布影响较大,主要分布在单砂体边部;即便是连通储层,当储层渗透率低于一定数值时驱油效果不理想;非均质性强的储层转空气泡沫驱后稳油降水效果明显.生产动态资料表明,泡沫驱适用于低渗透储层,但注入井应尽量选在连通性及物性较好的主河道砂体中,尤其是由非均质性引起的含水快速上升的井,驱替效果明显,单砂体边部的井组由于连通性差,渗透率低,驱油效果将大大降低.该研究可为空气泡沫驱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推广提供技术借鉴.

    空气泡沫驱单砂体超低渗透油田非均质性延长油田

    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适应性研究

    续化蕾江厚顺汪杰赵康佳...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合物微球是目前低渗透油田广泛应用的一种能够提高水驱采收率的深部调剖剂.以长庆X46试验区块为研究对象,预测增油量与可采储量,结合关键注入参数,对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适应性进行分析,绘制了聚合物微球调剖效果影响因素图版,明确最佳调剖参数,并结合流线模拟软件验证试验X46区块结论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试验区推荐采用微球浓度为0.50%,将注入量控制在1 500~2 000 m3的范围内.微球的粒径应设定为100 nm,最佳注入时机应确保含水率维持在40%~70%之间.该研究可为该油田深部调剖措施以及类似油田高含水后期的开发调整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低渗透油藏微球调剖适应性分析注入时机

    方程Z(n2)=φe(SL(n2))(e=3,4)的可解性

    牛家星高丽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伪Smarandache函数、Smarandache LCM函数、广义Euler函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初等方法和技巧,讨论了当e=3,4时,方程Z(n2)=φe(SL(n2))的可解性,对方程Z(n2)=φe(SL(n))的求解作进一步推广,得到Z(n2)=φe(SL(n2))无正整数解的结论.研究结果丰富了这类方程可解性的研究内容.

    伪Smarandache函数SmarandacheLCM函数广义Euler函数

    非光滑多目标优化鲁棒近似解的最优性和鞍点定理

    吴浩李向有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强凸函数,定义了广义强伪拟凸函数,并在广义强凸性和Slater约束的假设条件下,研究了具有不确定参数的非光滑多目标优化问题,给出多目标优化问题可行解成为鲁棒(弱)有效解和鲁棒ε-拟弱有效解的最优性充分条件;建立鞍点定理,得到了弱鞍点与原优化ε-拟弱有效解的等价性.在更弱的广义凸性下推广了多目标鲁棒优化问题的最优性条件和鞍点条件.

    多目标优化最优性条件广义强凸函数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