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建祥

季刊

1008-5092

xuebao@ycit.cn

0515-88168257、88168255

224051

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9号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以繁荣科学文化,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学校科研、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为己任,以"展示科研成果、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术交流、培养科研人才"为办刊宗旨,主要刊发政治、经济、历史、语言、文学、艺术、管理以及高等教育研究、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竭诚欢迎校内、外广大专家、学者惠赐高水平、高质量的稿件,学报将约请有关专家审稿,严格把好审稿关,录用稿件唯质量是举,以确保稿件、刊物的质量和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传统戏曲如何演绎中国当代故事?——以现代淮剧《小镇》为例

    王玉琴孙利娟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有200 多年历史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在现代戏创作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淮剧诞生地盐城因此被誉为"现代戏之乡".现代淮剧《小镇》,通过当代题材的现代性开掘、"秘中密"的冲突结构、戏曲程式上的创新等手段,聚焦当代中国人"自我"与"本我"的冲突,讲述了一则现代化语境中的人性之殇和慎独型君子人格复归的故事.《小镇》以"朱老爹""朱文轩""朱小轩"等代际人物形象的塑造,传达了当代人身上的家国情怀、现代意识和廉洁自省观念.《小镇》被誉为"近年来中国优秀的现实题材地方戏曲",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小镇》里程碑式的实验成果,为探索传统戏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经验.

    戏曲《小镇》现代淮剧

    晚清期刊中的盐城文献资料整理研究

    刘鹏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时期的期刊,从1876 年《寰宇琐纪》第 12 期收录天长宣瘦梅所著的《盐城千佛律院千佛楼落成征碑节略》开始,截至1911 年,共收录有关以"盐城"为题名的文章128 篇.晚清期刊收录的"盐城"内容蕴含着晚清政府重视报刊的宣传工作、重视"实业救国"思想的传播实践,特别是改良农业、工艺、教育等诉求,符合维新变法、晚清新政历史背景.当时的报刊活动和经验,为后世的报刊编辑工作提供了借鉴.然而,当时"中学为体"的倾向使期刊只能在特定范围内进行传播而受到限制.

    晚清期刊盐城县政

    福利供给模式转型:一个政治经济发展路径

    陈正群
    12-1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福利制度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保障和提高公民生活质量,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政策,为社会各阶层群众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的制度.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时期,如何改革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重大问题.系统而全面地改革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发展取向逐渐地转变为权利取向的供给模式,应当作为一个优选路径.

    福利供给模式转型发展路径

    地方立法规制民事活动的空间及其遵循

    王传国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立法对民事活动的规制,主要是基于公共和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对民事活动的相关方面进行调控和干预,要求当事人遵循特定的活动方式,以实现规制目标.通过类型化分析,主要可以概括为民事裁判规范和民事管理规范两种规范类型.民事裁判规范以直接调整民事关系、产生民事法律效果为目的,并且能够作为民事裁判的依据.现有理论和司法实务均未能发展出一般性的判断规则;通过对实证法的规范分析,地方立法可以设定民事裁判规范,其权限空间以民法典授权条款为限,并应当遵循一定的解释路径和规则.民事管理规范不涉及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实质内容,因此不受法律保留约束,设定空间较为宽泛.民事管理规范应当遵循实质合理性的要求,体现公共利益面向和法规范的目的统一性.

    地方立法规制民事活动民事裁判规范民事管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中药品犯罪的修订及相关问题分析

    刘今金邵慧婷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十一)》)对药品犯罪进行了修订,增设了《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条之一.取消对假药劣药的法律拟制;犯罪主体由生产者、销售者扩大到了提供者;强调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及真实性;取消了罚金的上限.在回应社会关切的同时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的高度重视.此次《刑法修正案(十一)》的修订,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假药劣药《刑法修正案(十一)》非法提供

    电商平台内反向行为保全的司法适用研究

    徐坤宇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恶意投诉严重损害电商平台运营秩序,干扰电商平台正常的经营.在国家提倡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前提下,规制恶意投诉给电商造成的不良影响是大势所趋.在阐述"通知—删除"规则之外,对恶意投诉行为及近年出现的反向行为保全司法判例进行研究,分析反向行为保全适用的标准及法院如何裁定适用反向行为保全,确保各方利益得以妥善保护,并探寻应对恶意投诉行为,维护电商平台营商环境的最优解.

    电商平台反向行为保全"通知—删除"恶意投诉权利滥用

    故意说本土化方案的司法适用——以贯彻责任主义量化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可避免性为路径

    董知函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故意说本土化方案更适合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现状,但构成要件主观证明困难、过失犯成立等问题亦暴露其缺陷,阻碍了故意说本土化.以违法性认识错误的不可避免性作为出发点,结合推定手段的规范化运用,平衡公民不知法风险在国家与个人间承担的范畴,深化贯彻责任主义,着重从实务层面解决违法性认识作为构成要件要素证明困难的窘境.

    责任说故意说推定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可避免性

    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传导机制及动态效应

    钟舜彬黄明清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科技创新、绿色金融、人力资本、资源配置、增收减贫等传导渠道,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并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选取 2011 年-2020 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动态促进作用,且二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乡村振兴效应最强.此外,互联网普及水平对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门槛"效应,表现为当互联网普及率低于 47.35%,数字普惠金融的乡村振兴效果将受到制约,反之则得到增强.为此,建议完善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数字化人才培育,持续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倒U"型互联网普及率SYS-GMM

    新质生产力赋能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赵伟峰王攀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福祉,也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对家庭农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探查家庭农场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科技创新、注重绿色生产、培育专业人才、积极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新质生产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

    吴晓琳王义保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CNKI数据库中2000-2022 年2 365 篇高层次文献进行趋势分析,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近十年(2012-2022)1 687 篇文献开展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研究经历了起步、扩展、多样化三个阶段.近十年研究发展迅速,根据研究对象、地域和具体内容,可分为三个时区间;呈现两个热点:安全技术体系、安全管理困境和管理策略;集中于两个前沿方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和多学科融合研究.思辨与实证相结合、从单学科走向学科融合、从碎片化走向整体性是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研究的新路径.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研究综述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