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压电与声光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压电与声光
压电与声光

胡少勤

双月刊

1004-2474

ydsgsipat@yahoo.com.cn

023-62919570;62919643

400060

重庆市南岸区南坪花园路14号

压电与声光/Journal Piezoelectrics & Acoustoop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信息产业部电子第26研究所主办并公开发行的专业性科技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美国Ei数据库收录源。主要报道声表面波技术,声光与光纤技术,压电及其他功能器件,单晶、薄膜及其他功能材料,实验技术与测试方法,以及压电与声光技术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发明创造、科技述评,国外在压电、铁电、声电、声光、电光等方面的各种功能器件和陶瓷、单晶、薄膜材料等新技术、新产品、新动向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隔离SAW双工器模组的研制

    蒲志勇杨桃均罗文汀张伟...
    429-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高LTE B3双工器频段间隔离度,利用系统级封装(SIP)技术设计了一种高隔离声表面波(SAW)双工器模组.该模组由2个SAW双工器和3个耦合器组成,利用TX-RX路径的相位相消及耦合器的隔离度,实现单颗SAW双工器上下行链路间隔离度的提高.采用阻抗元滤波器架构,实现了单颗SAW双工器隔离度达51 dB.采用宽边带状线多层螺旋耦合线结构实现了工作宽带宽、集成小型化的3 dB耦合器.研制的模组测试结果表明,在B3频段内,尺寸为8.0 mm×8.0 mm×2.0 mm,插入损耗小于3.2 dB,回波损耗大于13 dB,隔离度优于65 dB,承受瞬间功率可达34 dBm.

    高隔离SAW双工器耦合器模组频分双工多层螺旋耦合线

    面内传播方向对SAW滤波器性能的影响研究

    朱建宇魏子杰范维李沛然...
    435-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窄带声表面波滤波器对品质因数Q值和带外抑制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出了一种窄带滤波器设计方法.在基于新型POI结构谐振器的基础上,通过旋转谐振器达到改变波传播角度的目的,并利用二维全模型得到准确的实验数据,与原结构谐振器分别代入滤波器设计中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增加带外抑制,对过渡带抑制能力有2~4 dB的提升,且具有设计简便,占用空间小等优点.

    声表面波(SAW)窄带谐振器带外抑制压电材料

    具有片上电感的改进型梯形声表面波滤波器

    杨茂坤帅垚魏子杰吴传贵...
    439-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小体积声表面波(SAW)滤波器性能受封装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SAW梯形滤波器电路拓扑结构.通过分析滤波器高频受封装影响造成的远端抑制上翘的现象,从电路结构出发,改变版图设计,实现了片上电感.采用传统梯形滤波器结构和利用纵向耦合双模谐振器型滤波器(DMS)特殊接地结构相结合的电路拓扑结构,有助于提高带外抑制和设计灵活性.在标准的42°Y-X钽酸锂(LiTaO3)基板上制作滤波器,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中心频率2 580 MHz、带宽50 MHz、插入损耗小于2.5 dB的高阶梯形射频SAW滤波器的最优拓扑结构.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电路拓扑结构关键参数和引入新的传输零点,可改善在高频段内的带外抑制特性.

    封装声表面波(SAW)滤波器片上电感DMS结构传输零点带外抑制

    基于SiP技术的宽带小型化锁相源设计

    郎小元邹雷颜俊蒋杰...
    443-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射频微波电路中频率源宽带、小型化、通用化的应用需求,采用基于高温共烧陶瓷(HTCC)的系统级封装(SiP)技术实现宽带锁相源的小型化,并搭配多功能电路单元实现放大、分频、倍频等电路功能.设计的锁相源尺寸仅15 mm×12 mm×3 mm,搭配不同的内部功能电路,其输出信号频率为0.1~40 GHz.测试结果表明其性能指标满足工程应用需求,对促进宽带锁相源的工程化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锁相源小型化高温共烧陶瓷(HTCC)垂直互连

    压电复合薄膜的SAW器件杂波抑制及仿真方法

    王吉芳陈平静曹稚颖潘虹芝...
    447-452,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任意复杂膜系结构压电复合薄膜声表面波(SAW)器件横向杂波抑制及精确快速仿真方法,从数学上严格分析推导了有限长结构分层级联理论和色散2D-COM模型,可精确快速地计算压电复合薄膜SAW器件传播方向及孔径方向结构对杂波模式的影响,并通过色散2D-COM模型对SAW器件杂波抑制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41° Y-X LiNbO3/SiO2/Si_poly/Si(111)复合衬底SAW谐振器的优化设计与研制,结果表明,设计优化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压电复合薄膜SAW器件杂波抑制分层级联2D-COM模型

    基于SAW滤波器的电磁寄生提取

    胡月白凤周艺蒙范维...
    453-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封装管壳和版图电磁寄生参数导致射频声表面波(SAW)滤波器通带变窄及驻波增大等问题,提出一种能快速提取封装管壳和版图中电磁寄生效应的方法,精准模拟了封装和版图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首先利用有限元法(FEM)电磁仿真软件提取封装管壳的电磁寄生参数,再使用电路仿真软件将所设计出的滤波器结合所提取的封装寄生参数和滤波器版图直接进行联合仿真,此方法不需将版图在FEM软件中再次进行电磁仿真,可提高时间利用率.此方法在中心频率为1 268 MHz、通带插入损耗小于1 dB、带内驻波小于1.6、带内波动为0.5 dB、带宽为24 MHz(相对带宽为1.8%)的SAW滤波器上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该设计中所用的SAW谐振器均经过去嵌操作,能更精准地模拟实测滤波器的结果.

    电磁寄生SAW滤波器封装去嵌版图

    超宽带多通道接收前端设计与研制

    李翀舒安刚胡俊丰张磊...
    458-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电子侦察领域,超宽带多通道接收前端对信道接收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一种超宽带、多通道、低噪声、低灵敏度、大动态范围接收前端的设计方案.通过设计仿真和实物样机的研制测试,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与传统方案相比,该接收前端样机噪声系数和开关隔离度各提升20%以上,实物尺寸为53 mm×115 mm×9 mm,指标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接收前端超宽带多通道低噪声动态范围

    电磁寄生参数对SAW滤波器性能的影响

    魏园林帅垚魏子杰吴传贵...
    463-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B41频段的声表面波(SAW)滤波器,利用三维电磁场仿真工具 HFSS建立表面贴装器件(SMD)封装和芯片级(CSP)封装模型,对比两种封装的声-电磁联合仿真结果得出,在滤波器电路拓扑结构中,当2条不同并联支路连接在一起时,由于SMD封装键合引线的电磁寄生参数影响,滤波器在高频处的带外抑制会出现"上翘".建立不同键合线数量、直径及长度的SMD封装模型,并仿真计算S参数.对比仿真结果可知,随着键合线直径的增大和长度的减小,其等效电感逐渐变小,即键合线的电磁寄生参数逐渐减小,对SAW滤波器性能的影响逐渐减弱,高频处的带外抑制性能得到优化.结果表明,CSP封装植球倒扣的电磁寄生参数更小,声-电磁联合仿真的结果更优,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SAW滤波器表面贴装器件(SMD)封装芯片级(CSP)封装电磁寄生参数带外抑制键合线

    基于声子晶体的兰姆波谐振器品质因数改善机制研究

    聂时进孟光郑凯黄栋...
    468-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兰姆波谐振器谐振频率在超过6 GHz时传输损耗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具有明显带隙的声子晶体(PnC)阵列的锚杆,能有效提高薄膜铌酸锂兰姆波谐振器(LWR)的品质因数(Q),从而降低兰姆波滤波器的插入损耗.通过构建PnC结构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了PnC结构的色散关系,采用PnC延迟线模型设计,研究了PnC阵列的传输特性,并通过建立谐振器性能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谐振频率稳定的条件下,与传统均匀梁锚杆谐振器相比,PnC阵列锚杆谐振器的Q值提升了5倍.

    锚杆损耗微机电系统(MEMS)谐振器声子晶体品质因数兰姆波

    基于改进关键帧筛选的多状态约束卡尔曼滤波

    修瑾智方针彭慧陈燕苹...
    474-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多状态约束卡尔曼滤波的融合算法仅利用单帧图像进行位姿估计,若初始化不正确,会导致视觉位姿估计发散严重;若将每个视觉特征点都包含进系统状态向量,则极易增加系统计算负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关键帧选择算法,利用多个视觉关键帧对相同特征点的约束来减小视觉测量误差,提高定位精度,同时只将关键帧解算出的相机位姿融入系统状态向量,有效地降低了系统计算量.实验表明,改进算法与EKF相比,其定位精度和计算效率分别提升了29.09%和32.2%.与Orb-slam2相比,改进算法的计算效率提升了35.48%.

    关键帧卡尔曼滤波融合算法视觉定位惯性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