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康均行

月刊

1006-4028

yfyxqbzz@tom.com

028-85586157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学路6号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Inform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预防医学系列杂志”(国家级)双月刊,主要报道预防医学、卫生学及临床医学领域中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和科研工作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设有论著、综述、述评、调查研究、情报信息、健康教育、实验研究、检验技术、医院感染、译文、学术讲座、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移动流行区间法在北京市房山区流感流行分级预警中的应用

    魏柯雯马仲慧杨鹏王宇...
    1043-1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移动流行区间法(moving epidemic methods,MEM)在流感流行预警中的应用,估计2020-2021年北京市房山区流感流行强度,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2014-2020年北京市房山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每周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数和流感样病例百分比(percentage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分别建立MEM模型,建立最优模型估计2020-2021年流感流行阈值和分级强度阈值,并用交叉验证法对MEM的预警效果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ILI和ILI%拟合模型效果均较好.基于ILI数据建模显示,2020-2021年流行阈值,中、高和极高强度阈值分别为603例、1 110例、1 705例和1 925例.灵敏度为0.84、特异度为0.97、马修斯相关系数为0.80和约登指数为0.80;基于ILI%数据建模显示,2020-2021年流行阈值,中、高和极高强度阈值分别为1.29%、2.36%、3.35%和3.70%.灵敏度为0.84、特异度为0.96、马修斯相关系数为0.79和约登指数为0.80.结论 本研究利用ILI和ILI%2种数据建立的MEM模型在北京市房山区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利用此模型建立流感预警系统,为流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流感移动流行区间法预警

    2013-2022年四川省报告当年即死亡HIV/AIDS患者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袁风顺张灵麟何芳梁姝...
    1049-1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3-2022年四川省新报告当年即死亡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减少新报告病例过早死亡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传染病报告数据库筛选出2013-2022年四川省当年报告即死亡的HIV/AIDS患者,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患者特征差异分析使用x2检验,二分类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 四川省2013-2022年报告当年即死亡HIV/AIDS患者18 191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2%;主要死因为艾滋病无关死亡(67.4%),其中呼吸系统疾病(30.8%)、肿瘤(20.9%)占比较高,艾滋病相关死亡占18.4%;死亡时间为31 d(IQR:8~86 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30 岁(均有OR>1,P<0.001)、男性(OR=1.60,95%CI:,P<0.001)、异性传播(OR=1.60,95%CI,P<0.001)的患者死亡概率较高;而文化程度较高(均有OR<1,95%CI:,P<0.001)、家政/家务/待业(OR=0.81,95%CI:,P<0.001)、自愿咨询检测(OR=0.53,95%CI:,P<0.001)、首次CD4检测结果≥200个/μl(均有OR<1,P<0.001)、接受抗病毒治疗(OR=0.22,95%CI:,P<0.001)的患者死亡概率较低;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相较于未死亡患者,除婚姻状况、民族、传播途径外,不同死因死亡的风险因素基本一致.结论 四川省报告当年即死亡患者的时间间隔短,影响因素复杂,既有年龄、性别等个人因素,又有感染途径、检测发现来源等HIV感染相关因素,需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以降低新报告HIV/AIDS患者的死亡风险.

    HIV/AIDS新报告死亡影响因素

    2021-2022年四川省啮齿动物钩端螺旋体感染情况调查

    袁荣美廖虹瑜李文博黄舒...
    1057-1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四川省钩端螺旋体鼠形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及带菌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2022年在四川省选择6个监测点,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钩端螺旋体鼠形动物钩端螺旋体带菌率,所得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带菌率比较之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885只,四川短尾鼩占比35.82%,黑线姬鼠占比23.84%,褐家鼠占比20.56%、高山姬鼠占比12.77%,其余鼠种占比5.99%.荧光定量PCR共检出阳性129份,带菌率14.58%.高山姬鼠带菌率最高35.40%,其次为黑线姬鼠21.33%、四川短尾鼩10.09%、小林姬鼠8.33%、小家鼠6.45%,褐家鼠带菌率最低4.95%,不同监测点和宿主动物带菌率存在一定差异.2022年带菌率高于2021年带菌率(x2=5.547,P=0.019),秋季带菌率高于夏季带菌率(x2=44.66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各监测点存在鼠间钩体病流行,且2021-2022年秋季感染风险高于夏季,高山姬鼠、黑线姬鼠携带率高,犍为县和凉山州钩体感染风险较高,应在下半年加强监测和防控.

    钩端螺旋体鼠类动物监测带菌率

    基于2023年深圳市一起校园新型冠状病毒XBB株暴发疫情分析混合免疫与再次感染的关系

    李雪梅林凯刘雅文徐震东...
    1062-1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首次感染和疫苗接种产生的混合免疫对预防再次感染的保护效果,为应对下一波流行高峰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现场流行病学按照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023年深圳市1起校园新冠病毒感染疫情进行调查,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混合免疫对新冠病毒再次感染的保护效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起疫情基因测序结果为新冠病毒XBB.1.9.1株.共持续10d,累计报告个案28例,均为某班学生,罹患率46.67%.核心、一般密接的感染率分别为72.22%、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6,P=0.021).本起疫情的病例中,再次、首次感染者占比分别为85.71%和14.29%.再次感染者在再次感染时以咽痛(54.17%)等局部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发热(12.50%)等全身中毒症状轻,首次感染时以发热为主(83.33%).免疫情况方面,完成全程基础免疫90.00%,有既往新冠病毒感染史88.33%,混合免疫组、非混合免疫组此次感染率为43.14%和66.67%,差异无统计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接触程度后,非混合免疫组发病风险是混合免疫组的5.33倍(95%CI:1.10~25.99),混合免疫预防再感染的保护效果35.29%.结论 新冠病毒再次感染症状较首次感染轻,从自然感染恢复和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混合免疫可有效预防新冠病毒再次感染,建议各学校保持呼吸道症状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早发现早报告,降低疫情暴发风险,提高学生新冠免疫力,鼓励有既往感染史的学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再次感染混合免疫奥密克戎变异株免疫保护效果

    2010-2023年成都市新都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周良
    1068-1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成都市新都区水痘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改进水痘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发病日期在2010-2023年且现住址为新都区的水痘病例的发病时间、年龄、性别和居住地区等信息进行分析.率的比较和趋势分析使用SPSS 27.0软件进行x2检验,检验水准a=0.05.结果 2010-2023年新都区报告水痘病例7352例,发病率4.17/万.2010-023年发病率分别为:6.98/万、5.11/万、4.74/万、5.74/万、3.86/万、5.82/万、3.58/万、4.31/万、5.17/万、4.16/万、2.79/万、3.00/万、2.99/万和3.12/万,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4.434,P<0.001).男性发病率4.53/万,女性发病率3.8/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26,P<0.001).0~5岁组发病率为20.86/万,6~11岁组为22.12/万,12~17岁组为组14.85/万,18~23岁组为6.88/万,24~29岁组为2.31/万,30~35岁组为1.18/万,36~41岁组为0.47/万,42岁及以上组为0.04/万.2010-2023年发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5岁、5岁、5岁、6岁、6岁、7岁、8岁、8岁、9岁、10岁、12岁、14岁、14岁和15岁,发病年龄中位数呈逐年升高趋势(x2趋势=884.135,P<0.001).全年5至7月和10至12月为发病高峰.各乡镇街道均有发病,且发病率高低与人口密度相关(R2=0.591,P=0.026,a=2.612,b=0.139).结论 2010-2023年成都市新都区水痘发病率呈逐年降低趋势,发病年龄中位数呈逐年升高趋势.

    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率

    2018-2022年蚌埠市HIV异性性传播感染人群时空分析

    韩解潘阳陈敏马凤昌...
    1074-1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8-2022年蚌埠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异性性传播感染者的时空特征,为艾滋病针对性防控以及医疗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2022年蚌埠市HIV异性性传播感染者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利用ArcGIS 10.8软件构建病例的地理数据库,进行空间描述,利用全局莫兰指数(Global Moran's I)与局部莫兰指数(AnselinLocal Moran's I)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SaTScan 10.1进行空间扫描分析,并用ArcGIS 10.8可视化展示空间聚集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8-2022年蚌埠市共发现438例HIV异性性传播感染者,男性,大于60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农民,离异或丧偶,性伴侣≥2人分别占78.31%、50.68%、56.39%、73.06%、45.66%和84.47%.HIV异性性传播感染者在蚌埠市的分布历年呈现全局空间自相关(Z=2.086,P=0.037;Z=2.111,P=0.035;Z=2.559,P=0.011;Z=2.573,P=0.010;Z=2.113,P=0.033),局部自相关表明应重点关注双忠庙镇、申集镇、小圩镇和城关镇等地区.空间扫描表明2019-2021小圩镇、申集镇等地区出现空间聚集性(RR=13.99,LLR=78.12,P<0.001).结论 2018-2022年蚌埠市病例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出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应重点关注蚌埠市东部小圩镇、申集镇以及中部治淮街道、东升街道等聚集地区.

    艾滋病病毒异性性传播空间相关时空聚集

    2015-2022年四川省猩红热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分析

    李羚杜飞吕强吴朝学...
    1080-1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四川省猩红热流行特征、动态变化趋势及时空聚集性,为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和监测报告管理系统导出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22年四川省间猩红热流行趋势和特征进行分析.采用R 4.3.0软件进行月分布热图绘制,SaTScan 10.0软件进行回顾性时空扫描.结果 2015-2022年四川省猩红热年均发病率为1.95/10万,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Z=-25.43,P<0.001).确诊病例占比3.84%.与偶数年比,奇数年发病强度高、范围广.除2020年外,发病呈现双峰分布,发病高峰为4至7月和10月至次年1月,春季高峰高于冬季高峰.病例集中在3~6岁,幼托儿童、学生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83.72%.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322.34,P<0.001).报告医院级别以三级居多,占报告病例的74.61%.发病率前5位地区为乐山市、凉山州、绵阳市、成都市和自贡市.2020-2022年猩红热年均发病率1.45/10万,较2015-2019年的2.25/10万下降35.60%,其中全省15个地区发病率均有所下降;上升幅度较大的地区为甘孜州、宜宾市、泸州市和自贡市.时空扫描共探测出4个时空聚集区(1个一类和3个二类聚集区),其中一类聚集区在眉山市、乐山市和成都市,聚集时间为2015年1月9日至2019年1月8日(扫描半径=86.34km,LLR=1220.49,RR=2.81,P<0.001).结论 四川省猩红热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3~6岁幼托儿童高发,建议高发地区在发病高峰到来之前,即开学后的3月和9月,对幼托机构和学校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并做好监测工作.加强医疗机构诊断能力,不断提高实验室诊断比例,谨防漏诊、漏报和误报.

    猩红热流行特征时空聚集

    2020年达州市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分析

    吴伟侯英成姝雯
    1088-1095,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20年达州市居民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状况,为制定达州市恶性肿瘤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肿瘤登记平台导出2020年达州市发病与死亡数据,使用SPSS 25.0、Excel 2016等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用描述性分析计算粗发病(死亡)率、标化发病(死亡)率、0~74岁发病(死亡)累积率、发病(死亡)顺位等,率间的比较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20年达州市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15822例,粗发病率为242.36/10万,中标率为139.21/10万,世标率为137.42/10万,0~74累积率为15.90%,男女性别发病比为1.58∶1,发病前10位依次为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子宫颈癌、子宫体癌、脑和神经系统肿瘤、胰腺癌.恶性肿瘤死亡10958例,粗死亡率167.85/10万,中标率91.19/10万,世标率90.84/10万,0~74岁累积率为10.38%,男女性别死亡比为2.07∶1,死亡前10位依次为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乳腺癌、胰腺癌、脑和神经系统肿瘤、口腔癌.结论 达州市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低于全国及四川省,男性发病与死亡显著高于女性,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以及女性乳腺癌和子宫颈癌是影响达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癌种,应重点加强防治.

    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达州

    2005-2022年四川省射洪市报告15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死亡病例分析

    羊雨婷唐凌云唐丽
    1096-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5-2022年射洪市HIV/AIDS病例的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控制艾滋病死亡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22年射洪市15岁以上HIV/AIDS死亡病例的相关信息,描述其死亡特点及死亡比例随时间变化趋势,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射洪市共报告15岁及以上HIV/AIDS死亡病例464例,平均确证年龄为(57.69±16.40)岁,平均死亡年龄为(59.55±15.93)岁.其中男性占87.07%,死亡时病程阶段为HIV占63.58%,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0.30%,农民及民工在所有职业中占65.30%,医疗机构就诊者检测发现占96.55%,首次CD4检测值小于200个/μl患者占67.24%,50岁以上死亡病例占67.24%,未进行抗病毒治疗者占43.53%.主要死因分类中艾滋病无关死亡占84.70%,2005-2022年死亡比例从25.00%下降至3.65%,平均存活时长从0.00月延长到27.67月.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男性(HR=1.71)、AIDS(HR=1.68)、农民及民工职业(HR=1.60)、异性传播(HR=1.91)、医疗机构检测发现(HR=2.17)、确证时年龄在50岁以上(HR=2.08),有更高的死亡风险;首次CD4检测值200个/μl以上(HR=0.41)、抗病毒治疗(HR=0.09),有更低的死亡风险.结论 射洪市近几年艾滋患者死亡病例逐年增加,死亡率逐年下降,应继续推进"早发现、早干预、随访到位"策略全面实施,尽早发现和治疗HIV/AIDS患者.

    艾滋病HIV死亡率风险因素

    2017-2022年仁寿县65岁及以上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郑春梅范文成邓春梅陈春俊...
    1104-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7-2022年仁寿县老年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疫情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老年人活动性肺结核防控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仁寿县结核病定点医院诊断并录入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登记日期为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65岁及以上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病案信息.对其人群特征、患者来源、疫情变化趋势、治疗分类等特征进行分析,使用WPS 202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 2017-2022年仁寿县共登记老年肺结核925例,其中917例(99.14%)来源于非定点医疗机构转诊,46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死亡,全死因病死率4.97%,男女比为3.74∶1;农民占96.22%;年均老年肺结核登记率由2017年的32.70/10万上升到2022年的45.78/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x2趋势=4.748,P=0.029);老年肺结核占所有登记肺结核患者比例由2017年的31.08%上升到2022年的45.78%,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28.450,P<0.001);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复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11.730,P<0.001);老年肺结核全死因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43.054,P<0.001),老年肺结核患者年均全死因病死率是全人群的2.13倍(x2=17.211,P<0.001);老年肺结核患者随年龄组增长全死因病死率呈上升趋势(x2趋势=4.092,P=0.043);复治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全死因病死率是初治患者的3.61倍(x2=11.629,P<0.001);病原学阳性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因结核病死率高于病原学阴性患者(x2=4.004,P=0.045).结论 2017-2022年仁寿县65岁及以上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登记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在登记的全人群肺结核患者中占比在不断上升,复治率和全死因病死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仍需强化老年人肺结核病防控措施,尤其是老年男性、农民、复治这类人群,科学有效的老年人肺结核治疗方案和主动筛查措施仍需探索.

    活动性肺结核老年人疫情特征变化趋势