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远程教育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远程教育杂志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远程教育杂志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龚祥国

双月刊

1672-0008

ycjyzz@163.com

0571-88065047

310030

浙江省杭州市振华路6号

远程教育杂志/Journal Distance Education Journal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促进现代远程教育理念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办刊理念,以现代远程教育为背景,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面向学习者,提供智慧论坛、互动平台、资源市场等,打造专业性、学术性、服务性为特色的一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虚实无界:空间计算技术及其教育应用前瞻——兼论空间重塑下的未来教育新模式

    陈卫东王佳宁赵菲艳黄唯丽...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教育技术革新的前沿,空间计算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三维交互特性,推动教育领域向沉浸式场景化体验转型.该技术通过整合三维重构、空间感知、用户感知、空间数据管理以及 5G/云网等关键要素,为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互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者的空间体验.空间计算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潜力与挑战,聚焦于如何通过提供直观的显示方式、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融合,达到虚实无界以及创建深层次的连接,来增强学习效率和认知发展.其在教育中的优势包括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加强学习者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通过沉浸化学习提升学习动机等.基于空间计算技术构建的未来教育生态圈,体现以"人"为中心、"技"术加成和"场"域构建,通过"人""技""场"虚实交融,构建空间重塑下的未来教育新模式.

    空间计算技术沉浸式体验教育模式创新三维交互个性化学习

    基于AIGC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研究

    余亮谭丹丹刘漫漫陈星雨...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推动了学习资源内容创作的范式转变,也将影响用户的信息获取方式,对当前数字教育资源生态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从而催生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新使命与新方向.通过分析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在理念、功能、内容、技术四个方面赋能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优势,明确基于AIGC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内涵与特点,围绕用户、平台、资源三大主体搭建了基于AIGC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框架,并从个体、小组、社会三个用户层级出发,构建了基于私人定制的服务模式、基于小组协作的服务模式和基于社会联结的服务模式,推动AIGC赋能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落地实施.

    AIGC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人机协同

    我国高校大数据治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构建与实践——基于CMM与ISM融合研究的视角

    胡水星包飞宇荆洲王会军...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大数据治理评价模型,对激活大数据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驱动作用,发挥高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基于高校大数据治理的核心要素,通过融合解释结构模型(ISM)和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两种研究方法,以ISM的层次结构划分逻辑、核心要素在层次结构中的分布情况等量化手段,强化在CMM构建过程中,划分成熟度等级、确定关键过程域、明晰成熟度等级和关键过程域的对应关系等主要环节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构建出包括 5 个成熟度级别、21 项关键过程域在内的我国高校大数据治理能力成熟度模型.同时,基于 2022 年浙江省高校信息化建设评估项目数据,采取分层抽样法抽取 30 所高校开展模型的实践应用,以期为高校大数据治理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高校大数据治理评价模型ISMCMM

    教学代理的个性化情感反馈对大学生在线同步讨论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

    刘清堂苗恩慧郑欣欣尹兴翰...
    31-3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代理已成为支持大学生在线同步讨论学习的重要角色,而关于教学代理的个性化情感反馈能否提高学习投入的问题,目前尚待进一步探索.为此,选择社交软件QQ作为讨论工具,结合学生协作讨论表现设计了教学代理支持的个性化情感反馈策略,使用准实验法探究了在线同步讨论中教学代理的个性化情感反馈对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的有效性、持久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教学代理的个性化情感反馈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协作学习投入;对不同外在动机水平的学习者影响具有差异性;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效应随时间推移有所减弱.基于此,建议:讨论初期教学代理的情感反馈应结合学生表现提供情感支持;讨论中后期应逐渐撤离情感支持.

    教学代理个性化情感反馈学习投入协作学习在线同步讨论

    基于协作编程多模态数据的学习投入可视化及关联分析——理解行为、认知、社会、情感的交互关系及对学习的影响

    丁继红范志浩刘华中
    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多模态数据可视化展示和关联来分析学生的协作学习投入水平,可有效对协作学习实施精准评价.为探究协作小组结构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机理,研究梳理了多模态协作学习投入研究的分析框架,构建了涵盖学生行为、认知、社会、情感四要素的协作投入分析模型和编码方案,并基于这一编码框架,采集H高校 66 名学生参与小组协作编程学习的交互音视频、编码录屏、代码文本等多模态数据,再使用Nvivo进行编码和分析.研究进一步借助R语言可视化工具直观展示不同结构特征的协作小组在学习投入水平和学习成绩上的差异,并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探究各协作学习投入维度的复杂内在联系及其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表明:开展协作学习评价、实施精准干预以及促进知识建构提供科学依据.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可为多元视角探索协作学习投入提供参考.

    协作学习学习投入多模态数据协作编程

    在线学习环境中学习困惑的发展研究——基于实证研究的系统性文献综述

    刘哲雨谷姣娣刘佳乐王丽蕾...
    5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困惑对学习结果产生潜在影响,它作为深层加工的催化剂,在复杂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线学习环境保障了学习者的跨时空学习,但也引发了更大程度的学习困惑.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在线学习环境中学习困惑的处理方法,促进在线深度学习.为此,从学习困惑的研究立场、激发方式、识别方法与调节支架设计等角度,对国内外实证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性分析,预测了未来在线学习环境中学习困惑的研究趋势:一是优化分析技术,捕捉最佳困惑区;二是促进情境迁移,激发在线学习者的最佳困惑体验;三是完善困惑识别,提高监测技术在学习困惑研究中的生态效度;四是细化支架设计,提升调节支架设计的个性化程度.通过梳理分析,以期为在线环境中学习困惑的价值发掘与利用提供参考.

    学习困惑系统性文献综述在线学习环境最佳困惑区

    如何引导更有效——引导时机和方式对程序性知识教学视频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赵竞侯冠华
    6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视频中的适时引导能够引起学习者的注意且促进学习效果.为探索引导时机和引导方式对程序性知识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的影响,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进行了一项 2(引导时机:关键知识点引导/非关键知识点引导)×2(引导方式:社会线索引导/物理线索引导)的两因素组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教学视频中的非关键知识点(引导时机)引导,能有效引导学习者的注意分配,促使学习者更快、更好地注视重要学习内容,尤其在非关键知识点提供社会线索引导能提高学习者的保持测验成绩;而以物理线索(引导方式)引导,会通过降低学习者的感知难度水平相对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边缘显著),其中在关键知识点提供物理线索引导,对学习者的保持测试成绩有一定促进作用(边缘显著).这意味着,对程序性知识而言,教学视频在非关键知识点(引导时机)引导、以物理线索(引导方式)引导更有效.研究所得的结论,科学地支持了教学信息呈现的优化,不仅丰富了教学视频设计与开发的基本原则,并且对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学视频程序性知识引导时机引导方式眼动行为学习效果

    面向数字时代的复杂技能教学设计研究

    刘英群黄浩韩锡斌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的技术发展重塑了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高素质数字技能人才需要具备复杂技能以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对复杂技能的培养应落实到日程教学中,基于真实情境中的数字化工作任务开展技能教学.为此,基于4C/ID模型和行动导向的学习理论构建了以任务为中心的复杂技能教学设计框架,并应用该框架在一门信息技术类技能型课程中开展案例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研究:(1)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哪些教学设计要素会影响复杂技能的获得?(2)课程案例中的复杂技能教学有哪些适用的教学策略?在案例课程中选择 3 个难易程度不同的工作任务,通过课堂观察、师生访谈以及教学设计迭代和优化,深入探索复杂技能教学的教学过程、关键教学要素和教学策略,最后形成 8 个关键教学要素、21 个理论性教学策略和 10 个生成性策略,验证了复杂技能教学设计框架的适用性.

    复杂技能数字技能以任务为中心教学策略教学设计

    STEM课堂中创造性思维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胡艺龄陈彦君吴忭聂静...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STEM教育的跨学科性、探究性、协作性为创造性思维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与基础条件,然而当前STEM课堂学生创造性思维评估难题却始终未得到有效解决.研究基于创造性思维内涵要素解构以及PISA 2021 创造性思维评估模型等现有理论基础,构建STEM课堂中创造性思维评价指标框架,结合专家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包括"想法生成""实施探索""分析评估""迭代优化""协作沟通"5 个一级指标、20 个二级指标的STEM课堂中创造性思维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说明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维度及权重分配的合理性,最终将指标体系应用于教学实践以反思效果并提出建议.研究为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有效评估STEM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决策依据.

    创造性思维评价指标体系STEM

    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全球典型案例分析及启示——以28个哈马德国王奖项目为例

    许洁李艳李翠欣翟雪松...
    94-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是近年来全球各国努力的重要方向.为表彰该领域的全球优秀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 2005 年设置了哈马德国王奖,截至 2023 年底,共产生了 28 个获奖项目.研究针对这 28 个项目进行深入剖析,发现不同主体主导的项目具有不同的特征:(1)政府主导的项目以建设基础设施为主,开发数字课程资源为辅,关注信息社会带来的挑战;基于学习平台结构化数字资源,着力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教育差距;以数字教学工具为依托,强调优质资源的均衡分配;(2)社会组织主导的项目研发在线学习平台,为全球在线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将游戏化学习引入教学,着力培养公民的信息社会责任;强调多种技术应用并存,关注弱势及有学习需求的群体;(3)大学主导的项目旨在建设学习系统,融入智能评价技术,支持终身学习;关注混合式学习,拓宽学位获取途径;(4)公司主导的项目尤其注重智能技术的融合创新;(5)个人主导的项目以数字技能培训为主.研究最后从五个层面提出获奖项目对我国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启示:(1)政府部门应汇聚国家力量,为不同阶段教育公平问题提供普惠的解决方案;(2)社会组织应有的放矢,针对特定的弱势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解决方案;(3)大学应带头开展创新教育教学实践,利用技术助力国家终身学习体系构建;(4)公司应汇聚资本和研发力量,通过技术上的攻坚克难破解特定教育难题;(5)个人应顺应时代变革趋势,成为所在组织利用技术革新教育的积极推动者.

    信息技术教育公平哈马德国王奖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