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廉振民

季刊

1672-2639

ydyxb1039@sina.com

0911-2881039

716000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核酸类药物的修饰和靶向递送研究进展

    刘林李伟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核酸类药物是在基因水平上发挥作用的小RNA分子,包括小干扰RNA、反义寡核苷酸、核酸适配体、微RNA等.小核酸类药物研发中面临易被核酸酶降解、半衰期短、易被血液循环中的免疫细胞识别、跨膜转运困难等难题.利用化学修饰和末端修饰可提高小核酸的抗酶解能力和稳定性,延长半衰期,降低免疫原性,提高靶向性.利用核酸类药物载体可协助核酸类药物到达病灶,增加靶向性,并实现溶酶体逃逸,提高药效.常用的载体包括病毒载体、脂质体、无机纳米粒子、聚合物纳米粒子和外泌体等.本文综述小核酸药物的修饰和递送技术研究进展,探讨提高小核酸类药物药效和靶向性的策略,以期为小核酸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转化提供参考.

    小核酸类药物化学修饰末端修饰小核酸递送载体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姜黄素改善心肌纤维化作用机制

    闫保娥肖静方敏朱敏杰...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网络药理学结合实验验证探究姜黄素(curcumin,Cur)改善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药物及疾病相关数据集筛选获取Cur和MF相关基因,借助STRING平台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根据拓扑特征值筛选获得核心靶点,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与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姜黄素-靶点-通路"网络.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将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line)、异丙肾上腺素组(isoproterenol,ISO)、ISO+姜黄素组(ISO+Cur).Saline组小鼠每日颈部皮下注射等体积0.9%生理盐水,其余两组小鼠均采用皮下注射2.5 mg/kg·d ISO(0.9%生理盐水溶解)建立MF小鼠模型.ISO+Cur组小鼠同期给予Cur混悬液150 mg/kg·d灌胃3周.采用病理染色与RT-qPCR验证Cur对纤维化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 共获得 84 个Cur治疗MF的潜在靶点,其中包括类固醇受体共激活因子(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SRC)、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B1,AKT1)、热激蛋白90AA1(heat shock protein 90AA1,HSP90AA1)、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ESR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16个核心基因.GO分析显示,上述靶点与激素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及激酶活性调控等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KEGG结果提示,Cur改善MF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等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Cur与8个核心靶点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HE与Masson染色显示,与ISO造模组比较,Cur干预后小鼠心肌间胶原纤维沉积减少,纤维化基因α-SMA、Col1α1及TGFβ mRNA表达下调,抗氧化基因HO-1 mRNA表达上调,心室重构基因Nppa、Nppb mRNA转录水平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 Cur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抑制心脏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改善MF,为临床使用及后续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姜黄素心肌纤维化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氧化应激

    WIP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MYLK3的相关性研究

    张羽佳高峰王云静张英英...
    19-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ld-type P53-induced phosphatase1,WIP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肌球蛋白轻链激酶3(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 3,MYLK3)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WIP1及MYLK3在65对OSCC及癌旁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并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对WIP1在OSCC中的表达加以验证.分析WIP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及其与MYLK3的相关性.结果 WIP1在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口腔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47.7%vs 24.6%,P<0.05);对TCGA数据库32对OSCC及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分析显示,WIP1与MYLK3在OSCC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二者在癌旁正常口腔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WIP1在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在高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86.7%vs 36.0%,P<0.05);WIP1在伴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90.0%vs 40.0%,P<0.05);WIP1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WIP1与MYLK3在OS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1,P<0.001).结论 WIP1在OSCC的发生、发展、分化及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判断OSCC发生、发展及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新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YLK3在OSCC中的正协同作用有关.

    口腔鳞状细胞癌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肌球蛋白轻链激酶3免疫组织化学生物学标志物

    基于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分析肠道菌群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之间的因果关系

    卢传丹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探索肠道菌群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肠道菌群遗传数据全基因组关联统计学显著性意义水平设置为P<1×10-5以及r2=0.001和clumping 距离=10 000 kb以消除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剩余的强相关联且独立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作为遗传工具变量(instrumental variants,IV)用于MR分析.敏感性分析包括MR-PRESSO global检验、MR-Egger intercept检验、Cochran's Q 检验和留一法.结果 总共8种肠道微生物群包含109个SNP被纳入研究.结果 显示包括Bacteroidetes门、Bacteroidia纲、Bacteroidales目、Anaerotruncus属、Eubacterium hallii group属、Family XIII UCG001属和Intestinibacter属均与AA发病风险呈正相关(ORIVW=1.343,95%CI 1.030~1.752,PIVW=0.029;ORIVW=1.386,95%CI 1.094~1.757,PIVW=0.007;ORIVW=1.386,95%CI 1.094~1.757,PIVW=0.007;ORIVW=1.365,95%CI 1.036~1.799,PIVW=0.027;ORIVW=1.224,95%CI 1.008~1.488,PIVW=0.042;ORIVW=1.399,95%CI 1.085~1.804,PIVW=0.010;ORIVW=1.244,95%CI 1.034~1.497,PIVW=0.021).相反,Parasutterella属与AA发病风险呈负相关(ORIVW=0.835,95%CI 0.703-0.992,PIVW=0.041).逆向MR没有观察到AA对肠道菌群存在因果效应.结论 两样本MR方法证实肠道菌群对AA存在潜在的因果作用,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肠道菌群再生障碍性贫血孟德尔随机化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工具变量

    牛奶外泌体促进新生幼鼠免疫系统发育的研究

    吴楠叶俊
    31-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牛奶外泌体对新生幼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超高速离心法分离并鉴定牛奶外泌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牛奶外泌体中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浓度;36只7日龄KM新生幼鼠随机分为母乳组、奶粉组和奶粉+牛奶外泌体组,每组12只,连续喂养14 d.分别在第7天和第14天各处死6只KM幼鼠,收集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测,ELISA检测血清中IgG、IgA、IgM、TGF-β和EGF浓度.结果 ELISA结果表明牛奶外泌体中含有IgG、IgA、IgM、TGF-β和EGF.相较母乳组和奶粉+牛奶外泌体组,奶粉组第7天和第14天幼鼠血清IgG、IgA、IgM的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与奶粉组对比,奶粉+牛奶外泌体组幼鼠血清IgG、IgA、IgM的浓度均显著性升高(P<0.05).TGF-β和EGF的含量变化不明显.血常规结果表明奶粉组的血红蛋白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比容和血小板显著上升(P<0.05),奶粉+外泌体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 牛奶外泌体中含有IgG、IgA、IgM、TGF-β和EGF,且能促进奶粉喂养幼鼠的免疫因子表达,增强新生幼鼠的免疫能力.

    牛奶外泌体IgGIgAIgM免疫系统发育

    SLC29A1在泛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寇茜睿沈慧邵琳鑫张静...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溶质载体家族1号基因(solute carrier family 29 member 1,SLC29A1,ENT1)在泛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数据库分析SLC29A1在泛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患者生存期、免疫浸润、免疫检查点、肿瘤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性、趋化因子及趋化因子受体的关系,并分析SLC29A1在泛癌中的突变特征及SLC29A1与泛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SLC29A1在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MBLGG)、脑低级别胶质瘤(lower-grade glioma,LGG)等13种肿瘤中呈显著高表达;而在子宫内膜癌(uterine corpus endometrial carcinoma,UCEC)、宫颈鳞癌和腺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CESC)、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等18种肿瘤中呈显著低表达.且SLC29A1表达水平与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患者预后呈正相关,而与LGG患者预后呈负相关.SLC29A1在前列腺癌(prostate adenocarcinoma,PRAD)中的表达水平越高,免疫细胞浸润程度越高,基质评分、免疫评分和基质免疫评分越高.SLC29A1在PRAD中与大多数免疫检查点相关基因呈正相关,而在胸腺癌(thymoma,THYM)中与ENTPD1、TLR4等免疫激活因子呈负相关.SLC29A1在间皮瘤(mesothelioma,MESO)中与趋化因子CX3CL1呈显著正相关,而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中与趋化因子受体CXCR2呈显著正相关.SLC29A1在GBMLGG、LGG中与肿瘤突变负荷显著正相关,而在胃腺癌(stomach adenocarcinoma,STAD)中与肿瘤突变负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显著负相关.SLC29A1在食管腺癌患者突变频率最高,且在大多数肿瘤中SLC29A1均与DNA损伤呈正相关.结论 SLC29A1与多种肿瘤的预后、免疫浸润、免疫检查点、肿瘤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性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等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成为富有前景的肿瘤治疗靶点.

    SLC29A1泛癌表达水平

    寒喘祖帕颗粒辅助治疗肺肾气虚证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闫艳君马威张娟娟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肺肾气虚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经寒喘祖帕颗粒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开封市第三人民医院(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3例肺肾气虚证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接受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观察组(32例)接受寒喘祖帕颗粒辅助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呼气峰值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炎性因子[血清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比较,观察组(96.88%)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aO2较高,PaCO2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EF、FVC、MVV、FEV1均较高,血清LTB4、TNF-α、PCT、Gal-3水平均较低(P<0.05).结论 寒喘祖帕颗粒辅助治疗肺肾气虚证COPD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恢复患者血气、肺功能,抑制血清炎性因子表达,促进临床症状改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肾气虚证寒喘祖帕颗粒复方异丙托溴铵肺功能血气指标炎性因子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手术中的应用

    高超豆涛涛张西安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西安市第九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急性脑梗死介入手术的患者,筛选其中心源性栓塞并采用术中电生理监测病例40例,比较患者术前、术中、术后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均进行了血管内治疗,并成功取出血栓,术前患者的患侧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较健侧均出现波幅不同程度下降,术后波幅恢复超50%者23例,恢复超30%者15例,2例未见明显恢复;术后3个月内NIHSS评分好转38例,无改善1例,死亡1例.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手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能有效地判断患者术前神经功能状态及术后恢复预期,提高手术有效性,对后期康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神经电生理急性脑梗死介入手术诱发电位

    CNV-seq结合STR技术在稽留流产遗传学病因分析中的应用

    解雁飞李红梅巴凌新杜伟平...
    54-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将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技术与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技术联合应用于稽留流产患者流产组织遗传学病因分析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因"胚胎停育"而终止妊娠的49例稽留流产患者进行CNV-seq技术和STR分型技术的联合检测.结果 研究发现孕妇流产次数≥2次组的胚胎染色体异常率明显高于流产次数<2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1%vs 30.0%,P<0.05),而高龄孕妇组与非高龄孕妇组的胚胎染色体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vs 66.7%,P>0.05).在49例流产物中,CNV-seq结合STR技术共检出34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69.4%(34/49).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有20例,包括13例非整倍体,5例多倍体(STR技术)和2例嵌合体;染色体结构异常共有14例,其中5例检出为致病性CNV.此外,还检测到了10例临床意义不明(variants of uncertain significance,VUS)的CNV.结论 将低深度CNV-seq技术与STR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弥补稽留流产的染色体核型分辨率低和培养难度大等缺点,并提高检测稽留流产胚胎异常染色体的能力,明确稽留流产的遗传学病因,为再次妊娠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拷贝数变异测序流产遗传病因学短串联重复序列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血栓弹力图及RDW-CV、NLR、MLR、SII等指标变化情况

    藏小晴薛娇陈国梁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mography,TEG)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RDW-CV)、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 lymphocyte ratio,MLR)以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凝血相关指标及炎症相关指标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风险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 2021年3月1日至2024年3月1日在延安市人民医院产科住院的孕妇临床资料168例.比较瘢痕子宫不同妊娠阶段TEG及RDW-CV、NLR、MLR、SII等炎症指标的变化;比较瘢痕子宫孕妇与健康孕妇TEG及RDW-CV、NLR、MLR、SII等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瘢痕子宫孕妇中,与中孕组相比,晚孕组孕妇TEG中的R值增加,Angle角、MA值减少(均P<0.05);NLR、MLR增高(P<0.05).瘢痕子宫孕妇与健康孕妇相比,瘢痕子宫TEG中的R值、K值、Angle角、M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LR、M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对TEG及部分炎症指标有影响,随着孕周数增加TEG指标与炎症指标有所变化;TEG及炎症指标联合检测可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风险作出预测.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血栓弹力图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全身免疫性炎症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